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黄金

搜索文档
商品交易顾问(CTA)的头寸与资金流向-双周更新-CTAs‘ Positioning and Flows - Biweekly Update
2025-09-08 00:19
这份文件是瑞银集团(UBS)发布的一份关于商品交易顾问(CTA)基金全球策略的双周更新报告 以下是基于其内容的详细分析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该报告由瑞银集团(UBS)全球宏观策略团队发布 聚焦于全球商品交易顾问(CTA)基金的资产配置、头寸变化及流动性的预测与分析[1][7] * 分析覆盖全球多个资产类别 包括权益(全球主要股指)、固定收益(主权债券期货、货币市场期货)、外汇(G10及新兴市场货币)、信用(CDX HY)以及大宗商品[2][3][4][10] **核心观点和论据** **整体风险偏好与流动性趋势** * CTA开始显示出减少风险资产头寸的意愿 但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显著资金外流[1] * 在极端不利情景下(-2个标准差 SPX跌至6200点) CTA预计将卖出价值800-900亿美元的全球股指 该规模较两周前预测的500-600亿美元有所上升[1][20] * 欧洲核心指数(SX5E, CAC, DAX)是其最可能率先削减头寸的区域 而巴西IBOV指数则有增持空间[1][53] **分资产类别头寸与预期流向** **权益(Equities)** * 当前信号:看涨多数股指[4] * 预期流向:在不利情景下可能引发大规模卖出 规模达800-900亿美元[1][20] * 具体操作:倾向于削减欧洲核心指数 exposure 增持IBOV[1][53] 动量交易看涨SMI 看跌NIFTY和AEX[19] **固定收益(Rates)** * 债券期货:头寸变化不大 仍偏向于支付利率(做空)尤其是曲线后端 做多美国曲线中段以对冲久期风险[2][69] * 当前信号:看涨美国曲线中段、澳大利亚和意大利债券 看跌欧洲、英国、日本及美国曲线后端[10] * 货币市场期货:正在了结其多头头寸获利 但整体仍做多前端 以抵消其在债券期货的空头头寸[82] * 预期流向:债券市场分布结果非常广泛 凸显不确定性高 CTA可能对正负情景都会(非常)敏感地做出反应[30] **外汇(FX)** * 八月交易活动低迷 九月前两周可能持续[3][40] * 偏好做多EMEA及拉丁美洲货币 做空美元及亚洲货币[3][40] * 值得注意的是 CTA将转为净做多CNH(兑美元)为数月来首次[3][40] * 当前信号:看跌美元及亚洲货币[10] **信用(Credit)** * 与权益类似 CTA倾向于减少信用利差产品的风险敞口 Itraxx指数(尤其是Itraxx Main)当前风险最高[2] **大宗商品(Commodities)** * 夏末行情对大宗商品非常有利 自上次更新以来CTA买入了全部4个板块的商品 预计未来几周将有更多农产品买盘[3] * 当前信号:看涨贵金属 中性看待工业金属与能源 看跌农产品[4] **其他重要内容** **模型方法论与关键指标** * 报告基于瑞银的专有CTA模型 关键指标包括动量信号(Signal 介于-1至+1)、头寸(以美元名义价值和占平均日交易量%ADV表示)、以及基于波动率和信号变化的预期流量分解[39][52][68] * “顺势交易”(Go with the momentum)是报告推荐的策略 即寻找CTA预计会增持当前头寸的资产[13] **关键数据与百分比变化引用** * 极端情景下股票预期流出:800-900亿美元 vs 两周前500-600亿美元[1][20] * 特定头寸占ADV比例:EU10y期货 -40%ADV XIN9I指数 +45%ADV CDX HY指数 +40%ADV[9] * 外汇头寸变化:CNH头寸从两周前的-14.3亿美元变为当前的-3.6亿美元 并预期转为+3.4亿美元[49] * 美股波动率:当前10.5% vs 两周前12.1%[52]
大摩宏观闭门会议
2025-06-23 21:1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涉及全球宏观经济、中国经济、美国经济、欧洲经济、亚洲经济等多个领域,以及股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资产类别;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经济 - **基本判断**:今年全球经济结构性放缓,从去年四季度3.5%降至今年四季度2.5%,未进入衰退但距衰退一步之遥;除美国面临滞胀风险,其他国家通胀下降,中国存在通缩风险;各国央行政策分化,欧央行继续降息,日本央行偏宽松,美联储今年难降息[4] - **美国经济**:受关税、移民、财政和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预计今年四季度GDP增速降至1%左右,消费支出实质性放缓;三大评级公司中穆迪下调美国主权评级,长久期债券发行波动压制经济增长[5][6] - **欧洲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出口受阻,美国威胁加征50%关税带来不确定性,投资推迟;德国财政政策扩张重振国防工业,但不足以抵消贸易冲击;美国899条款若实施,将影响欧洲企业在美投资信心,动摇美国经济例外论[6][7] - **中国经济**:结构性通缩压力下刺激政策温和克制,预计今年经济增长4.5%左右,但名义GDP增长低,通缩风险延续;政策信号稳定,AI等前沿产业投资推进,产业升级路径明确;重视资本市场,利用香港市场融资、回报投资者和作为地缘政治缓冲地带[9][11][12] - **美元走势**:看扁美元,其增长和利差优势削弱,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全球企业和投资界增加对美国资产对冲需求;预计美元对欧元贬至1.25左右,对日元贬至130左右,美元资产向心力削弱[14] 中国经济展望 - **GDP增速**:年终展望将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速上调30个基点至4.5%,主要因关税降级带来出口抢答;二季度GDP同比上调到4.7%,三季度上调到4.2%;但全年出口平均增速从去年6%降至今年零左右,对整体经济影响约0.5个百分点[18][19][21] - **政策预期**:短期内关税风险下降和二季度GDP增长,降低七月政治局会议推出增量政策急迫性;接下来两季度政策重点是前置发力已出台的2万亿政策刺激;若有增量政策,可能四季度出口下滑明显时出台,规模5000亿 - 1万亿人民币[21][22] - **结构性问题**:消费不振和地产低迷暂无根本性政策解决方案;消费靠以旧换新政策支撑,但作用是前置需求,通缩影响企业盈利和就业,房地产下行带来负财富效应;解决消费和地产问题需中央政府大幅加杠杆支持社保改革和房地产去库存,但实施难度大[23][24][26] - **不同情形分析**:乐观情形下,中美谈判进展良好,美国取消20%关税,政策注重消费端,今年GDP可能接近5%,通缩幅度小;悲观情形下,中美谈判不顺,美国增加15%平均关税,政策发力仍以供给侧为主,今年GDP可能只有4.2%,通缩加深[31][33] 香港经济 - **利率情况**:五月第一周美元兑港币汇率触及强方保证,金管局买美元卖港币增加银行间流动性,导致HIBOR暴跌;但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市场利率稳定下跌需美联储同步降息,否则利差扩大会使金管局收紧流动性;今年HIBOR高度波动,对本土经济支持有限,预计明年美联储降息175个基点后,香港市场利率会稳定降低[36][37][39] - **GDP预测**:今年香港GDP大概率下行40个基点至2.1%,HIBOR暂时下跌不足以抵消关税影响;明年市场利率稳定走低,地产和投资可能企稳,GDP增速可能小幅上行10个基点到2.2%[40] 全球资产配置 - **股票资产**:全球股票资产评级调至中性,因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关税和贸易冲突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决策滞后;未来12个月,最推崇美国股票,标普500指数预计有10%上升空间,欧洲指数、日本指数、新兴市场指数上升空间较小;短期内美股有波动性,盈利预期下调,收益率高对估值支撑有限,但接近年底市场对明年降息预期打开后,盈利增长和估值支撑将回归[45][46][49] - **中国股票**:未进一步上调中国股票资产评级;中国股票市场有结构性改善,投资回报率上升,盈利预期下调幅度有限,全球投资人有配置需求;短期美股波动可能使中国配置受限,建议拉长时间观察;认为港股会跑赢A股,因人民币小幅升值、中美争议缓和利好港股,A股受宏观影响大的板块占比高,国家队资金介入需求不强;未来12个月,明晟中国指数看到78,恒生指数看到24500点,沪深300指数看到4000点,维持平配建议,推荐关注科技、新消费、人工智能和高端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公司[55][59][62] - **大宗商品**:看空原油,因全球增长放缓需求下降,中东产油国增产;认为铜需求将放缓,因前期中美贸易协定后购买行为前置;看好黄金,因其有避险功能,美元走弱或全球增长不确定性增强时将获支撑[64][65] 亚洲经济 - **整体情况**:中国关税下降快于预期,美元走弱使亚洲金融条件宽松;但不确定性仍存在,全球经济放缓对亚洲出口和资本支出带来下行压力;预计此次周期经济影响与2018 - 2019年类似,经济下滑超1%[72][73][75] - **乐观经济体**:相对看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7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899条款立法过程低调,市场和企业界未充分应对,其税率逐年上调最高累计达20%,适用范围广,将侵蚀欧洲企业在美国的利润[7][8] - 香港约九成按揭利率按3.5%定价封顶,1个月HIBOR跌破2.2%时,有效按揭利率低于3.5%率先走低,当前实际按揭利率已大幅下跌至2%以下,对楼市和投资情绪有提振作用[34][35] - 中国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效用高峰期约三个月,未纳入该计划的商品销售增速仅2% - 3%[23] - 社保改革涉及金额巨大,谁来出资尚无定论,中央对社保短期内促进消费的效应有疑虑,政策刺激仍以投资为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