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单片集成电路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亚光科技接受嘉实基金等3家机构调研 订单增长与业务布局成焦点
新浪财经· 2025-09-11 22:56
公司核心优势 - 公司2010年创业板上市 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电子形成军工电子加智能船艇双主业 [3]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 1965年投产 是我国军用微波电路主要定点生产厂家 [3] - 军工电子产品涵盖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等多种产品 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 [3] - 客户基础广泛稳定 具备获取长期订单能力 技术自主创新可实现国产化替代 [3] - 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拥有多条贯国军标生产线 [3] 订单增长情况 - 截至8月公司订单较去年增长 雷达领域占比30% 弹载占比15-20% 星载占比15-20% 电子对抗占比20% [4] - 卫星和弹载领域订单增长幅度相对较多 [4] 业务布局策略 - 弹载业务向制导等下游客户配套 产品包括微波器件 随着实战化军事训练推进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6] - 卫星方向有相应布局 [6] - 芯片业务分为三个团队:成都亚光本部新技术中心芯片内配 浩瀚芯光主攻大功率芯片 华光瑞芯芯片绝大部分外供 [7] - 砷化镓信道类MMIC可自主可控批量供货及定制开发 氮化镓芯片开发了多种功放芯片 [7] 成本控制措施 - 通过优化采购成本 降低财务费用 精简机构及技术创新等措施降本增效 [5] - 应对军方审价机制常态化带来的结构性降价压力 提升电子板块总体毛利率 [5] 产能与资产处置 - 十四五期间已大规模扩充产能 目前暂无大规模扩产计划 必要时通过增加班次提升产能 [8] - 船舶业务通过资产处置轻量化运营 珠海园区市场化处置回笼现金约1亿元 获处置收益4000多万元 [8] - 沅江厂区依托政府处置 已签署框架协议 正在洽谈收购细节 [8]
亚光科技(300123) - 300123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20:40
公司基本情况 - 亚光科技于2010年创业板上市,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电子,形成“军工电子+智能船艇”双主业 [2]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国营第970厂),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最早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军用微波电路主要定点生产单位 [2] 核心优势 - 产品品类丰富:覆盖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微波分立器件等,应用于卫星通信、载人航天、雷达精导等领域 [2] - 客户基础广泛:下游客户包括中国电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通过战略预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2] - 技术自主创新: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芯片)具备工程批配套能力,实现国产化替代;具备多维高密度集成技术能力 [2] - 规模化生产能力:拥有多条国军标生产线,支持标准化批量生产与定制化小批量研发 [2] 订单与应用领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订单较去年增长,雷达领域占比30%,弹载占比15-20%,星载占比15-20%,电子对抗占比20% [3] - 卫星和弹载领域订单增长幅度相对较多 [3] 芯片业务布局 - 芯片类型为微波类芯片:砷化镓信道类MMIC已实现批量供货,氮化镓芯片用于机载、弹载平台的功放、驱放、开关芯片 [5] - 拥有三个芯片团队:成都亚光本部(内配芯片)、浩瀚芯光(大功率芯片)、华光瑞芯(外供芯片) [5] 产能与业务调整 - “十四五”期间已完成大规模产能扩充,暂无新增扩产计划,可通过增加班次、优化排产提升产能 [5] - 船舶业务通过资产处置实现轻量化运营:2023-2024年出售珠海子公司不动产,回笼现金约1亿元,获得处置收益4000多万元;沅江制造园区正与政府洽谈分步处置方案 [5]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军方审价机制常态化,存在结构性降价压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研比例以优化毛利率 [4] - 弹载市场受益于实战化训练强度提升,配套产品包括微波器件、TR组件、功分网络等 [4] - 卫星领域受益于低轨宽带星座建设规模化部署,配套射频芯片和模块组件需求放量 [4][5]
亚光科技(300123) - 300123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9
2025-06-19 18:39
公司基本情况 - 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原名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军工电子 + 智能船艇”双主业发展 [2]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1965年投产,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建立的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 [2] 公司核心优势 - 产品品类丰富,军工电子产品门类齐全,应用于多个高新技术领域,承接众多国家重点工程科研生产任务 [2] - 客户基础广泛,下游主要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相关工厂,与核心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具备获取长期订单能力 [2][3] - 技术自主创新,MMIC芯片可实现国产化替代,具备多维高密度集成产品技术工艺能力,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技术趋近成熟 [3] - 规模化生产能力,具有多条贯国军标生产线,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具备领先水平和经验积累 [3] 问答环节要点 军工电子应用领域及占比 - 配套产品覆盖军用雷达系统、导弹导引头、卫星通讯、电子对抗等领域,雷达领域配套产品占比约30%,弹载、卫星通讯与电子对抗各占10 - 20% [3] TR组件需求 - 现阶段需求来自军用雷达升级、导弹导引头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星座、电子战设备多功能一体化 [4] 军工电子交付及收入确认周期 - 电子业务交付周期通常为3 - 6个月,通用器件或模块为1 - 3个月,定制化产品为3 - 6个月,收入确认取决于产品交付及用户验收进度 [4] 船舶业务情况 - 进行战略调整,未来发展新能源船与智能无人艇,严控定制船工料比超标,整体业务量收缩 [5] 商誉减值情况 - 2021 - 2024年船舶板块计提资产减值约8亿多,电子板块计提商誉减值16.4亿元,2025年业务有望恢复正常,预计商誉减值压力较小 [6] 借款及资产处置情况 - 截至一季度末,短期借款12.61亿元,长期借款4.76亿元,贷款基本正常续贷,未逾期 [6] - 2023 - 2024年处置珠海两块资产回笼现金约1亿元,获处置收益4000多万元,珠海另两个厂区待出售,沅江园区部分资产处置与政府洽谈中 [6]
亚光科技(300123) - 300123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9
2025-05-29 21:01
公司基本情况 - 亚光科技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实现“军工电子 + 智能船艇”双主业发展 [2]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1965年投产,是我国军用微波电路主要定点生产厂家 [2] 公司核心优势 - 产品品类丰富,军工电子产品门类全,应用于多高新技术领域,承接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任务 [2] - 客户基础广泛,下游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工厂,与核心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2][3] - 技术自主创新,MMIC芯片可国产化替代,具备多维高密度集成产品技术工艺能力,部分电路和产品研制水平及生产工艺居国内先进 [3] - 规模化生产能力,有贯国军标生产线,具备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 [4] 问答环节要点 订单情况 - 2025年军工订单好转,5月与3家特殊机构客户签订3.96亿元备产协议,合同同比增长明显 [4] - 2025年订单态势向好,传统业务预计稳步增长,卫星应用等增量业务增速显著 [10] 竞争态势 - 相较大型央企、国企,公司优势在于灵活机制、低成本及服务响应;相较同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强 [6] 内部管理 - 成都亚光保持原有管理层稳定,引入市场化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改革薪酬体系,实施双层激励架构 [7] 业务参与情况 - 卫星和民用通信方面,为多个星座计划配套产品,预计随着卫星发射数量增加业务提升 [8] - 外贸雷达和导弹型号方面,器件通用性产品参与外贸项目配套,组件级主要配套相控阵雷达 [9] 产能与资产处置 - 产能方面,成都基地自动化TR组件产线投产,实施微波电路产线升级及MMIC芯片后道工序扩产,可弹性提升产能 [11] - 闲置资产处置方面,2023 - 2024年珠海两宗资产处置回笼资金约1亿元,2025年推进珠海园区剩余闲置资产处置,沅江园区资产盘活有进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