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拌面

搜索文档
一碗泡面,如何做成国货品牌的「诚信名片」
36氪· 2025-07-03 21:32
产品焕新与市场反应 - 公司旗下首款以面饼克重命名的产品"面饼120克"焕新上市,由"多半"更名而来,开创大分量方便面产品命名先河 [1] - 新品上市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获得消费者大量自发支持,形成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 [3] - 公司6月初因包装问题引发讨论后迅速回应,6月底即完成承诺落地,展现高效执行力 [5] 品牌可信度与供应链管理 - 产品焕新涉及供应链全链条调整,包括半成品消化、库存清理及新包装生产营销投入,体现公司面对复杂挑战的决策力 [5] - 28年发展历程中保持"快、准、好"准则:快速捕捉消费趋势、精准响应需求痛点、维持品质与体验稳定 [9] - 在河南洪灾中捐赠500万物资并腾出办公区域救助市民,强化品牌社会责任形象 [11] 产品策略与消费者洞察 - 上世纪90年代率先推出100克面饼解决"吃不饱"痛点,近年升级"汤好喝"系列实现"0添加防腐剂和0反式脂肪酸"双标准 [14] - 针对Z世代推出创新产品如香菜面、折耳根拌面、辣条拌面,满足年轻群体社交分享与个性表达需求 [15] - "面饼120克"系列直接标注克重信息,响应消费者对透明化包装和性价比的理性需求 [17][18] 行业案例与底层逻辑 - 任天堂通过Nintendo Switch扭转Wii U败局,印证精准捕捉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性 [22] - 可口可乐1985年因更改配方遭遇市场抵制,79天后恢复原配方,显示消费者情感连接的价值 [23] - 公司持续将消费者需求转化为产品创新,形成"听见即行动"的快速响应机制 [26] 研发能力与市场布局 - 1997年至今推出大骨面、大辣娇等百余款产品,覆盖经典口味与创新品类 [7] - 麻辣小龙虾拌面、蟹黄拌面等产品体现研发储备与市场嗅觉的紧密结合 [7][9] - 与卫龙合作推出辣条拌面,展现跨界创新能力与年轻化战略 [15]
敏捷设计、“字”有新意…2025食品饮料包装如何进行创新?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4 00:22
包装的"敏捷设计" - 敏捷设计强调主动预判并构建解决方案的能力,而非被动调整灵活性[6] - 模块化系统是关键,可口可乐在疫情期间为11个国家设计"活动底盘"通用模板实现快速适配[6] - 跨文化协作需在统一框架下融入本土元素,如东南亚节日包装通过本土符号增强情感连接[7] - 敏捷设计需平衡全球一致性与本地适用性,可口可乐整合可循环材料、品牌标识和消费者教育信息实现规模化落地与快速迭代[9] 可持续包装的新路径 - "无包装蛋白棒"项目颠覆传统包装定义,融合可持续性、品牌叙事与消费体验[11] - 可持续包装可兼具环保与精致,如OGT蛋白棒采用可食用薄膜和米纸标签替代传统包装[13] - Ecover极简包装支持重复利用,Tony's Chocolonely巧克力用色彩鲜艳可回收包装刺激消费冲动[13] 包装出海与字体设计 - 字体是包装最醒目元素之一,可口可乐斯宾塞字体和星巴克定制字体系统印证其品牌资产价值[19] - 字体需承担文化转译功能,如美国Bubble Up饮料中文名"百波乐"在笔画细节上实现东西方审美融合[19] - 尊重文字系统独立性可提升品牌在多元市场的竞争力[19] 包装设计的文化融合 - 成功包装需成为文化转译者而非简单信息传递者,如白象"折耳根拌面"运用方言俚语和IP形象构建年轻世代文化密码[21] - 高饱和度包装和地域特色幽默感可将地方饮食文化转化为商业价值[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