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壶
icon
搜索文档
在这里遇见盛唐:2025正仓院展有哪些重磅文物?
经济观察报· 2025-10-21 11:54
展览概况 - 第77回正仓院展由奈良国立博物馆主办,共展出67件正仓院宝物,其中6件为首次展出 [1][16] - 展览时间为2024年10月25日至11月10日,地点在奈良国立博物馆东新馆和西新馆 [16] - 今年是奈良国立博物馆建馆130周年,本届展览被视为"重磅"特展 [1] 丝路文物 - 琉璃杯(中仓70)高11.2厘米,口径8.6厘米,因原料含钴元素呈现深蓝色,具有波斯风格,其镀金银制杯脚刻画龙形纹样,被认为在东亚地区添加 [2] - 花毡(北仓150)长2.72米,宽1.39米,为羊毛毡毯,装饰大型唐花纹样,色彩华丽,是花毡工艺的代表作,背面有"东大寺"墨书和朱印 [2][3] - 平螺钿背圆镜(北仓42)采用南海贝壳制成螺钿花鸟纹饰,镶嵌红色琥珀、青金石和绿松石,镜胎化学成分与唐代铜镜一致,被认为是中国制作的唐镜 [4][5] 乐器与游戏 - 桑木阮咸(南仓125)长度超过1米,为古代弹拨乐器,琴身背面有"东大寺"刻铭,捍拨部分绘有三位林间弈棋的隐士 [3][4] - 木画紫檀双六局(北仓37)是圣武天皇珍爱的双陆棋盘,采用紫檀、黄杨、黑檀、象牙、鹿角、竹子等多种材料以木画技法装饰 [6][7] - 投壶(中仓170)为铜制镀金,口狭颈长,壶身镌刻山岳花草、飞禽走兽纹样,配套的投壶矢现存23根,有木制和竹制两种 [7] 皇室用品 - 牙笏(北仓10)长38.9厘米,为象牙制品,是天武、持统、文武、元正、圣武、孝谦六代天皇代代传承之物,本世纪首次展出 [6] - 鸟毛篆书屏风共六扇,每扇长约149厘米,宽约56厘米,首次全部同台展出,屏风文句用篆书和楷书双体书写,篆书部分用鸟羽贴饰并撒金箔 [7][8] - 屏风袋(北仓45)由苎麻布制成,纹饰由木板染印,上次展出是1974年,曾在天平胜宝5年(753)的东大寺仁王会上使用 [9] 珍奇宝物 - 黄熟香(中仓135)重达11.6千克,全长156厘米,最大直径42.5厘米,有"天下第一名香"之称,放射性碳测定原木材采伐于公元772~885年之间 [11] - 天平宝物笔长度超过半米,采用缠纸工艺形成五层构造,在东大寺大佛开眼法会上被用于给大佛点睛,笔毛已脱落但内部结构清晰可见 [10] - 黑柿苏芳染金银山水绘箱(中仓156)长38.8厘米,宽18厘米,高12.5厘米,以黑柿木为底,用苏木染制仿紫檀,箱盖用金银泥绘制山水纹样 [12][13]
新闻有观点·行业洞察丨适老玩具正崛起,受众可能是未来的我们!
央广网· 2025-08-15 23:12
行业定义与特点 - 适老玩具定义为老年人的适龄玩具 功能性大于娱乐性 能训练关节 肌肉 记忆 认知 并具有情感价值和社交属性 [2] - 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停留在康复器械的游戏化阶段 [2] - 木质材料是优选 因温润 低致敏性 适合免疫力低下的老年群体 [6] 市场表现与规模 - 2024年适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长124% 成交量同比增长70% [1] - 55岁以上消费群体占比持续提升 购买力显著增强 购买频次逐渐增多 [1] - 截至2023年底市场规模50亿元 占整个玩具市场的3% [6] - 60岁以上群体中只有15%使用过适老玩具 渗透率低但增速很快 [6] 人口与需求基础 - 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 占总人口的22% [6] - 未来10年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 [6] - 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占GDP比重将从6%上升到9% [6] 企业案例与产品 - 某企业2019年开始生产适老玩具 研发团队通过与医院合作 校企合作 将脑科学 老年康复等专业知识理论融入产品 [2] - 产品包括传统投壶 功能性益智桌游等爆款 [2] - 企业持续多年在全国举办比赛 将经典益智玩具作为比赛项目 帮助老年人走出孤独圈并实现自我价值 [4] 产业链与政策支持 - 浙江云和县作为中国木制玩具之乡 延伸出康养智趣产业链 拥有成熟供应链能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6] - 政府扶持力度大 适老玩具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 [4][6] - 2018年企业基于海外老龄化国家考察入局 并获丽水市相关部门政策支持 [4] 国际化与智能化趋势 - 2024年企业开始出口适老玩具 因地制宜结合各地本土传统益智玩具开发 [7] - 出海优势包括供应链竞争力 能满足世界各国准入标准 物联网智能硬件产业背景 AI交互 健康监测等技术深度融合 大基数老龄化人口下的复杂经验 借助其他行业出海搭建的跨境服务能力 [7] - 未来产品将更好地与健康结合 与科技结合 生成健康数据 实现娱乐与体检一体化 [7] 未来发展方向 - 进入细分市场 针对特定人群如失能老人开发产品 [8] - 基于老年人对棋牌类游戏的偏爱 发展赛事机制 类似电竞产业 通过竞技感和脑力博弈保持年轻 [8] - 智能化和拟人化的最终形态可能是仿生机器人 作为懂你 陪你玩 带你越玩越健康的玩伴 [8]
文博日历丨古人比你更懂这项运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3 07:44
国际奥林匹克日与古代体育运动 - 国际奥林匹克日旨在鼓励所有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参与体育活动 [2] - 中国古代相扑运动具有全民参与性和竞技性 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蚩尤部落作战方式 [10] - 相扑在先秦称"角力" 秦汉称"角抵" 唐宋称"相扑" 清朝演变为注重实战的"摔跤" [10] 中国古代体育发展脉络 - 弓箭最早由中国发明 冷兵器时代影响战争局势 1900年成为奥运项目 [11] - 蹴鞠起源于军事训练 宋代成为全民运动 宋太祖赵匡胤尤为热衷 [14] - 投壶具有2000多年历史 兼具礼仪功能 秦汉时期成为宴客主流娱乐活动 [14] 古代体育文化特征 - 相扑在汉代已形成规模效应 观众不惜长途跋涉数百里观看角抵戏 [10] - 宋代宫廷宴会常设相扑表演 民间相扑戏同步盛行 [10] - 投壶流行初期需雅乐伴奏 后渗透至各社会阶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