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妇好鸮尊
icon
搜索文档
排队四小时的殷商展,值不值得一看?|博物馆巡游
经济观察报· 2025-06-05 09:05
展览概况 - 展览名称为"看见殷商",为首博东馆继三星堆展后推出的重磅大展,高峰时段需排队四小时进入展厅[1] - 展览汇集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的338件(套)珍贵文物,包括甲骨、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中一级加重点文物超50件(套)[1] - 多件展品为首次进京亮相,包括妇好鸮尊、青铜亚丑钺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1][3] 重点展品 - 妇好鸮尊:殷墟出土后分别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和国博的两件鸮尊首次实现50年后的重聚,器身纹饰包含云雷纹、饕餮纹等七种纹样[1][2] - 青铜亚丑钺:山东苏埠屯出土的一对钺器时隔50年首次聚首,器形装饰人面纹,兼具威严与萌态[3] - 亚长牛尊:殷墟唯一牛形青铜尊,全身布满龙鸟虎象等动物纹饰,出土时严重破碎经修复后展出,头部铭文"亚长"可通过反光镜观察[3] - 陶鬲形猪首盖盉:温酒容器,猪首造型与小猪佩奇高度相似,肩部饰三角绳纹,腹部为细绳纹[3] 其他展品 - 铜器类:包括"癸举"铜提梁卣、蝉纹青铜刀、崇阳铜鼓、铜方彝、铜方爵等[3][5][6] - 玉器类:展出玉野猪头、玉调色板、镶嵌绿松石玉戈等[4][6] - 特殊器型:含青铜带鋬觚形器、兽面纹青铜冑、龙形觥、八角形衡饰等罕见文物[5]
文博日历丨来这个博物馆,见证时隔半个世纪的团聚
央视新闻· 2025-06-02 09:44
殷商文物特展 - 妇好鸮尊作为商朝"六边形女战士"妇好的象征 由武丁铸造以纪念爱人 1976年出土后分藏于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 此次实现三千年后首次重逢 [1] - 亚醜钺与兽面纹铜钺作为商代铜钺代表 1965年出土后分别收藏于山东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 本次展览是两者分离36年后的首次合体展出 [4][5] -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与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展现古蜀文明特征 前者具有黄金皮肤与凸出眼球 后者以夸张五官造型展现高辨识度 [7] 文物艺术特征 - 亚长牛尊以商代野生水牛为原型 周身装饰20多种动物纹饰 包括牛腹两侧的猛虎图案 体现殷商时期人神沟通的祭祀功能 [8][9] - 龙形觥采用独特舟形设计 器身装饰大小龙蛇鳄鱼等20余种纹饰 是目前青铜器中唯一具有此造型的文物 反映商代对龙的崇拜 [9] - 铜质手形器以精确解剖结构铸造右手 指关节与指尖细节处理精湛 展现3000年前青铜工艺水平 [8] 展览文化价值 - 特展汇集妇好鸮尊 亚醜钺等殷商代表性文物 通过文物"重聚"形式系统展示殷商500年历史文化 [2] - 展品涵盖青铜器 金器等多元材质 包含祭祀用具 生活器具等类别 全面反映商代社会文化与工艺成就 [7][8][9] - 古蜀文明与中原商文明文物同场展出 呈现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 [7]
“看·见殷商”火爆开展,一文回顾百年前殷墟是如何被发现的?
北京晚报· 2025-05-20 10:00
殷墟考古发现历程 - 1928年殷墟考古首次发掘启动 由董作宾主持 出土有字龟甲555片及青铜器等文物[21][32][35] - 1929年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 提出科学考古五原则 建立地层学记录体系 出土685片甲骨[38][39][40] - 1936年H127坑发现17096片甲骨 占殷墟出土总量68.6% 证实商代晚期都城遗址[53][54][55] 关键考古人物贡献 - 王懿荣1899年首次识别甲骨文 收购1508片甲骨 奠定甲骨学研究基础[7][8] - 董作宾八次参与殷墟发掘 创立甲骨断代十标准 完成《殷历谱》等著作[22][41][42] - 梁思永引入地层学方法 发现"后冈三叠层" 解决史前文化年代学难题[49][50] 学术价值与影响 - 殷墟考古将中国信史前推1100多年 证实《史记》商王世系可靠性[2][56][57] - 出土文物338件套 含50余件一级文物 妇好鸮尊等珍品首次同框展出[1][12] - 培养出中国首批考古学家 形成"考古十兄弟"等专业团队[50][58] 文物市场与保护 - 清末甲骨文交易活跃 罗振玉确认安阳小屯为出土地 终结汤阴假说[11][20] - 1929年地方政府与中央研究院爆发文物归属争议 催生1930年《古物保存法》[44][46][47] - 李济确立"考古不收藏"行业准则 成为考古界基本规范[40][50]
妇好鸮尊“出差”记
河南日报· 2025-05-19 08:10
展览概况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看·见殷商"展 338件(套)商代文物参展 来自全国28家考古文博单位 [2] - 河南省8家文博单位支持215件(套)展品 包括妇好鸮尊 亚长牛尊等代表性文物 [2] - 展览全景式呈现殷商文明 涵盖安阳殷墟 山东苏埠屯 湖北盘龙城 江西大洋洲等遗址出土文物 [2] 重点文物 - 妇好鸮尊时隔近50年重聚 分藏于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孪生兄弟"首次同展 [2][4] - 殷墟博物馆商代玉刀亮相 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龙牙刀"原型 [2] - 展品展现中原文化底蕴 殷商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 甲骨文彰显文明特性 [4] 文物运输 - 妇好鸮尊运输采用恒温气垫减震车 车厢环境与文物库房一致 时速不超过80公里 [3] - 专业文物运输团队使用无酸棉纸 PE板等材料多层保护 全程监控确保安全 [3] - 文物交接执行严格"点交"程序 包括详细观察 拍照记录 确保流转责任明确 [3] 布展过程 - 妇好鸮尊布展需3位专业人员协作 采用透明细线固定器盖 确保文物安全 [4] - 两件鸮尊跨越700公里完成布展 在展厅形成对望展示效果 [4] - 策展人表示文物短暂相聚弥足珍贵 实现全国文博爱好者的共同期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