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型养老床位
搜索文档
“十四五”成绩单丨从养老到“享老”,一份写满幸福的“温暖答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9 08:17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 [1] -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 - 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数量达到40.6万个 [3] 养老服务能力与质量提升 -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提升至65.7% [3]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扩至49个,累计260万失能老年人享受待遇 [5] - 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00万 [7] 养老服务网络与普惠覆盖 - 上海城区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 [5] - 湖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数量超过8500个 [5] - 全国每天有3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就餐点就餐 [5] 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 - 已建成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 [5] - 面向全体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5] - 银发专列、康养旅居等银发经济蓬勃发展 [7] 养老服务发展目标与成效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超过十四五规划目标 [9] - 养老服务体系向普惠、高质量、智慧化迈进 [9]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为何“必要且合理”
第一财经· 2025-06-10 21:41
失能老人护理需求与政策导向 - 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 当前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 占全体老年人的11 6 [1][3]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约束性指标 [1] - 民政部规划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目标为2022年不低于50 2025年不低于55 2035年不低于80 [3] 护理型床位市场现状与发展 - 截至2024年全国机构护理床位占比已达62 远超规划目标 [2][6] - 上海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达68 超过2025年60 的目标 [7] - 养老机构收住老年人中67 为失能老年人 民办机构主动提高护理型床位配比至80 以上 [4][5]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护理型床位带来新增建设成本但显著提高入住意愿 机构需丰富服务内容提高质量 [8] - 养老护理员缺口大 完全失能人员需按1:3 部分失能按1:6配备护理人员 [8][9] - 不同机构护理型床位差异化配置导致优质公办机构更受青睐 [10] 政策支持与普惠化方向 - 中央和地方出台差异化补贴政策 鼓励民办机构加大护理型床位建设 [10] - 建议将上门护理服务纳入医保支付 发展社区和家庭护理型床位 [11] - 支持普惠养老服务向社区倾斜 增强日间照料 康复护理 上门服务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