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基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2025强基计划再升级!@高考生 报考千万别错过这个环节
央视网· 2025-06-19 11:09
强基计划概况 -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2020年起实施的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覆盖39所"双一流"高校,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生物育种等基础学科及国家重大战略领域相关专业 [1] - 录取工作于7月5日前完成,未录取考生可继续参加高考志愿批次录取 [1] - 2023年浙江大学校考笔试吸引近4000名考生参加,笔试成绩决定面试入围资格 [2] 校考模式创新 -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将校考环节调整至高考成绩公布前,笔试参与人数从400人增至5000人,扩大选拔基数 [4][6] - 当前12所高校采用高考出分前校考模式,其余27所(除清华、北大)要求考生在6月20日前完成校考确认 [6] - 高校强调确认环节重要性,电子科技大学指出确认是考生对科研道路的慎重选择机会 [6] 选拔标准优化 - 招生对象分为两类:高考成绩优异者或五大学科奥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获奖者 [8] - 北京师范大学新增破格条件:数学145分/单科理科100分/理综285分+一本线达标可入围 [8] - 天津大学增加数理化成绩加权系数,南京大学设笔试科目全国统一资格线以精准识别学科潜力 [8][9][10] 专业方向拓展 - 2023年多校新增高精尖领域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等增设"智能科学""电子科学"方向,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13][14][16] -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在理科招生,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含智能科学、数据智能方向),响应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17]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量子信息方向的测控技术专业,同济大学新增海洋科学与技术专业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17][18] 校考内容与备考建议 - 校考包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高校明确反对参加社会机构培训,强调面试侧重学科基础、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7][12] - 中国农业大学建议保持笔试练习即可,同济大学指出面试应展现学术志趣而非应试技巧 [12] - 高校提醒考生警惕虚假招生信息,所有强基计划招生均未与社会机构合作 [7][12]
名校之约|西安交通大学:2025新增航空发动机与智能科学方向 打造AI+教育新高地
央视网· 2025-06-10 18:41
学校历史与定位 - 西安交通大学前身为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1956年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定现名,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 - 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首批211/985工程成员,C9联盟成员,17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6个学科进入前1‰,工程学排名全球第9[1] - 培养出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0位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2] 人才培养体系 - 构建院士领衔的10大拔尖培养矩阵,包括"珠峰计划""钱学森班"等,保研政策倾斜,国内外深造率超90%[3] - "珠峰计划"由诺奖得主丁肇中及15位院士顾问指导,首届学生在《Nature》子刊发表3篇论文[3] - 2025年新增智能科学、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专业方向[3] 人工智能教育布局 - 1986年成立国内首个AI专职研究机构,拥有87门"智课"、12个专业教育垂直大模型、79门核心课程语料库[4] -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扩招200人,总招生规模达6350人,新增智能科学强基计划方向[5] - 作为国家AI 101计划牵头单位,推出"1+3+4+N"专业体系,配套60余种AI应用功能[6] - 建设748间智慧教室,开发32门知识图谱课程,上线283门慕课,联合华为共建鲲鹏智能科教中心[6][7] 学科实力与招生 - 61个国家一流专业占比达95%,"电动机管理"学科群实力顶尖:机械工程全球排名第一,能源与动力工程全球前列[5] - 中外合作办学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年招生80人[5] 国际化发展 - 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覆盖45国207所高校,形成18个学科子联盟[8] - 与46国3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机构,在海外设立创新中心[9] 教学支持政策 - 转专业政策灵活,大一至大三无门槛转出[10] - 2024年本科生资助总金额近9千万元,35.91%学生获奖学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