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指数保险

搜索文档
中国人寿财险淄博市中心支公司气象指数保险 守护沂源“果盘子”
齐鲁晚报· 2025-06-27 13:4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闫明 通讯员房丽 蔡光 广勋 初夏时节,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山野间连绵起伏的果园郁郁葱葱,初结的幼果缀满枝 头,尽管青涩却酝酿着甜蜜和希望。然而在往年,花期一次倒春寒、采摘季一场连阴雨,都可能让果农 的心血与投入化为泡影。日前,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淄博市中心支公司成功签出淄博市首个商业性果树 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保单,为沂源县特色林果产业撑起一把量身定制的"防护伞",也使上述风险迎刃而 解。目前,承保面积已超过4万亩,承担风险保障金额3200多万元。 中国人寿财险淄博市沂 沂源县作为淄博市林果产业核心区,近年来发挥林果产业优势,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推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已建设农业示范园区50余处,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4家,累计认 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34个。但由于缺乏风险保障,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常常使产业和果农陷入发展 困局。为破解传统果树保险定损难、容易引发争议,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困局,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淄 博市中心支公司配合沂源县农业农村局深度调研沂源林果产业特点,积极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健全 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要求,在 ...
保险护航海洋牧场稳定经营
经济日报· 2025-06-26 06:05
台风灾害应对与快速理赔 - 广东、海南保险业积极应对台风"蝴蝶"影响 加快海洋牧场赔案处理进度 支持受灾养殖户[1] - 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启动快速预赔机制 在台风登陆前向养殖户支付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综合保险赔款143万元[1] - "粤农保"AI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和"海洋牧场服务驿站"运用产业融合+科技支撑+设施升级 大幅缩短服务时效及时空距离[1] 海水养殖保险产品创新 - 中国人寿财险2024年开发金鲳鱼收入保险、海参养殖高温指数保险等多款产品 保障对象覆盖海鱼、海参、海贝等多种海产品[2] - 保障范畴涵盖海温、风力、收入、碳汇、浪高、救治等多种责任 构建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产品体系[2] - 人保财险采用"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 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和预警[2] 保险与金融综合服务 - 中国人寿财险联合广发银行优化"保险+信贷"模式 通过保单质押、保险增信等方式为海洋牧场经营者提供贷款授信[3] - 为山东财金万泽丰海洋科技公司深远海三文鱼养殖项目提供8573万元风险保障 帮助企业获得5000万元贷款授信[3] - 保险业通过科技赋能实现精准预警、快速响应 帮助经营者减少灾害风险、拓宽融资渠道、稳定经济收益[3]
引金融服务入田间地头 保险业助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4:36
农业保险政策推动与行业发展 - 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包括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推进精准投保理赔等 [1] - 保险业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模式、深化科技赋能等措施,将金融服务引入田间地头,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 [1] 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发展 - 农业保险覆盖面与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包括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 [2] - 2024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47亿元,支持保费规模达1521亿元,为1.4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2] - 国寿财险2024年承保三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超1.15亿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约8688万亩,提供风险保障约805亿元 [2] - 国寿财险2024年还承保大豆及油料作物1766万亩,提供风险保障超112亿元 [2] 地方特色保险产品创新 - 国寿财险在山东枣庄推出石榴种植保险、收入保险等 [3] - 人保财险在甘肃为花牛苹果种植户提供全产业链保险服务,包括苹果种植成本保险、苹果期货保险、果树气象指数保险 [3] - 太保产险在温州平阳县推出稻渔综合种养(小龙虾)综合保险,涵盖价格跌落及病虫害等责任 [3] "保险+"服务模式探索 - 太保产险在山西开展"五位一体"的"养殖保险+活体抵押贷款"模式,助力中小企业贷款8000余万元 [4] - 平安产险创新"科技+服务"模式,通过产前增信融资、产中风险管理、产后溯源协销,已开展680个产业振兴项目,撬动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 [4] 人身风险保障服务 - 中国人寿在定点帮扶地区为近49万人提供超280亿元的人身风险保障,包括大病保险、人身意外险、"两癌"险等 [5] - 新华保险推出三款乡村振兴专属保险产品,2024年承保36万人次,面向脱贫户和边缘户的意外险费率折扣幅度从15%升至30% [5] 科技赋能农业保险 - 人保财险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移动查勘技术,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保险立体服务体系 [6] - 国寿财险推广"安心防"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防损减损服务 [7] - 太保产险通过"太保e农险"技术构建"保、防、减、救、赔"一体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7]
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赵鹏:将稳步提高绿色投资比重
中国经营报· 2025-06-21 10:18
公司战略与绿色金融 - 公司把握保险机制在绿色发展中的独特定位,致力于成为灾害风险韧性复原者、环境外部性治理者和绿色经济转型长期投资者[1] - 2024年公司服务绿色发展投资规模超千亿元,计划开展投资组合碳排放测算并逐步降低碳强度[1] - 公司升级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创新气象指数定价模型,覆盖20省118地市4.1亿人[2] 绿色保险创新 - 公司签署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建立绿色保险统计体系和客户ESG风险评估体系[3] - 2024年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184万亿元,承保新能源车1159万辆(同比+57.3%),环境污染责任险保额197亿元[3] - 通过新能源车险、绿色建筑保险构建正向激励,利用环境污染险费率杠杆约束高排放企业[2] 绿色投资举措 - 创设碳金融、绿色债券指数等ESG主题产品,创新"绿贷保"为银行绿色贷款提供风险分担[3] - 计划探索基于碳表现的投融资动态管理,提高绿色投资比重以支持低碳产业发展[3] 航运金融合作 - 联合中国银行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推出十项措施提升航运金融话语权[4] - 共同发布"航运发展主题指数",覆盖水路运输、船舶制造等7大领域50只证券[4][5] - 公司将发挥航运保险示范作用,搭建开放性合作平台支持国内外航运产业链联动[5]
“双碳”战略五年成绩单:绿贷余额超40万亿元,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聚焦2025陆家嘴论坛
华夏时报· 2025-06-20 10:5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摄影报道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双碳"战略,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写进金融"五篇大文章"。经过五 年的探路,我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绿色金融发展成绩单? 6月19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陆家嘴论坛"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全体大会上获悉,截 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40万亿人民币,位居全球首位,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的 规模也位列全球前列。另外,截至2024年末,我国绿色保险保额接近500万亿元,四大上市保险集团绿 色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 不止于此,在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上,还释放出中国将与欧洲在绿色金融方面紧密合作的信号。 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在对标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要求的过程中,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 问题。主要问题是标准覆盖面不够,产品创新和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任德奇坦言:"一方面现行绿色金融标准主要服务于纯绿经济活动,还没有覆盖到碳排放比较高的行业 的低碳转型经济活动。特别是我国的电力、钢铁等八个高碳行业,其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 75%。这些领域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实体部门 ...
中国人保赵鹏:要把握好保险机制在绿色发展中的独特定位和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21:50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提出三大目标:成为灾害风险的韧性复原者、环境外部性的重要治理者和绿色经济转型的长期投资者[2] - 推动完善巨灾保险、绿色保险和绿色投资三大政策标准和产品体系[2] 巨灾保险发展 -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经济损失显著增加 保险覆盖面越广的地区恢复速度越快[3] - 公司升级成立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创新研发PICC气象指数保险定价模型[3] - 巨灾保险保障范围从单一地震扩展到地震、台风、洪水等多元灾因[3] - 2024年巨灾保险覆盖全国20省118地市 保障4.1亿人[3] 绿色保险举措 - 正向激励措施:发展新能源车险、绿色建筑保险等构建绿色消费补偿机制[3] - 负向约束措施: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高排放企业运营成本[3] - 2024年绿色保险风险保障达184万亿元 承保新能源车1159万辆(同比+57.3%)[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障金额197亿元[4] 绿色投资布局 - 保险资金长期性匹配绿色产业需求 2024年绿色投资规模超千亿元[4] - 创设碳金融、绿色债券指数等ESG主题资管产品[4] - 计划开展投资组合碳排放测算 实施碳表现动态管理[5] 行业创新方向 - 通过保险解决方案减少不确定性 激励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5] - 探索"绿动出海"项目 聚焦生态环境改善和新能源行业[4] - 自主研发符合中国实际的巨灾风险量化模型[3]
保险业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6-17 06:03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 来不利影响。日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2025年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提出,贯彻落实中央 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行业对口帮扶地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 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月底,中国太保在四川举办气候保险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表示,保险业在应对 气候风险方面肩负重要使命,中国太保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公司顶层战略设计,丰富气候保险产品和服 务,通过先进技术提升风险管理维度和精度。未来,中国太保将持续发挥保险主业优势,加大技术创新 投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保障服务,推动气候保险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6月上旬,人保财险云南临沧市分公司成功签出云南省首单玉米制种节气气象指数保险,为临沧市沧源 佤族自治县800亩制种玉米提供近30万元风险保障。该保险产品以农历节气为周期,覆盖芒种至处暑的 玉米制种关键期,依托气象数据自动化触发理赔。通过预设干旱、暴雨、高温等气象灾害阈值,一旦气 象站数据触发约定指数,农户无需经过查勘、定损等环节即可快速获赔, ...
农业保险风险减量助力农业防灾减灾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与发展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6-12 11:18
本文字数:4359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文章来源:《保险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1辑 一、引言 农业保险在助力政府防范农业灾害、提升农业防灾救灾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 部分。2019年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灾害事故防 范救助体系"。2021年,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强化风险管控""协助 做好防灾防损工作"。2022年,原银保监会《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要求保险机构"应当强化与农业防灾减损体系 的协同,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2023年,原银保监会《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要求加快 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本文理论结合实践,在系统性地总结理论必要性的基础上,归纳当 前农业保险行业实施风险减量的主要做法,深入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痛难点,为新时期通过风险减量服务提升农业灾害应 急管理能力提出政策参考。 二、理论基础 1.风险补偿与恢复生产 农业生产面临诸多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威胁,当灾害发生时,农业保险可以为受灾农户提供经济补偿,帮助 ...
山东:保险改变贻贝养殖“靠天吃饭”困局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44
山东日照岚山头街道官草汪居委的水产养殖码头一片繁忙景象。大吊车正将刚从海里运来的一笼笼牡蛎 和贻贝从船上起吊,转卸到码头,渔民们忙着剔除杂质、品类分拣、装袋过秤,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 人的脸上。 面对如今的场景,很难想象日照市的养殖户曾因海洋气候变幻莫测而提心吊胆。政策性贻贝海水养殖综 合气象指数保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个全国最大贻贝养殖和出口基地"靠天吃饭"的困局。 如今,有了这份保险兜底,渔民们心中充满从容与底气。他们能更加专注于提升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 模,激发这片蓝色海域释放出更大的生产潜力。 对此,中国人寿(601628)财险山东省分公司蓝色保险发展中心负责人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水产品 生长在水下,风险不便预估和控制、灾害损失难以查勘确定,严重制约了渔业保险保障体系的推进。" 2024年8月,政策性贻贝海水养殖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在日照市岚山区正式落地,首期承保1万亩,提供 2500万元风险保障,覆盖当地主要养殖主体。得益于日照市、岚山区两级财政调拨的110万元补贴保 费,贻贝养殖户和企业只需承担保费的20%。 "日照市政策性贻贝海水养殖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主要以浪高、水温、风力等气象指数为依据,确定理赔 ...
金融支持农业大市 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金融时报· 2025-06-05 11:12
农业产业现状 - 吉林省松原市拥有耕地面积超120万公顷,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50万吨以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牧业生产基地 [1] - 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技术投入不足、产业链条薄弱等问题 [1]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推动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引导22家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截至2025年4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达708.41亿元,较年初增长4.66% [2] - 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多样化信贷产品,如扶余惠民村镇银行的"惠收贷"采用组合担保方式,吉林郭尔罗斯农商银行对信用良好的收粮大户实施批量授信,2024年向秋粮收购主体批量授信7.46亿元 [2] - 开展"一县一业"专项行动,重点支持玉米、水稻种植及生猪、肉牛养殖等优势产业,截至2025年1季度末种植产业贷款余额达24.62亿元,同比增长6.5%,惠及1.9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 [3] 现存挑战 - 农业产业高风险与金融机构低风险偏好存在矛盾,导致金融资源向农业领域配置规模受限 [4]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网点覆盖不足、服务能力有限,偏远地区获取金融服务不便,新型金融工具应用不足 [4] - 农业经营主体以小农户和小型农业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物不足等问题,融资能力薄弱 [4] 未来发展方向 - 健全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开发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建立农业产业风险补偿基金 [5][6] -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金融服务,发展供应链金融、订单融资等创新业务 [6] - 提升农业经营主体融资能力,加强金融知识培训,规范财务管理,创新抵押担保方式 [6] - 强化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