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云一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
icon
搜索文档
半年融资超10亿,有企业拿下8亿大单!热钱正涌入商业航天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12:45
2025年的中国商业航天,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驶入产业化的快车道。一个最直观的信号,是来 自资本市场的"真金白银"。截至发稿,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的前五个月,中国商业航 天领域已公开披露及可估算的融资金额,累计已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这股资本的"热钱",不乏大手笔。3月,专注于可回收火箭研制的江苏深蓝航天有限公司(下称"深蓝航 天")宣布完成近5亿元新一轮融资;同月,头部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也顺利完成数亿元的D轮融资首 批交割。 在卫星应用端,更有企业拿下8亿卫星星座大单。今年5月,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 空")中标"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中标金额高达8.04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的热情不仅持续灌溉着火箭、卫星等"主战场",也在大量涌入以eVTOL(电动垂直 起降飞行器)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新赛道。 如果说融资数据是衡量市场信心的"温度计",那么一系列系统级订单的落地的动作,则更像是产业从技 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里程碑。在这股由政策、资本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浪潮下,中国商 业航天正呈现出怎样的全新图景?在"百舸争流"的喧嚣之下,又面临着哪些必须跨越的" ...
中国商业航天万亿赛道“破茧”
中国证券报· 2025-04-28 05:02
行业政策与监管 - 国家航天局正抓紧出台促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 [1] - 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成立,旨在破解资源分散、标准体系缺失、创新协同效能不足等发展瓶颈 [2] - 国家航天局牵头论证太空交通管理系统,优化太空中的卫星布局 [3] - 推行"沙盒监管"机制,对新技术、新模式设置限定场景的安全测试区 [4] 技术发展与突破 - 卫星制造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制造产能将迎来规模释放 [1] - 火箭产业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可重复使用火箭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型号迭代 [1] - 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已能实现最高一日发射三次的任务频次,单发火箭最多使用次数达27次 [4] - 深蓝航天星云一号液体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各分系统的地面试验稳步推进,全力冲刺2025年入轨首飞任务 [5] - 东方空间"引力二号"液体可回收火箭将在2025年底具备首飞条件,推力在500公里SSO轨道接近15吨 [6] 成本控制与商业化 - 东方空间目标将发射成本降到2万元/公斤,未来逐渐降到1万元/公斤 [6] - 格思航天2023年接到300多颗卫星订单,订单额近50亿元,规模化实现降本 [7] - 魔方卫星采用工业级器件替代传统航天级器件,成本下降逾70% [7] 产业链与生态 - 商业航天产业链生态已进入成长期,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产业成熟期 [1] - 商业航天需要部分依赖于体制内固有配套企业,部分供应商存在"重视型号任务,轻视商业航天"现象 [9]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发布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推动航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9] 市场需求与挑战 - 大量星座发射组网以及商业化运营需求迫切,大运载能力、低成本的火箭是行业最迫切的需求 [4] - 卫星通信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开,用户习惯和消费需求有待培养 [8] - 商业航天发展初期对投融资需求强烈,但缺少中长期战略性资本的关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