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
搜索文档
“大电池”的天快塌了
虎嗅· 2025-10-03 08:34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现状 - 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竞争激烈,多款车型续航超过700公里,例如极氪009续航达900公里,小米YU 7超长续航版达835公里,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达830公里 [2] - 插电混动/增程式车型纯电续航也显著提升,部分车型如智已LS6 Max和小鹏X9增程版的纯电续航均达到450公里 [2] - 行业出现通过配备大容量电池来提升续航里程的竞争趋势,被视为缺乏技术含量的投机行为 [2] 碳酸锂价格波动与影响 - 碳酸锂价格经历大幅波动,2022年因需求爆发和供应链紧张,价格一度突破60万元/吨,而2025年6月价格跌至6万元/吨,较峰值下跌约90% [3][4] - 价格暴跌刺激了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对碳酸锂的消耗,2023年消耗量为66.7万吨,2024年增至93.3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100万吨 [4] - 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40%至60%,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使一块80千瓦时电池材料成本下降3.4万元 [4] - 碳酸锂价格已显现反弹迹象,2025年8月29日价格涨至7.9万元/吨,较最低点反弹30%,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价格将出现真正反转 [4] 充电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 - 比亚迪于2025年3月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基于1000V电气架构和10C高倍率电池,实现1MW充电功率,充电5分钟可增加400公里续航 [10] - 当前充电费用构成包括电费、场地费和服务费,以特斯拉超充站为例,总成本约2.19元/度 [10] - 闪充技术有望重塑用户对补能速度的预期,当补能耗时接近加油,充电桩运营经济模型将发生根本改变 [11][17] - 截至2025年6月末,特来电运营公共充电桩79.2万台,市场份额约24%,但其上半年单桩单日充电量约64度,收入14元,毛利润4.2元,经济效益低下 [12][13] - 以北京为例,依赖公共充电桩的约60万辆新能源车由约30万台公共充电桩服务,平均每台桩服务2辆车,而每把加油枪服务350辆燃油车,凸显补能效率差异 [15][16] 政策与企业战略协同 - 2025年6月,发改委、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并提升电网接入能力,配建光伏和储能设施 [18] - 企业战略与政府导向高度一致,例如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包含配建光伏和储能设施等内容 [19] - 闪充站建设以万为单位推进,截至2025年6月1日,已确定建设的兆瓦闪充站达1.9万座,涉及小桔充电、新电途、比亚迪4S店等,并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达成战略合作 [20] 插电混动技术路径分析 - 插电混动/增程式车型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因其能解决里程焦虑 [22] -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实现亏电油耗2.6L/100Km,每公里成本约0.2元,部分车型在城市路况下实测亏电油耗可低至2.3L/100Km,每公里成本约0.17元 [25][26] - 当烧油成本与用电成本相近甚至更低时,“纯电行驶更省钱”的论点受到挑战 [26][27] - 插电混动车型配备大电池趋势明显,纯电续航动辄超过300公里甚至400公里,但其空电池重量达380公斤至450公斤,远重于空油箱的5至10公斤,经济性存疑 [24][27] - 插电混动车型适应性更强,不依赖电网和充电桩建设进度,在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其在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进程中的贡献可能大于纯电动车 [28] 未来技术展望 - 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开始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并与兆瓦闪充技术结合,进一步解决能量密度和补能速度问题 [21] - 闪充技术普及和固态电池应用, alongside 碳酸锂价格反弹,被视为对大电池路线的三大利空,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促使大电池方案被淘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