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

搜索文档
中国体育代表团创参加世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新华社· 2025-08-18 10:26
赛事成绩表现 - 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36枚金牌、17枚银牌、11枚铜牌,总计64枚奖牌,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并首次位居双榜第一 [1] - 代表团在18个项目(分项)上获得金牌,45名运动员获得冠军,获得金牌的项目数量由此前累计的14个增加至23个 [1] - 攀岩女子速度接力和蹼泳女子4×50米接力两个项目创世界纪录,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等5个项目包揽冠亚军 [1] - 武术、攀岩、健美操、霹雳舞、自由式轮滑每个参赛小项均获奖牌 [1] - 残疾人运动员在自由潜水、柔术、射箭项目中获得5金1银 [1] 体育事业发展 - 参赛运动员来源广泛,大部分为首次参加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主要在学校、社会俱乐部训练或以市场化方式自主训练比赛 [2] - 赛事是对体育事业多元化发展和体育人才多渠道培养的积极实践探索 [2] - 非奥项目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体育需求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式 [2] - 赛事为更多体育项目提供集中展示和宣传机会,提高项目吸引力并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更多选择 [2] - 通过参赛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组织管理人才,为项目在国内更好发展播下种子并培养人才 [2]
追光|这些世运会项目,已“牵手”成都校园
新华社· 2025-08-13 16:55
世运会推动校园小众运动普及 - 成都多所学校以世运会为契机组织学生体验沙滩手球、跑酷、棒垒球、攀岩、射箭、滑水、浮士德球、腰旗橄榄球等小众运动项目[1] 沙滩手球项目发展 - 新都区石犀小学校2024年开始接触沙滩手球 体育老师带领学生观看世运会比赛[3] - 沙滩手球场地松软不易受伤 规则宽松允许自由发挥 能培养集体荣誉感和敢打敢拼精神[5] 跑酷项目体系化建设 - 天回小学2023年引入跑酷 构建"普及课+社团+校队"三级培养体系 与专业机构合作[9] - 全校36个班每周开设跑酷课 校队规模达100余人 世界冠军何意瑜现场指导技巧[7][9] 棒垒球与攀岩项目体验 - 石室小学开展棒垒球教学 专业教练讲解起源规则并指导发力传接球技巧[11] - 成华区嘉祥外国语学校设置户外攀岩场 学生在专业保护下克服高度恐惧完成挑战[13] 射箭与滑水项目推广 - 郫都区实验学校组织射箭体验 学生学习拉弓方法并了解历史文化[15] - 世运会选手岳翰兼任学校滑水教练 教授天津逸航国际学校学生技巧性与力量性兼具的滑水运动[17] 浮士德球规模化发展 - 成都浮士德球队在十余所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 已覆盖超过2000名青少年[19] - 队员在体育课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该项目产生兴趣[19] 腰旗橄榄球国际交流 - 成都外国语学校与美国林肯中学开展腰旗橄榄球交流活动 通过比赛建立深厚友谊[21][23] - 体育活动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纽带 促进文化互动与青春活力释放[21][23]
成都世运会契合中国体育时代之需
中国青年报· 2025-08-08 16:11
赛事规模与意义 - 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3942名运动员参与 创世运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盛会 [2] - 世界运动会以非奥运项目为主 包含棍网球、荷球、浮士德球等冷门项目 以及技巧、健美操、武术等中国优势项目 [3] - 赛事首次落地中国大陆 填补中国承办此类国际赛事空白 推动运动多样化理念传播 [2][5] 与奥运会互补关系 - 世界运动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为非奥运项目提供国际性综合运动会舞台 被已故国际奥委会主席称为"二级奥运会" [3] - 世运会扮演"奥运会实验室"角色 羽毛球、跆拳道、霹雳舞等项目通过世运会平台最终进入奥运会 [4] - 奥运会聚焦高竞技性项目 世运会注重包容性和创新性 两者形成互补促进全球体育多元化发展 [4] 成都承办价值 - 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2018年协助成都申办 深度参与全流程协调 助力成都获得2025年世运会举办权 [5] - 成都首创世运会火炬传递 火炬设计融合大熊猫、芙蓉花等本地元素 彰显中国文化与体育精神交融 [6] - 成都利用现有和改造体育设施办赛 被国际世运会协会评价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届 树立办赛新标杆" [5] 群众体育推动 - 截至2023年底中国体育场地达459.27万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 经常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7.2% [8] - 世运会推动飞盘、软式曲棍球等小众运动进入公众视野 激发市民体验新潮运动的兴趣 [8] - 成都打造130个"世运空间" 开展项目进社区、进学校系列活动 深化"全民体育"理念实践 [6][9] 体育产业影响 - 世运会"包容与多样性"理念契合中国体育从"唯金牌论"向"全民体育"转型趋势 [9] - 赛事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化探索 为中国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9] - 国际运动员对成都城市文化展现浓厚兴趣 体现赛事对城市国际形象的提升作用 [7]
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旗手确定,部分项目率先开赛——成都世运会静待启幕
人民日报· 2025-08-07 10:45
赛事筹备与组织 - 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在成都开幕,软式曲棍球项目于8月6日率先开赛 [2] - 成都世运会运动员村于8月3日正式开村,赛会期间将为约7000名参赛者提供服务 [2] - 开幕式以"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为主题,整体时长约90分钟,其中文体表演环节约15分钟 [3] - 成都世运会27个竞赛场馆(场地)均已准备就绪,秉持"能改不建""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等原则 [3] - 532个成都世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同步上线,1317名城市志愿者亮相 [3] 参赛人员与代表团 - 技巧项目男子运动员史经纬和轮滑项目女子运动员郭丹将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幕式旗手 [2] - 史经纬出生于2002年,专攻男子四人项目,将在本届世运会尝试新动作 [2] - 郭丹以教练员兼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参赛,曾在2013年世运会上为中国队赢得轮滑项目首金 [2] - 中国残疾人射箭运动员艾新亮表示将和健全人运动员同场竞技、友好交流 [2] 通关与后勤保障 -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出入境人数较平常增加了1.5倍 [3] - 成都海关优化了智能检查通道,开设世运会专用窗口,为涉赛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8月3日至18日是成都世运会官方抵离服务期,预计将有超过5000名涉赛人员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口岸通关 [3] 国际评价 - 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成都世运会的筹办工作满足所有期待 [4] - 本届世运会在场馆质量、志愿者水平、组委会专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准 [4]
约120位中国运动员参加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9:22
赛事概况 - 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5年7月16日至27日在德国举行 [1] - 预计参赛规模包括来自150个国家(地区)的8500名运动员和官员 [1] - 赛事覆盖6座城市共23个比赛场地 [1] 比赛项目设置 - 共设18个大项包括三对三篮球、羽毛球、篮球等传统项目及残疾人三对三篮球新增项目 [1] - 中国代表团将参与14个大项90余个小项的角逐 [1] 中国代表团构成 - 代表团总人数220余人包含200余名师生来自81所高校和单位 [1] - 运动员约120人平均年龄21.9岁 [1] - 86%运动员首次参加大运会 84%首次代表国家出战世界/洲际综合性运动会 [1] 参赛目标 - 教育部强调通过赛事展示中国青年自信乐观、文明友好的精神风貌 [2] - 提出以体育交流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的战略方向 [2]
文博日历丨古人比你更懂这项运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3 07:44
国际奥林匹克日与古代体育运动 - 国际奥林匹克日旨在鼓励所有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参与体育活动 [2] - 中国古代相扑运动具有全民参与性和竞技性 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蚩尤部落作战方式 [10] - 相扑在先秦称"角力" 秦汉称"角抵" 唐宋称"相扑" 清朝演变为注重实战的"摔跤" [10] 中国古代体育发展脉络 - 弓箭最早由中国发明 冷兵器时代影响战争局势 1900年成为奥运项目 [11] - 蹴鞠起源于军事训练 宋代成为全民运动 宋太祖赵匡胤尤为热衷 [14] - 投壶具有2000多年历史 兼具礼仪功能 秦汉时期成为宴客主流娱乐活动 [14] 古代体育文化特征 - 相扑在汉代已形成规模效应 观众不惜长途跋涉数百里观看角抵戏 [10] - 宋代宫廷宴会常设相扑表演 民间相扑戏同步盛行 [10] - 投壶流行初期需雅乐伴奏 后渗透至各社会阶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