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指数保险

搜索文档
岭南荔枝上保险 农户从靠天吃饭到知数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0:29
供应链优化 - 古代荔枝运输损耗率高达90%以上,需大量运输以保证留存数量 [2] - 现代冷链物流将运输时间从5-7天压缩至30小时内,损耗率显著降低 [2] - 无人机网络实现采摘到冷链锁鲜无缝衔接,降低运输成本30%以上 [2] 种植风险 - 荔枝种植面临台风、暴雨、霜冻等自然灾害风险,极端天气可导致绝收 [3] - 霜疫霉病、炭疽病等病虫害传播速度快,暴发后商品价值下降50%以上 [3] - 花期连续阴雨影响授粉,成熟期台风导致落果腐烂率超60% [3] 保险覆盖现状 -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400万亩,占全球产量三分之一 [4] - 政策性种植成本保险覆盖物化成本,天气指数保险以气象指标触发赔付 [4]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覆盖1.47亿户次农户 [5] 政策支持与创新 - 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奖补资金支持500种特色农产品保险 [5] - 平安产险首创"荔枝风险研究实验室",整合区块链溯源技术 [6] - 溯源保险保障品质安全,消费者可追踪生产全环节数据 [6] 技术推广与产业升级 - 西丽果场拥有国家科技进步奖荔枝高产技术,实验室将推广至四省 [7] - 产业链风险管理推动农业从"靠天吃饭"向数据化转型 [7] - 南山荔枝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品牌化发展带动溢价20% [6][7]
聚焦“两高四着力” ,为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中国人保力量
华夏时报· 2025-06-10 12:08
河南,古称"中原""中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四大发明、商鞅立木取信、程门立雪、焦裕 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和人物均源自河南。 河南还是我国人口、农业、经济、资源和文化大省,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和能源基地。党的 十八大以来,中国人保一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 章积极贡献人保力量。 河南首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险签单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罗山县人民政府举行 人保财险许昌市分公司为民营企业龙头瑞贝卡集团提供保险服务 深入服务重点产业链和重大建设。在保险行业率先提交服务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人保方案,围绕重 点产业链配套"一链一策"产品服务方案。截至2024年,为包括先进工程机械、合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等在内的3288家重点产业链企业提供保障2505亿元。首次承保了国家能源储备库等省内重点工程项目, 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00亿元。 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截至2024年,为8217个中小微企业及个体、11.37亿元贷款提供增信支 持。探索"政府推动+银行放款+保证险增信+知识产权质押"的"政银 ...
“新保险”打消新经济向“新”发展的后顾之忧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1
■保险业向"新"实践系列调研 ◎记者 韩宋辉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中试保险已在深圳、宁波等10余地落地,大部分地方的承保公司都是人保 财险。有专家建议,更多保险公司应参与到中试保险开发承保中来,帮助当地科技企业顺利走完量产 的"最后一公里"。 助力新产业化解"强链补链"风险点 在成都宁德时代新能源生活广场,聚集了全球最全的新能源车品牌馆。这里是宁德时代全球首家门店, 只看车,不卖车。记者在参观中了解到,新能源车企自2016年起实施的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至少8 年/12万公里的质保期限已满,动力电池正面临着严峻的"脱保"难题。根据一品汽车App数据,今年"脱 保"新能源车将达到32万辆,未来8年内或将逼近2000万辆。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自2024年6月起,宁德时代与人保财 险成都市分公司共同开展基于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风险控制技术的保险应用探索,历经半年,开发出新能 源车动力电池容量保障保险,可有效应对动力电池容量衰减问题。该保险今年将在四川全面试点,未来 有望全国推广。 不过,这只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链补链"路上面临的风险点之一。一位新能源汽车公司人士坦言, 汽 ...
日照市全面推广农业保险新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齐鲁晚报网· 2025-05-29 15:2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此外,农险制度体系也在持续完善。市县两级均建立了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并出台了 《日照市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承保机构运营。 在保费承担比例上,6类险种保持一致。农户仅需自行承担20%的保费,中央财政补助35%。省财政对 省财政直接管理县(莒县、五莲县)补助30%,对东港区、岚山区补助15%,其余部分由市与区县按5:5 的比例承担。 新政策的亮点显著。一是保障种类更全。完全成本保险涵盖自然灾害、重大病虫鼠害等风险,种植收入 保险则覆盖因价格和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全面保障农户收益。二是保障范围更广。新政策将原本 仅在莒县、五莲县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扩展至全市,使所有种粮种豆主体受益。三是保费补贴更多。四 级财政对三大主粮及大豆的保费补贴达到80%,极大减轻了农民的投保压力。四是保障水平更高,相较 于原来的物化成本保险,农户只需多交几元保费,受灾时每亩却可多获赔上百元,基本实现旱涝保收。 近年来,日照市在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财政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0 - 2024年间,政 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28%,达到1.0 ...
金改前沿|气候保险发展还差哪些火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8 21:34
极端天气对保险业的影响 - 5月份北京市因冰雹导致各险种报案超4万件,估损金额达3亿元 [1] - 湖北强降雨引发次生灾害,险企接到报案超4000笔、报损金额超3300万元 [1] - 2024年上海遭遇"双台风",某主题公园通过热带气旋指数保险获赔超3000万元 [1] 气候保险的区域实践与创新 - 四川建立巨灾保险共同体,累计承保城乡居民1300多万户,提供风险保障超3500亿元 [2] - 河北、湖北2024年率先落地全灾因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覆盖"人身+住房+室内财产"三层保障 [2] - 山东日照推出海洋牧场巨灾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600万元 [2] - 中国太保在河北首创县域巨灾指数保险,在宁波开发多样化巨灾产品 [3] 保险保障缺口与行业挑战 - 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3200亿美元,保险赔偿占比仅1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5] - 汶川地震保险赔付占实际损失不到1%,河南暴雨赔付比例略有提升但仍偏低 [6] - 居民个人投保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间接损失难以覆盖 [6][9] 技术与政策协同进展 - 保险公司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和AI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与理赔能力 [9] - 2024年12月中国气象局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气象数据协同机制 [9] - 中国太保通过政府协同将金融工具转化为社会基础设施,强化防赔结合解决方案 [9][10]
“气象+保险”兜住农户钱袋子
经济日报· 2025-05-26 06:11
从保险赔付数据来看,仍存在较大保障缺口。慕尼黑再保险发布的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显示, 2024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保险损失约为1400 亿美元,同比增长32%。同时,93%的总体损失和97%的保险损失都与天气灾害相关。下一步,气象服 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强化协同联动 目前,金融领域与气象领域的跨界合作与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去年12月份,中国气象局等5部门联合印 发《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加 强气象保险产品创新,进一步发挥气象在地方优势作物、大宗粮棉油作物等保险产品研发、定价、赔付 中的作用。今年4月份,《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构建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指 导意见》印发,明确推动农业保险纳入地方政策性保险目录,研发气象指数保险和期货衍生品。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熊绍员介绍,在系统谋划下,已有28个省份气象部门和5家国家级业务单位与20家保 险企业开展了200多项服务合作,涉及巨灾、农业、气象指数等险种。例如,山东省日照市气象 ...
“气象+金融” ——气象服务农业保险的创新路径
证券日报· 2025-04-29 15:39
本报记者田耿文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促进气象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发展,近日,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 究会农险分会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单位,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举办了"气象服务农业 保险创新发展"主题论坛。来自气象、农业、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气 象服务农业保险的创新路径,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农业的影响首当其冲。气象服务与农业保险协同创新 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张 迪在致辞中指出。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农业保险分会名誉理事长庹国柱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气象服务农业保险的意 义非凡,广东天气指数保险的经验值得借鉴。他还建议,进一步研究改进现有产品,推动自动化设计, 在适宜区域开展天气指数保险替代传统产品,以解决双精准问题,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遏制 道德风险。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农村业务部总经理戴雪冰分享了中国人寿在气象指数保险和风险 减量方面的实践经验。她表示,中国人寿与15家省级气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气 ...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阳光保险守护中国智慧农业时代
凤凰网财经· 2025-03-10 19:02
当无人机掠过万亩良田实时监测墒情,当人工智能为每一株作物"把脉问诊",当区块链技术让农产 品溯源精确到分钟——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中国广袤的田野上成为现实。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等尖端技术,已悄然撕下"实验室专属"的标签,与农机、稻穗深度交融,将"靠天吃 饭"的传统农业推向"知天而作"的智慧时代。 如果说科技赋能成了农业产业手中无坚不摧的矛,那么农业保险则是站在产业背后的最坚固的保护盾。 如今的农业保险,早已经不是传统的经济补偿那么简单,而是同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成为了稳定农业 生产、维护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关键性制度安排。 时值两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保险作 为护航"三农"工作的重要利器,近年来已成为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常客"。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五次提 及农业保险,从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费补贴承担比例调整等多层面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要 求"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亦将"提升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列为重中之重。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龙江自古是中华粮仓,承载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