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瓦闪充技术
搜索文档
竞争大叠加高研发 比亚迪步入业绩阵痛期
北京商报· 2025-11-03 00:01
高研发投入短期拖累业绩 10月30日晚间,比亚迪披露2025年三季度财报。其核心数据呈现显著分化:单季营收1949.85亿元,同 比下降3.05%,净利润78.23亿元,更是同比下跌32.6%,连续两季利润下滑的态势凸显业绩压力。尽管 前三季度营收仍增长12.75%至5662.66亿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7.55%,叠加销量目标下调、智能化竞 争加剧及高研发投入等多重因素,比亚迪的短期盈利能力正面临挑战。业内人士指出,在业绩承压的背 景下,比亚迪应强化智能驾驶技术的差异化。同时提升研发效率,在收益更高的领域投入更多研发资 源,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加速技术落地,避免"为投入而投入"的资源浪费。 营收首降利润承压 2025年三季度,比亚迪核心财务数据呈现"营收微降、利润大降"的分化态势。比亚迪三季度单季营收 1949.85亿元,同比下降3.05%,这也是自2022年以来,其首次出现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的情况;净利润 78.2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2.6%。虽然前三季度营收5662.66亿元仍保持12.75%的同比增长,但净利润 却同比下降7.55%至233.33亿元。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三季度业绩下滑有迹可循。比亚迪前 ...
汽车帮热评:广东汽车 产业竞争力 势不可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13:43
行业宏观地位 - 前8月中国汽车产量突破2000万辆,汽车产业在“十四五”期间成为中国第一经济支柱产业[2] - 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P的10%[3] - 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在2025年突破300万辆,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4][5] 广东省产业链实力 - 广东省动力电池产能占全国30%以上[6] - 广东省已建成充电桩40万个,车桩比达到国际先进的2:1[7] - 广州南沙码头前三季度汽车出口超30万辆,已超去年全年总量,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飙涨210%[8][9] 主要公司市场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为249万辆,全球每售出5辆新能源车就有1辆来自该公司[10] - 比亚迪旗下方程豹、腾势等高端品牌销量暴涨75%[11] - 小鹏汽车前5个月累计交付16.25万辆,同比增长293%[12] - 比亚迪海外销量突破55万辆,产品销往112个国家[13] - 小鹏汽车与欧洲企业合作的本地化车型交付量同比暴涨268%[1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小鹏汽车15万元内车型配备满血版智能辅助驾驶[15] - 比亚迪在巴西市场的电动皮卡价格比福特便宜30%[16] -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可实现10分钟补能600公里[17] - 华为与广汽联手打造“启境”品牌,首款车将于明年上市,搭载乾昆智能解决方案[18] - 比亚迪实现全球首个L4级智能泊车量产,可覆盖95%以上停车场景[19] - 小鹏XNGP城区辅助驾驶的活跃用户渗透率高达85%[20] - 广汽与滴滴合作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将于年底批量交付[21]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广汽在欧洲奥地利建厂生产以规避关税壁垒,今年将登陆波兰、葡萄牙等国市场[22] - 比亚迪产品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获得销量冠军[23]
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9月出口金额高位回落,南美等新兴市场增速领跑
新浪财经· 2025-10-30 08:35
智通财经记者 | 贾璐 智通财经编辑 | 崔宇 【编者按】为了更全面、更及时、更精确地反映电动载人汽车出口状况,2025年3月起,智通财经/界面智库和瀚闻资讯联合推出《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 报》。《中国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旨在呈现全国及各省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金额、出口数量和出口目的地等指标的月度变化趋势,以期为政府、企业和投 资者等提供决策参考。我们将于每月27日左右发布相关月报。 根据界面智库与瀚闻资讯统计,2025年9月,中国电动载人汽车贸易延续结构性分化特征。进口方面,国内市场对进口电动载人汽车的依赖度进一步降低, 进口规模持续收缩,同比仍保持较大降幅。出口方面则展现出强劲韧性,9月单月出口金额达63.02亿美元,同比增长46.91%;尽管出口量较8月高位略有回 落,但1-9月累计出口量已达260.12万辆,同比增幅高达55.15%,且增速较1-8月进一步扩大1.94个百分点,显示出全球市场拓展动能的持续增强。 从细分市场看,9月电动载人汽车出口延续差异化路径。乘用车领域"以价换量"成效显著,出口量达34.39万辆,同比增长69.40%,均价同比下降13.74%至 17426.80美元,其中插电混动车 ...
比亚迪(002594) - 2025年10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15 17:52
销量业绩 - 9月销量为396,270辆 [1] - 2025年1-9月累计销量为3,260,146辆 [1] - 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1,380万辆 [1] 技术突破 - 发布超级e平台,实现核心三电全维升级 [1] - 充电功率达1兆瓦(1000kW),峰值充电速度1秒2公里,实现闪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 [1] - 单模块单电机功率580kW,最高车速超300km/h [2] - 推出闪充电池、3万转电机和全新一代车规级碳化硅功率芯片 [1] - 技术首发搭载于旗舰车型汉L、唐L [2] 国际市场拓展 - 在德国慕尼黑车展展示腾势Z9GT、D9及海豹06 DM-i等七款车型及兆瓦闪充技术 [3] - 在慕尼黑车展推出官方认证二手车计划,车辆需经过179项检测,电池健康度保证不低于90% [3] - 与芬兰经销商Veho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在赫尔辛基、埃斯波、坦佩雷和图尔库新增零售网点 [4] - 在芬兰市场已推出8款车型,涵盖纯电与混动 [4] - 正式进入阿根廷市场,首批发售车型为元UP、宋PRO DM-i和海鸥 [5][6] 品牌与产品展示 - 通过慕尼黑车展向世界展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创新实力 [3] - 高端子品牌腾势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 [3]
“大电池”的天快塌了
虎嗅· 2025-10-03 08:34
新能源车续航里程现状 - 纯电动车型续航里程竞争激烈,多款车型续航超过700公里,例如极氪009续航达900公里,小米YU 7超长续航版达835公里,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达830公里 [2] - 插电混动/增程式车型纯电续航也显著提升,部分车型如智已LS6 Max和小鹏X9增程版的纯电续航均达到450公里 [2] - 行业出现通过配备大容量电池来提升续航里程的竞争趋势,被视为缺乏技术含量的投机行为 [2] 碳酸锂价格波动与影响 - 碳酸锂价格经历大幅波动,2022年因需求爆发和供应链紧张,价格一度突破60万元/吨,而2025年6月价格跌至6万元/吨,较峰值下跌约90% [3][4] - 价格暴跌刺激了新能源车和储能领域对碳酸锂的消耗,2023年消耗量为66.7万吨,2024年增至93.3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100万吨 [4] - 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40%至60%,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吨跌至8万元/吨,使一块80千瓦时电池材料成本下降3.4万元 [4] - 碳酸锂价格已显现反弹迹象,2025年8月29日价格涨至7.9万元/吨,较最低点反弹30%,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价格将出现真正反转 [4] 充电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 - 比亚迪于2025年3月发布“兆瓦闪充”技术,基于1000V电气架构和10C高倍率电池,实现1MW充电功率,充电5分钟可增加400公里续航 [10] - 当前充电费用构成包括电费、场地费和服务费,以特斯拉超充站为例,总成本约2.19元/度 [10] - 闪充技术有望重塑用户对补能速度的预期,当补能耗时接近加油,充电桩运营经济模型将发生根本改变 [11][17] - 截至2025年6月末,特来电运营公共充电桩79.2万台,市场份额约24%,但其上半年单桩单日充电量约64度,收入14元,毛利润4.2元,经济效益低下 [12][13] - 以北京为例,依赖公共充电桩的约60万辆新能源车由约30万台公共充电桩服务,平均每台桩服务2辆车,而每把加油枪服务350辆燃油车,凸显补能效率差异 [15][16] 政策与企业战略协同 - 2025年6月,发改委、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并提升电网接入能力,配建光伏和储能设施 [18] - 企业战略与政府导向高度一致,例如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包含配建光伏和储能设施等内容 [19] - 闪充站建设以万为单位推进,截至2025年6月1日,已确定建设的兆瓦闪充站达1.9万座,涉及小桔充电、新电途、比亚迪4S店等,并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达成战略合作 [20] 插电混动技术路径分析 - 插电混动/增程式车型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因其能解决里程焦虑 [22] -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实现亏电油耗2.6L/100Km,每公里成本约0.2元,部分车型在城市路况下实测亏电油耗可低至2.3L/100Km,每公里成本约0.17元 [25][26] - 当烧油成本与用电成本相近甚至更低时,“纯电行驶更省钱”的论点受到挑战 [26][27] - 插电混动车型配备大电池趋势明显,纯电续航动辄超过300公里甚至400公里,但其空电池重量达380公斤至450公斤,远重于空油箱的5至10公斤,经济性存疑 [24][27] - 插电混动车型适应性更强,不依赖电网和充电桩建设进度,在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其在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进程中的贡献可能大于纯电动车 [28] 未来技术展望 - 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开始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固液同价”,并与兆瓦闪充技术结合,进一步解决能量密度和补能速度问题 [21] - 闪充技术普及和固态电池应用, alongside 碳酸锂价格反弹,被视为对大电池路线的三大利空,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促使大电池方案被淘汰 [28]
布局锂电 抖音抛出储能大单!
起点锂电· 2025-09-22 17:21
数据中心储能市场爆发 - 全球数据中心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至2030年增长超10倍 [2] - 抖音集团招标建设200MWh以上大规模锂电储能系统 配套风电和光伏设备 [2] - 招标要求投标人具备30MWh以上锂电储能系统建设经验 且近3年无安全事故记录 [4][5] 政策驱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 国家要求2030年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枢纽节点绿色电力消费比例提升至80%以上 [7] - 十部门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化转型 引导企业零碳发展 [7] - 工信部鼓励数据中心利用储能、氢能技术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需不低于省级消纳责任权重 [7] 企业项目落地与减排成效 - 中金数据乌兰察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投产 系全国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项目 [7] - 腾讯怀来微电网项目装机容量10.99兆瓦 年发电量1400万度 年减碳近8000吨 [7] 储能企业布局与技术方案 - 宁德时代预测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以76.3%复合年增长率 从2024年10GWh增至2030年300GWh 对应1500亿元设备市场 [8] - 海辰储能发布AIDC储能解决方案 包括6.25MWh锂电长时储能系统和2.28MWh钠电储能系统 [8] - 行业玩家分三类:宁德时代等凭技术规模主导市场;海辰储能等聚焦垂直领域;阳光电源等探索智能化储能应用 [8] AI加速锂电池技术研发 - 字节跳动与比亚迪共建AI实验室 聚焦快充技术优化、循环寿命提升和安全性能强化三大方向 [10] -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实现1000V/1000A充电能力 10分钟补能500公里 字节跳动BAMBOO AI模型助力电解液研发 [10][11] - AI在锂电领域应用深化:宁德时代缺陷检测准确率99.2%;国轩高科AI设计硅基负极首次库伦效率超90%;蜂巢能源质检效率提升300% [13] 行业跨界融合趋势 - 互联网科技公司与电池企业合作增多 AI推动锂电池研发范式革新 [12][14] - 中国铁塔利用AI+区块链技术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链 自动识别退役电池型号与容量 [13]
2025慕尼黑车展上的“中国主场”:从产品出口到生态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1:09
参展规模与影响力 - 中国展商达116家 占海外参展商总数近三分之一 成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海外国家[2] - 中国参展商数量比2023年多40%[2] - 中国车企从整车品牌到核心供应链系统性地登上欧洲舞台[2] 整车品牌参展情况 - 比亚迪展出海豹06 DM-i插电混动旅行车 海豚冲浪 元UP 海狮7等多款新车及高端品牌腾势Z9GT 重点展示"兆瓦闪充"技术 号称5分钟补能400公里[2] - 小鹏汽车携五款车型亮相 包括全新小鹏P7 2025款小鹏G6 2025款小鹏G9 小鹏X9 小鹏P7+ 同步展出人形机器人 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模型 SEPA扶摇架构等前沿展品[2] - 长安汽车携深蓝 阿维塔两大品牌亮相 阿维塔概念车XPECTRA全球首秀 深蓝S05公布欧洲市场价格3.899万-4.499万欧元 于9月9日开启交付[2] - 零跑汽车Lafa5全球首发 基于LEAP 3.5模块化架构打造 配备激光雷达 支持800V高压快充 零跑B10正式上市并开启欧洲交付 售价约3万欧元 在德国已有109家门店[2] - 奇瑞携Jaecoo和Omoda两大品牌亮相 带来两款纯电SUV和三款插混车型[2] - 广汽集团旗下昊铂 传祺 埃安品牌集体亮相 第二代AION V宣布登陆欧洲市场[2] 战略转型与本地化布局 - 中国车企从简单产品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和生态输出新模式[3] - 为应对欧盟关税壁垒 2025年已有5家中国车企宣布在欧洲建厂 总投资超200亿欧元[3][5] - 小鹏汽车通过与大众合作快速适应本地需求 欧洲首个研发中心已启用[3][4] - 零跑汽车董事长表示海外是长期战略 车企一定要全球化[4] 供应链技术突破 - 宁德时代展示欧洲工厂生产的新型神行Pro动力电池 寿命达12年或100万公里 能量密度提升20% 充电速度提高50% 欧洲产能相当于2024年欧洲电动车电池总需求的三分之一[4] - 中创新航 亿纬锂能 国轩高科等电池巨头形成"中国电池军团"效应[4] - 黑芝麻智能发布A2000芯片 算力达200TOPS 支持多传感器融合[4] - 禾赛科技带来车规级800线超远距激光雷达ETX和新一代纯固态车规级补盲雷达FTX AT128激光雷达已获得宝马订单[4] - 元戎启行展示自研VLA模型 引入"思维链"推理机制 具备高度可解释性[4] - Momenta与优步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系统在慕尼黑完成10万公里路测 计划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4] - 地平线展示征程6系列智能计算方案 升级版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宣布成立欧洲总部 已获全球生命周期约1000万辆订单[4][5] 产业生态发展 - 生态出海帮助中国车企建立长期竞争力 未来3-5年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布局将更加完善 实现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输出转变[5] - 中德车企较量从产品 技术延伸到战略 生态[5] -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需要全球协作 最终胜出的是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并能快速迭代的企业[6]
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全球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趋势 - 2025年德国慕尼黑车展以"动悉一切"为主题 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750家企业参展 中国展商达116家创历史新高且数量居国际展商首位[2] - 国际能源署报告指出电动出行掀起全球浪潮 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400万辆 预计全年销量超2000万辆(同比增长25%)占全球新车销售量1/4 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将增长近8倍达4000万个[2] - 宝马/奔驰/大众/雷诺等传统整车厂及博世/采埃孚/法雷奥等零部件供应商均聚焦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德国总理默茨称车展已成为互联/可持续/面向未来的移动出行实验室[3] 中国品牌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 - 比亚迪展示7款创新车型包括海豹06DM-i/腾势Z9GT 兆瓦闪充技术实现"1秒充电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 匈牙利工厂将于2025年投产以提升欧洲本地化能力[5] - 广汽集团在欧洲首推全球战略车型AION V和AION UT 量产无人驾驶多旋翼飞行汽车成为焦点 强调汽车智慧化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愿景[5] - 亿纬锂能展示高能量密度eVTOL电池(288瓦时/千克 支持14C高倍率放电)及Omnicell大圆柱电池 并推出首款电池护照构建全链路溯源体系[6] - 宁德时代全球首发NP3.0技术平台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神行Pro" 在德国投资1000万欧元设立测试与验证中心实验室[6][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6] 智能驾驶与前沿技术应用 - 博世展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座舱配置10余个摄像头传感器实时感知环境 强调软件驱动出行的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3][4] - 采埃孚推出"底盘2.0"概念 整合线控技术/主动后轮转向系统/主动减震系统 优化行驶性能并辅助驾驶[4] - 初速度科技展示飞轮大模型辅助驾驶系统(无需高清地图) 与优步合作计划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5] 中外产业协同与本地化合作 - 宝马新世代iX3电芯由亿纬锂能供应 体现德国工程能力与中国零配件供应的结合 亿纬锂能从产品销售转向欧洲本地化技术服务[7] - 博世依托在华布局助力中国整车厂商拓展全球出口业务 采埃孚在中国设5个研发中心和50家工厂 增程器技术在中国研发[8] - 宁德时代在欧洲推行"在欧洲 为欧洲"战略 引入中国质量标准/管理流程/零碳理念 与当地共同推动绿色转型[7] - 蔚来汽车强调国际合作是产业转型必然趋势 中国车企是欧洲行业转型的参与者而非挑战者 中欧需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8]
2025年慕尼黑车展举行 中企参展规模创新高—— 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1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 - 2025年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400万辆 预计全年销量超2000万辆 同比增长25% 占全球新车销售量四分之一[1] - 预计2030年全球公共充电桩数量增长近8倍 达到约4000万个[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6] 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突破 - 宝马新世代iX3搭载大圆柱电池 实现10分钟补能超400公里 续航超900公里[1] - 博世展示配备10余个摄像头传感器的智能座舱 可实时感知周边环境[2] - 采埃孚推出"底盘2.0"解决方案 包含线控技术 主动式后轮转向系统及主动减震系统[2] -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实现"1秒充电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3] - 亿纬锂能展示能量密度达288瓦时/千克的eVTOL电池 支持14C高倍率放电[6] - 宁德时代发布NP3.0技术平台及"神行Pro"磷酸铁锂动力电池[6] 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 - 中国参展商达116家 居慕尼黑车展国际展商首位[4]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将于2025年内投产 提升欧洲市场本地化能力[3] - 广汽集团在欧洲首秀AION V和AION UT车型及量产无人驾驶飞行汽车[5] - 初速度科技与优步战略合作 计划2026年在慕尼黑开启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5] - 亿纬锂能推出首款电池护照 构建全链路溯源体系[6] 产业链国际合作深化 - 宝马新世代iX3电芯由亿纬锂能供应[7] - 宁德时代投资1000万欧元在德国设立测试与验证中心实验室[7] - 采埃孚在中国拥有5个研发中心和约50家工厂 最新增程器技术在中国研发[7] - 博世依托在华布局助力中国整车厂商拓展全球出口业务[7]
比亚迪兆瓦闪充布局欧洲
高工锂电· 2025-09-12 19:07
欧洲充电基础设施市场机遇 - 欧盟委员会目标2030年安装350万个充电桩[3][6] - 欧洲充电网络建设缓慢且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于德国、荷兰、法国等国 存在巨大需求缺口[4] - 截至2024年欧洲公共充电桩数量超百万个[6] 比亚迪欧洲战略布局 - 比亚迪携腾势Z9GT等七款车型亮相德国IAA展会 并发布兆瓦闪充技术[5] - 兆瓦闪充技术充电速度达1秒2公里 首批200-300座充电桩计划2026年二季度投入欧洲市场[5] - 优先在经销商网点铺设超充设备 目标2026年底前在欧洲开设超2000家门店[5] - 2024年底目标在德国完成120家经销网点铺设 首批兆瓦桩预计率先在德国落地[5] - 公司上半年欧洲销量超70000辆 德国市场销量6300辆且同比增长超4倍[5] 欧洲本土企业竞争动态 - 意大利Atlante、德国Ionity、荷兰Fastned及法国Electra四家企业组建Spark联盟 旨在共享充电网络[6][8] - 联盟计划打造欧洲最大充电网络 加速区域协同建设[6][8] 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挑战 - 欧洲各国政策法规体系复杂 审批流程冗长且存在地区差异[7] - 部分地区电网设施老旧 难以承载大规模充电桩接入需求[7] - 超充设备可能对当地电网造成冲击[8] 比亚迪技术优势与解决方案 - 兆瓦超充技术可吸引对补能效率要求极高的用户群体[9] - 公司具备成熟的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光伏与储能协同缓解电网冲击[9] - 推进策略优先从经销商网点切入 后续积极寻求与当地企业合作[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