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船艇
icon
搜索文档
亚光科技董事长李跃先被留置半年报不保真?四年半累亏37亿陷治理与经营双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9-12 19:39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长李跃先被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 无法签署2025年半年度报告书面确认意见 导致财报标注无法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1][2] - 董事总经理胡代荣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职责 公司强调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1][2] - 李跃先作为实际控制人持股2.60%并通过湖南海斐控股间接控制19.45%股权 其中92.22%持股已被质押担保 [2] - 董事会换届延期 原定2025年6月23日届满 公司治理稳定性受质疑 [2]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37.4亿元 其中2025年上半年亏损4200.9万元 [3] - 2024年营收同比暴跌40.08%至9.52亿元 净利润亏损9.19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小幅回升但净利润仍陷亏损 [4] 业务运营 - 军工电子业务占营收69.77% 2024年收入骤降40.27% 受客户验收推迟/物料齐套率不足/军审审价周期延长三重打击 [4] - 计提成都亚光商誉减值4.24亿元 期末4亿元在手订单因交付延迟难转化业绩 [4] - 智能船艇业务占营收23.33% 2024年收入下滑38.95% 受场地搬迁/低毛利船型收缩影响 [4] - 计提船艇业务资产减值1.48亿元 高额折旧摊销及财务成本加剧亏损 [4]
亚光科技(300123) - 300123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20:40
公司基本情况 - 亚光科技于2010年创业板上市,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电子,形成“军工电子+智能船艇”双主业 [2]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国营第970厂),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最早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军用微波电路主要定点生产单位 [2] 核心优势 - 产品品类丰富:覆盖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单片集成电路、微波分立器件等,应用于卫星通信、载人航天、雷达精导等领域 [2] - 客户基础广泛:下游客户包括中国电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通过战略预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2] - 技术自主创新: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芯片)具备工程批配套能力,实现国产化替代;具备多维高密度集成技术能力 [2] - 规模化生产能力:拥有多条国军标生产线,支持标准化批量生产与定制化小批量研发 [2] 订单与应用领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订单较去年增长,雷达领域占比30%,弹载占比15-20%,星载占比15-20%,电子对抗占比20% [3] - 卫星和弹载领域订单增长幅度相对较多 [3] 芯片业务布局 - 芯片类型为微波类芯片:砷化镓信道类MMIC已实现批量供货,氮化镓芯片用于机载、弹载平台的功放、驱放、开关芯片 [5] - 拥有三个芯片团队:成都亚光本部(内配芯片)、浩瀚芯光(大功率芯片)、华光瑞芯(外供芯片) [5] 产能与业务调整 - “十四五”期间已完成大规模产能扩充,暂无新增扩产计划,可通过增加班次、优化排产提升产能 [5] - 船舶业务通过资产处置实现轻量化运营:2023-2024年出售珠海子公司不动产,回笼现金约1亿元,获得处置收益4000多万元;沅江制造园区正与政府洽谈分步处置方案 [5] 行业趋势与战略方向 - 军方审价机制常态化,存在结构性降价压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自研比例以优化毛利率 [4] - 弹载市场受益于实战化训练强度提升,配套产品包括微波器件、TR组件、功分网络等 [4] - 卫星领域受益于低轨宽带星座建设规模化部署,配套射频芯片和模块组件需求放量 [4][5]
300123,实控人被留置!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3:51
公司核心事件 - 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李跃先被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 公司尚未知悉事项进展及结论 [1] - 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 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 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 [1] - 控股股东湖南太阳鸟控股有限公司更名为湖南海斐控股有限公司 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2] 股权结构 - 李跃先对太阳鸟控股持股比例近80% 太阳鸟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李跃先共持有上市公司股份1.99亿股 占公司总股本19.45% [2] - 太阳鸟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所持股份累计被质押及设定担保1.83亿股 占其持有公司股份92.22% 占公司总股本17.94% [2] 公司治理 - 第五届董事会及监事会原定2025年6月23日任期届满 因新《公司法》实施及换届筹备工作尚未完成 决定适当延期换届 [3] - 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任期将相应顺延 以确保相关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3]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分为军工电子和智能船艇两大业务板块 [1] - 军工电子产品应用于卫星通信、载人航天、探火探月、雷达精导、电子对抗、遥感数传等高新技术领域 [1] - 智能船艇产品包括公务船艇、防务装备和游艇游船三大系列 [1]
全国首张“海工级”无人艇系统认证颁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行业突破 - 中国船级社向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颁发全国首个"海工级"无人艇感知与自主航行系统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标志着船舶智能驾驶系统自主研发取得新突破 [1] - 该认证为智能船舶产业链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以场带产、深海智造"创新模式发展 [1] 区域发展机遇 - 海南被定位为新能源船艇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路径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海口市提出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模式推动智能绿色船艇研发设计落地,目标打造全国海洋创新示范市 [2] - 海南北港岛正在筹建智能船艇海上试验场,将实现机器管渔船综合执法一体化测试功能 [2] 技术创新方向 - 绿色智能船艇设计需重点解决降本增效问题,玄武岩纤维软膜材料等新型材料可推动装备标准化智能化 [2] - 智能航运技术发展需强化标准体系建设,掌握规则制定权是行业关键竞争点 [2] - 无人艇技术产业化需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抓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推进商业化进程 [2] 产学研协同 - 政府、企业、高校代表共同探讨绿色智能船艇产业链发展路径,形成跨领域合作共识 [1][2] - 高校研究机构从材料科学、装备技术等维度为行业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2] - 企业主导技术转化与商业模式构建,推动无人艇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 [2]
亚光科技实控人上周五刚被留置,其子今日火速“接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1:01
公司人事变动 - 公司聘任李基为副总经理 李基1990年出生 研究生学历 曾任职安信证券 2019年起任公司项目总监 现任多个子公司董事及董事长职务 [2] - 李基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李跃先之子 与副总经理皮长春存在亲属关系 [3] - 公司董事长李跃先被实施留置 公司表示日常经营由高管团队负责 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3] 公司股权结构 - 太阳鸟控股及一致行动人李跃先共持有公司股份1.99亿股 占总股本19.45% [3] - 上述股份累计被质押及担保1.83亿股 占其持股比例92.22% 占总股本17.94% [3]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2010年创业板上市 主营业务为军工电子和智能船艇 [4] - 核心子公司成都亚光电子为国内首批半导体器件生产企业 现为军用微波集成电路主要定点生产厂家 [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为-11.99亿元 -12.01亿元 -2.83亿元 -9.19亿元 累计亏损36亿元 [4] - 2024年军工电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0.27% 船艇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8.95% [4] - 计提成都亚光商誉减值4.24亿元 船艇业务资产减值损失1.48亿元 [4][5] 市场表现 - 7月7日开盘股价大跌10.24% 报6.40元/股 总市值65.40亿元 [5]
62岁A股董事长,被留置!
中国基金报· 2025-07-05 11:41
公司核心事件 - 亚光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李跃先被滑县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 [2][3] - 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管均正常履职 [3][5] - 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 [5] 公司管理层背景 - 李跃先出生于1963年,现年62岁,曾任湖南文源公司技术员、厂长 [5] - 1991年7月至2008年12月担任控股股东及其前身湖南凤巢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5] - 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担任公司前身湖南太阳鸟游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5] - 现任亚光科技董事长、湖南太阳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多项职务 [5] 公司基本情况 - 亚光科技成立于2003年,2010年登陆创业板 [5] - 主营业务涉及军工电子和智能船艇两个板块 [5] - 2024年7月4日收盘价7.13元/股,最新市值72.86亿元 [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9亿元、-12.01亿元、-2.83亿元 [5] - 2024年实现营收9.52亿元,同比下降40.08% [6] - 2024年净利润为-9.19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6] 业绩下滑原因 - 军工电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0.27%,受客户验收推迟、物料齐套率不足、军审审价影响 [8] - 船艇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95%,因船舶场地整合搬迁导致生产进度减缓及战略性收缩低毛利船型市场 [8]
亚光科技(300123) - 300123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9
2025-06-19 18:39
公司基本情况 - 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原名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军工电子 + 智能船艇”双主业发展 [2]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1965年投产,是原电子工业部最早建立的半导体器件厂家之一 [2] 公司核心优势 - 产品品类丰富,军工电子产品门类齐全,应用于多个高新技术领域,承接众多国家重点工程科研生产任务 [2] - 客户基础广泛,下游主要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相关工厂,与核心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具备获取长期订单能力 [2][3] - 技术自主创新,MMIC芯片可实现国产化替代,具备多维高密度集成产品技术工艺能力,小型化多通道收发组件技术趋近成熟 [3] - 规模化生产能力,具有多条贯国军标生产线,在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具备领先水平和经验积累 [3] 问答环节要点 军工电子应用领域及占比 - 配套产品覆盖军用雷达系统、导弹导引头、卫星通讯、电子对抗等领域,雷达领域配套产品占比约30%,弹载、卫星通讯与电子对抗各占10 - 20% [3] TR组件需求 - 现阶段需求来自军用雷达升级、导弹导引头主动/半主动雷达制导、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星座、电子战设备多功能一体化 [4] 军工电子交付及收入确认周期 - 电子业务交付周期通常为3 - 6个月,通用器件或模块为1 - 3个月,定制化产品为3 - 6个月,收入确认取决于产品交付及用户验收进度 [4] 船舶业务情况 - 进行战略调整,未来发展新能源船与智能无人艇,严控定制船工料比超标,整体业务量收缩 [5] 商誉减值情况 - 2021 - 2024年船舶板块计提资产减值约8亿多,电子板块计提商誉减值16.4亿元,2025年业务有望恢复正常,预计商誉减值压力较小 [6] 借款及资产处置情况 - 截至一季度末,短期借款12.61亿元,长期借款4.76亿元,贷款基本正常续贷,未逾期 [6] - 2023 - 2024年处置珠海两块资产回笼现金约1亿元,获处置收益4000多万元,珠海另两个厂区待出售,沅江园区部分资产处置与政府洽谈中 [6]
亚光科技(300123) - 300123亚光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9
2025-05-29 21:01
公司基本情况 - 亚光科技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2016年收购成都亚光,实现“军工电子 + 智能船艇”双主业发展 [2] - 成都亚光前身为国营亚光电工总厂,1965年投产,是我国军用微波电路主要定点生产厂家 [2] 公司核心优势 - 产品品类丰富,军工电子产品门类全,应用于多高新技术领域,承接众多国家重点工程任务 [2] - 客户基础广泛,下游为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及工厂,与核心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2][3] - 技术自主创新,MMIC芯片可国产化替代,具备多维高密度集成产品技术工艺能力,部分电路和产品研制水平及生产工艺居国内先进 [3] - 规模化生产能力,有贯国军标生产线,具备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 [4] 问答环节要点 订单情况 - 2025年军工订单好转,5月与3家特殊机构客户签订3.96亿元备产协议,合同同比增长明显 [4] - 2025年订单态势向好,传统业务预计稳步增长,卫星应用等增量业务增速显著 [10] 竞争态势 - 相较大型央企、国企,公司优势在于灵活机制、低成本及服务响应;相较同行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强 [6] 内部管理 - 成都亚光保持原有管理层稳定,引入市场化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改革薪酬体系,实施双层激励架构 [7] 业务参与情况 - 卫星和民用通信方面,为多个星座计划配套产品,预计随着卫星发射数量增加业务提升 [8] - 外贸雷达和导弹型号方面,器件通用性产品参与外贸项目配套,组件级主要配套相控阵雷达 [9] 产能与资产处置 - 产能方面,成都基地自动化TR组件产线投产,实施微波电路产线升级及MMIC芯片后道工序扩产,可弹性提升产能 [11] - 闲置资产处置方面,2023 - 2024年珠海两宗资产处置回笼资金约1亿元,2025年推进珠海园区剩余闲置资产处置,沅江园区资产盘活有进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