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寒武纪 1A 处理器
icon
搜索文档
英伟达向左,寒武纪向右
钛媒体APP· 2025-10-22 11:18
地缘政治与市场格局变化 - 地缘政治导致中美AI算力市场出现割裂,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0% [1] - 美国政府在2022年10月发布对华技术出口制裁,切断英伟达A100、H100等高性能芯片进入中国市场的路径 [8] - 尽管英伟达后续推出A800、H800及H20等特供版产品,但在2025年中美经贸谈判背景下,其在中国市场的出货基本停滞,份额降至0 [9][10] 寒武纪业绩表现与市场机遇 - 寒武纪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达17.27亿元,同比暴增1332.52% [2]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7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9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38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5.3亿元 [16] - 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营收为9.887亿元,环比暴增820.4%,并首次实现季度盈利,归母净利润为2.815亿元 [15] 中国本土AI算力发展历程 - 英伟达于2016年9月首次在中国举办GTC大会,发布Tesla P4/P40加速器,并与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国企业合作,开启中国市场深耕 [6] - 2021年,中国AI加速卡出货量超80万片,英伟达市场份额超过80%;2022年,中国AI加速卡出货量约109万张,英伟达市占率85%,华为10%,寒武纪占1% [7] - 寒武纪于2016年8月获得Pre-A轮融资,2017年8月完成A轮1亿美元融资,成为全球AI芯片领域首家独角兽公司,估值超10亿美元 [11][12] 本土厂商技术进展与生态建设 - 华为在2025年9月全连接大会上公布昇腾算力芯片三代迭代路线图,并发布Atlas 950/960 SuperPoD等超节点产品,宣称打造“全世界最强算力集群” [21] - 寒武纪在2025年9月29日宣布已同步适配DeepSeek-V3.2-Exp模型,依托其Sparse Attention机制可降低长序列场景下的训推成本 [21] - 公司于2025年10月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333.49万股股票,发行价1195.02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9.85亿元,用于增强面向大模型的芯片技术和软件生态实力 [22] 资本市场表现与行业定位 - 寒武纪股价在2023年全年暴涨535%,2024年全年涨幅达387%,被市场冠以“股王”称号 [13] - 公司股价在2025年8月28日达到历史最高点1595.88元,超越茅台,成为资本市场上的“寒王” [16] - 资本市场将寒武纪定位为“中国的英伟达”,反映了市场对其在国产AI算力替代浪潮中龙头地位的认可 [14]
40岁,身家1600亿,寒武纪创始人凭什么?
商业洞察· 2025-08-31 17:22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7日公司股价盘中大涨近10%达到1464元/股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 [2] - 公司市值达到5740亿元 [2] - 公司股价从2023年不足50元/股飙升至超过1400元/股最大涨幅超过25倍 [3] - 2024年公司股价上涨387%市值涨幅超过2000亿元 [17] 创始人持股情况 - 创始人陈天石持股28.63%按5740亿元市值计算身家超过1600亿元 [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0年登陆科创板 [2] - 2016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仅90万元 [9] - 成立半年后获得科大讯飞等三家机构5000万元投资估值达5亿元 [12] - 2018年1月估值达45亿元 [12] - 2019年9月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获得17.5亿元投资估值达220亿元 [13] - 从2016年到上市前净资产从90万元增加到46亿元 [13] - 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从递交招股书到上市仅用116天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元 [13] 财务表现 - 2020年至2023年归母净亏损分别达6.59亿元11.11亿元15.79亿元10.43亿元 [1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19]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9]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净利润3.55亿元 [19] - 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19] 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势 - 2024年推出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应用ASIC架构支持512TOPS算力 [16] - 思元590在推理场景能效比上超越国际巨头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 [16] - 百度测试显示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任务表现接近英伟达A100芯片整体性能达A100的80% [16] - 2025年4月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成为国内唯一支持FP8精度格式的芯片厂商 [16] - 芯片已应用于字节跳动百度阿里云等企业的云端大模型训练及省级智算中心项目 [16] 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 [25] - 研发团队规模792人占员工总数77.95%其中80.18%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26] - 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其中境内专利1783项境外专利690项PCT专利301项 [26] - 累计获授权专利1599项包括1526项发明专利拥有65项软件著作权及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26] 市场机遇与行业背景 - 地缘政治背景下公司"英伟达平替"价值被市场重新发现 [17] - 2025年8月DeepSeek-V3.1发布提及新精度格式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被市场解读为直接利好公司 [20] - 2025中国算力大会信息显示中国算力平台正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 [21] - 高盛将公司目标价上调50%至1835元/股基于中国云服务商增加资本支出芯片平台多元化需求及研发投资获批 [22] 融资计划 - 向交易所提交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申请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软件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6]
40岁,身家1600亿,寒武纪创始人凭什么?
36氪· 2025-08-28 21:35
公司股价表现 - 2025年8月27日股价盘中大涨近10%达到1464元/股,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最高企业,收盘市值达5740亿元[4] - 股价从2023年不足50元/股飙升至超过1400元/股,最大涨幅超过25倍[5] - 2024年股价上涨387%,市值涨幅超过2000亿元,获得"2024年股王"称号[23]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创立 - 创始人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岁取得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10] - 2010-2015年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所,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算法[10] - 2016年与中科院下属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科寒武纪,注册资本90万元[12] - 公司取名"寒武纪"寓意人工智能未来的生命大爆发时代[13] 融资历程与发展 - 成立半年后获得科大讯飞等三家机构5000万元投资,估值达5亿元[16] - 2018年1月国投基金领投时估值达45亿元[16] - 2019年9月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17.5亿元,估值达220亿元[17] - 净资产从2016年90万元增加到上市前46亿元[17] - 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元[17] 技术突破与产品优势 - 2015年研发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11] - 2024年推出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支持512TOPS算力,推理场景能效比超越国际巨头[20] - 百度测试显示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任务表现接近英伟达A100芯片,整体性能达A100的80%[22] - 2025年4月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成为国内唯一支持新一代FP8精度格式的芯片厂商[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5] - 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净利润3.55亿元[26] 市场机遇与利好因素 -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领域头部企业技术合作[25] - 2025年8月DeepSeek-V3.1发布提及新精度格式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市场解读为直接利好[28] - 2025中国算力大会释放加快算力平台建设信号,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过40%[29] - 高盛将目标价上调50%至1835元/股,理由包括云服务商增加资本支出、芯片平台多元化需求和研发投资获批[30] 研发实力与专利储备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4.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1%[33] - 研发团队规模792人,占员工总数77.95%,其中80.18%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4] - 累计申请专利2774项,已获授权专利1599项,包括1526项发明专利,拥有65项软件著作权和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35] - 提交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申请,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9.85亿元用于大模型相关芯片平台项目和软件平台项目[35]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竞争激烈,英伟达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32] - 面临供应链稳定、毛利率波动、行业竞争等风险[32] - 光子芯片、量子计算可能颠覆现有架构[32] - 西方发达国家酝酿对中国进行新一轮芯片出口管制,需突破先进制程封锁[32] - 动态市盈率约280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