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挤模具

搜索文档
北方长龙(301357) - 301357北方长龙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9:38
业绩对赌 - 标的公司下半年收入占全年收入比重约为60%,可完成业绩对赌 [3] 标的公司业务 - 专注于复合材料拉挤设备、拉挤模具、复合材料制品及技术输出,业务分出口和国内业务,出口涉及复合材料拉挤型材产品,已出口至北美、欧洲、东南亚等 [3] 收购计划 - 后续根据战略发展及业务拓展需求适时开展相关计划 [3] 2025年度经营情况 - 客户需求稳步增长,公司整体经营向好,收入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3] 重大合同进展 - 两个日常经营销售重大合同相关产品需本年度完成交付,采购及生产按交付计划开展,验收根据客户和军方安排确认 [3]
北方长龙上市两年股价破发近三成 抛1.02亿元筹划跨界并购河南众晟
长江商报· 2025-06-12 07:3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1.35亿元,同比下降46.09%,扣非净利润亏损711万元 [1] - 2024年营业收入降至1.08亿元,同比下降20.13%,归母净利润亏损1089万元,同比下降194.36%,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595.17万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056.9万元,同比下降16.86%,归母净利润亏损507.04万元,同比暴跌244.16%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发行价50元/股跌至停牌前的36.72元/股,跌幅近三成 [3] - 复牌当日股价以39.06元开盘,冲高41.72元后回落,收于38元/股 [1] 跨界并购方案 - 公司拟以现金1.02亿元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方式取得河南众晟51%股权,并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河南众晟9.00%股权 [4] - 交易完成后河南众晟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 [5] 标的公司河南众晟概况 - 河南众晟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玻璃钢拉挤设备、拉挤模具、复合材料制品及技术开发 [5] - 拥有26条玻璃钢生产线,年产各种玻璃钢制品20000余吨,产品应用于风力发电、光伏供电配套项目、电力行业、新能源等领域 [5] - 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头部企业,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 [5] 公司上市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军事装备领域,核心业务是军用车辆配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 - 2023年4月18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50元/股,号称"军用车辆内饰第一股" [1]
北方长龙上市首年即亏损去年差点被*ST 营收与应收账款增速严重背离 溢价511%收购袖珍标的可规避退市风险
新浪证券· 2025-06-11 17:38
北方长龙高溢价收购河南众晟 - 公司拟以1.4亿元整体估值收购河南众晟51%股权,收购溢价高达511%,对应2024年净利润的市盈率为31.68倍[1][14]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4788.55万元,净利润441.96万元,2023年营收2876.19万元,净利润185.36万元[12][13] - 收购目的包括拓展民用复合材料业务、完善产业链布局及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可避免公司营收低于1亿元的强制退市风险[14][15] 公司财务状况与退市风险 - 2024年公司营收1.08亿元(接近1亿元退市红线),扣非净利润亏损0.16亿元,2023年扣非净利润亏损0.07亿元[4][11] - 2022-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降(2.5亿→1.35亿→1.08亿),但应收账款从2.36亿增至3.55亿,应收账款/营收比值从94.4%升至328.7%[8][10][11] -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原因为重大合同验收延迟、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及政府补助减少[5] IPO前后业绩对比与异常 - IPO报告期(2019-2021年)营收从1.57亿增至2.87亿,扣非净利润从0.58亿增至1.05亿,但上市后2023年即转亏[7][4] - 应收账款持续增长,2019-2024年从0.57亿增至3.55亿,增速维持在23%-33%,与营收变动严重背离[7][8][10] - 因业绩预告差异较大(从预告盈利1600-2000万修正为亏损650-800万),公司及保荐机构广发证券被监管警示[4] 收购策略与资金安排 - 采用"现金收购51%+发行股份收购9%"的组合方式,现金部分可快速并表避免退市风险,股份部分对价1260万元[15][16] - 标的公司承诺2025-2027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650万元,若达标可改善公司盈利状况[16] -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3.66亿元(含1.24亿理财),资产负债率仅7.41%,但仍计划申请1亿元并购贷款[17] IPO募投项目进展 - 主要募投项目"军民融合复合材料产业基地"两次延期,从原计划2023年底延至2026年4月,延期超两年[17][18] - 2023年IPO募资8.5亿元(超募0.94亿元),但募投项目进度缓慢且资金使用效率受质疑[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