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

搜索文档
力合科创:从“书架”走向“货架”,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摆渡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9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构建了覆盖概念验证、中试孵化、产业赋能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 [1][12] - 通过投资获取退出回报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而非目标 更注重提供全生命周期赋能服务 [6][7] - 建立"三跑"模式(陪跑、接力跑、领跑) 在项目成长过程中既可作为资本领投方也可作为产业领投方 [11] 投资布局与基金矩阵 - 已投资500多家高科技企业 孵化4000多家企业 包括氢致能源、基本半导体等从0到1的转化项目 [2][5] - 设立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 开创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化先河 [9] - 形成两个层级基金布局:种子+天使期基金与成熟期+产业基金 其中与深圳能源合作成立11亿元产业基金 [10] 资源整合能力 - 整合清华、北大、南科大等高校资源 与6个双创示范基地、9个诺奖实验室及4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产学研资源带 [1][11] - 通过清研院上百个概念验证中心、高校合作网络及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三大抓手建立项目来源系统 [11] - 将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复制至湖北、重庆等省市 成立湖北省首只概念验证基金并建立武汉转化基地 [10] 行业发展历程 - 1999年科技部出台《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 推动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作用 [8] - 2012年"十八大"明确科技创新核心地位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日益成熟 [8] - 2025年深圳发布风投创投行动方案 明确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风险投资并推动概念验证基金设立 [9] 核心竞争优势 - 早期组建工科背景投资团队 敢于投资别人不敢投的早期硬科技项目 [5] - 提供"妈妈式服务"而非简单保姆式服务 帮助实验室团队弥补市场、管理、企业运营等专业能力短板 [6][7] - 2015年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 参与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8]
力合科创:从“书架”走向“货架”,做科技成果转化的“摆渡人”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6
公司背景与定位 - 公司起源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专注于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 投资孵化和人才培养四大领域 [5] - 公司是中国最早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机构之一 成立于1999年 初始资金200多万元 [5] - 已投资500多家高科技企业 孵化4000多家企业 包括氢致能源 基本半导体 中科星睿 微灵医疗等优质项目 [2][6] 业务模式与战略 - 构建覆盖概念验证 中试孵化 产业赋能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 [15] - 采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 专注早期硬科技项目 并组建工科背景投资团队 [5][6] - 形成基金矩阵布局:种子+天使期基金与成熟期+产业基金双层级 包括西丽湖概念验证基金 中试基金及11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 [12][13] - 建立项目"活水"系统:通过清研院概念验证中心 高校合作(深大 南科大 清华等)及产业化技术平台获取优质项目源 [14] - 实施"三跑"服务模式:陪跑(基础支持) 接力跑(阶段衔接) 领跑(产业主导和控股投资) [14] 行业环境与发展 -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关键难点:概念验证和中试环节因技术不确定 产品未定型 市场难预测等因素成为行业薄弱环节 [1] - 国家政策支持:1999年科技部出台风险投资机制文件 2012年"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核心地位 2025年深圳推出风投创投行动方案支持概念验证基金 [10][12] - 深圳南山区形成密集的产学研资源带:聚集4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6个双创示范基地 9个诺奖实验室及多所高校 [1] 成果与影响 - 概念验证基金运行三年多表现良性:项目存活率高 后续融资顺利 成功实现从概念向产品化工程化过渡 [12] - 业务模式成功复制至其他省市:2025年6月在湖北设立首只概念验证基金及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13] - 公司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于2015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 [10] 典型案例 - 瑞波光电孵化案例:公司提供办公场地 政策支持 资金支持和全程陪伴 使其芯片产品应用于无人驾驶 机器人 无人机等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