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二号液体可回收火箭

搜索文档
中国商业航天万亿赛道“破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8 05:02
行业政策与监管 - 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 [1] -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旨在破解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创新协同效能不足等发展瓶颈 [2] - 国家航天局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中的卫星布局 [3] - 推行"沙盒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模式设置限定场景的安全测试区 [4] 技术发展与突破 - 卫星制造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制造产能将迎来规模释放 [1] - 火箭产业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可重复使用火箭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型号迭代 [1] - 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已能实现最高一日发射三次的任务频次,单发火箭最多使用次数达27次 [4] - 深蓝航天星云一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各分系统的地面试验稳步推进,全力冲刺2025年入轨首飞任务 [5]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液体可回收火箭将在2025年底具备首飞条件,推力在500公里SSO轨道接近15吨 [6] 成本控制与商业化 - 东方空间目标将发射成本降到2万元/公斤,未来逐渐降到1万元/公斤 [6] - 格思航天2023年接到300多颗卫星订单,订单额近50亿元,规模化实现降本 [7] - 魔方卫星采用工业级器件替代传统航天级器件,成本下降逾70% [7] 产业链与生态 - 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产业成熟期 [1] - 商业航天需要部分依赖于体制内固有配套企业,部分供应商存在"重视型号任务,轻视商业航天"现象 [9]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推动航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9] 市场需求与挑战 - 大量星座发射组网以及商业化运营需求迫切,大运载能力、低成本的火箭是行业最迫切的需求 [4] - 卫星通信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用户习惯和消费需求有待培养 [8] - 商业航天发展初期对投融资需求强烈,但缺少中长期战略性资本的关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