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指数保险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财险广东分公司迎战台风“韦帕” 专业担当守护民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5 19:59
灾前预警与部署 - 公司启动三级机构协同应急预案,多部门联动构建防御体系 [2] - 通过多渠道推送预警信息超85万条,覆盖公众及企业客户 [2] - 实地排查90余处易涝点,设置100张警示标识,完成251家重点企业风险排查 [2] - 运用"国寿大灾应急助手"转移168台低洼区域车辆 [2] - 中山风勘团队分两组检查制衣厂排水系统及养殖基地堤坝防护 [4] - 茂名中心支公司开展"一对一"企业风险排查并提供定制化防灾方案 [4] 灾中救援行动 - 理赔人员24小时待命,珠海案例中快速处理树木砸车事故并转移车辆 [5] - 揭阳案例中26分钟内完成积水车辆理赔结案 [7] - 东莞案例通过视频连线实现40分钟全线上理赔 [7] - 小额案件推行"快赔""闪赔",1小时内完成线上理赔 [7] - 累计投入1024人次服务人员、592台查勘车、93架无人机 [7] - 截至7月21日接报案405件,估损974万元 [7] 农业保险服务 - 组织农险团队协助农户疏通沟渠、加固设施 [9] - 阳江团队配合收割机抢收稻谷降低损失 [9] - 中山团队向1200户农户推送预警,调配5台抽水泵和115个防灾包 [10] - 协调20台收割机优先保障投保农户抢收作物 [10] - 云浮团队直接参与农户水稻抢收工作 [12] - 揭阳开展"清渠行动"清理沟渠并发放防灾手册 [12] - 肇庆通过天气指数保险绿色通道支付21万元养殖险赔款 [12] - 累计协助抢收水稻1.62万亩,排查鱼塘1208亩 [12]
“气象+保险”兜住农户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11
极端天气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2024年4月北京大风橙色预警导致财险机构受理报案上千件,估损金额超千万元,5月冰雹灾害报案超4万件,估损达3亿元 [1] - 2024年全球自然灾害总体损失3200亿美元(同比+19%),其中保险损失1400亿美元(同比+32%),93%总体损失和97%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 [1] - 气象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成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稳定的必然选择 [1] 金融与气象协同联动进展 - 中国气象局等5部门2023年12月联合发文,要求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加强气象保险产品创新,推动气象在农业保险定价赔付中的应用 [2] - 28个省份气象部门与20家保险企业开展200多项合作,涵盖巨灾、农业等险种,例如山东海洋牧场巨灾保险提供2600万元风险保障,内蒙古肉羊天气指数保险2024年投保规模增50% [2] - 中国气象局2023年9月发布"中气指"平台,2024年1月升级2.0版本,新增保险证明和风险减量服务,实现高风险区域快速定位 [3] 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现代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可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3-7天预测区域性暴雨等灾害,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 [3] - 气候预测能力覆盖0-60天及月季年尺度,提供分灾种、分区域的风险评估产品 [3] - "中气指"平台建立农业、能源等气象敏感行业金融气象指数,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实践 - 全国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已超百款,从粮食作物扩展至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渔业 [5] - 广东省研发27种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替代传统定损模式,如荔枝龙眼、茶叶等,实现"一地一方案"精细化设计 [5][6] - 天气指数保险优势包括防范道德风险(统一赔付标准)、降低管理成本(标准化合约)、增强流通性(易捆绑农村信贷) [7] 行业现存挑战 - 气象与保险机构数据流通存在障碍,产品种类有限,风险减量服务协同模式不足 [4] - 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限制天气指数保险设计,如省级统一保额导致费率不精准,保障范围仅覆盖生产成本 [8] - 农户防灾能力不足,协保队伍对产品理解有限,需加强科普和"农险+"综合服务模式探索 [8][9]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保险+期货"模式联动信贷担保,构建覆盖种植、产量、价格的全产业链保障体系 [9] - 从"险后补偿"转向"险前预警",实现风险减量服务 [9] - 需突破政策性保险限制,开发特色保险品种并扩大规模效应 [8]
“气象+金融” ——气象服务农业保险的创新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4-29 15:39
气象服务农业保险创新发展论坛 - 论坛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农险分会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单位举办,主题为"气象服务农业保险创新发展",汇聚气象、农业、金融等领域专家[1] - 中国气象局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气象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是保障农业稳定的必然选择[1] 气象技术进展 - 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现代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实现提前1天逐小时天气预报、提前3-7天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预报、提前15天全国性重大天气预测[1] - 气候预测技术可提供0-60天及月季年分灾种、分区域、多时效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识别与风险评估产品[1] 地方实践案例 - 广东省因气象灾害频发,农业保险需求旺盛,气象指数保险在政策性和商业保险中均取得显著成效,保费规模与赔付率双增长[2] - 中国人寿财险与15家省级气象中心合作开发300多款气象指数保险产品,并运用科技手段进行风险减量管理[2] 行业创新方向 - 农业保险机构需从灾后补偿转向全过程风险管理,推动风险减量体系建设[2] - 气象与金融结合可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成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工具[2] - 专家建议改进现有产品设计自动化,在适宜区域用天气指数保险替代传统产品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遏制道德风险[3] 发展前景 - 气象服务农业保险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