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

搜索文档
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中国贡献——实地探访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南非台址
新华网· 2025-10-01 15:05
新华社开普敦9月30日电 记者手记|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中国贡献——实地探访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 远镜南非台址 新华社记者王雷 王晓梅 从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向东北方向驱车660多公里,便可抵达位于南非北开普省卡鲁地区的卡那封小 镇。这座小镇曾鲜为人知,如今却因为一项举世瞩目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 镜"(SKA)而聚集了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SKA是由全球多国出资共同建造和运行的世界最大规模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也是中国深度参与的一项 重要国际大科学工程,由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低频阵列和位于南非及南部非洲8国的中频阵列两部分组 成,因接收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而得名。 从卡那封镇中心乘车再向西北行驶约90公里,记者抵达SKA南非台址。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为 SKA先导项目的南非MeerKAT射电望远镜。卡鲁荒原的广袤天空下,64台直径13.5米的六边形碟状天线 整齐列阵,远远望去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步调一致,动作沉稳而精确。阳光下,白色天线的反射 面闪耀着光泽,与荒凉的褐色大地形成鲜明对比。 在距离MeerKAT射电望远镜不远处,伫立着3台看起来略微不同的碟状 ...
大质量黑洞不总在中心!科研人员首次在矮星系中获得直接观测证据
央视新闻· 2025-09-06 17:22
在传统印象中,大质量黑洞往往"盘踞"在星系中心。然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在一个距离地球约2.3亿光年的矮星系里发现 了一个黑洞。该黑洞没有处在星系核心,而是偏离中心约3千光年,并且喷射出射电喷流。综合多个观测特征,科研人员确认这是一个正在活跃吸积、拥有 喷流的游离黑洞。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这项发现进一步强化了"黑洞增长并非仅限星系中心"的认识,也为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新视角。相关成果于2025年9月5日在学术 期刊《科学通报》英文版在线发表。 据了解,未来随着FAST核心阵和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建成,天文学家将有机会以更高灵敏度和分辨率进行系统巡天,探测到更微弱的射电 信号,甚至直接分辨出亚秒差距级别的微型喷流,为偏核黑洞的确认和统计研究带来突破。 △该黑洞位置示意图 ...
让更多“仰望星空”的眼睛成为探索宇宙的力量
科技日报· 2025-08-01 09:09
中国天文科技发展现状 - 中国天文学已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FAST、LAMOST等大科学装置的成功运行以及参与SKA、牵头GOTTA国际计划彰显了行业实力 [1] - FAST在低频射电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天关""悟空""慧眼"等空间望远镜组成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的"探测矩阵" [1] - 引力波、中微子等"多信使"观测手段突破推动多维度宇宙研究 [1] 大规模巡天与数据驱动研究 - 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CSST)即将发射,预计发现数千个引力透镜系统,为暗物质、暗能量研究提供关键数据 [2] - CSST将获取数十亿天体数据,成为科学宝库和全民教育载体,推动公众从"观看"转向"参与"宇宙研究 [2] -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依托"星语""天一"AI大模型构建智能学习社区,突破地域设备限制 [2] 公众科学参与成果 - 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累计发现200余颗超新星,吸引数万非专业参与者,包括10岁小学生发现者 [3] - 全球早期项目如"星系动物园"证明公众科学可加速数据挖掘,CSST的PB级数据需公众参与 [3] - 学界建议建立奖励机制和权益体系,形成"科学家设计—公众参与—成果共享"生态 [3] 技术变革与行业趋势 - 公众借助自动化设备和AI技术可参与系外行星大气与生命信号探测 [4] - 大数据、AI和全球化观测网络正深刻改变天文学研究方式 [4] - 公众科学为天文学注入新活力,推动"仰望星空"转化为实际探索力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