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

搜索文档
一汽—大众·自强致远丨一汽—大众6月销量超16万辆 领衔合资擘画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 2025-07-04 14:07
销售业绩 - 6月整车销售160,110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5.1%,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 [1] - 大众品牌单月交付87,048辆,同比激增12.5%,领跑合资阵营 [1] - 奥迪品牌交付61,010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5.7% [1] - 捷达品牌交付12,052辆,同比增长33.4% [1] 产品战略 - 全新探岳L在智能辅助驾驶、智慧座舱、安全性能等方面实现突破,打破燃油车智能局限 [3] - 奥迪Q6Le-tron基于PPE豪华纯电平台打造,首次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3] - 奥迪A5L系列推出四款车型,涵盖全域智混版及运动版 [3] - 捷达VA7聚焦家庭客户对安全、空间与经济性的需求 [3] - ID.AURA概念车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体现智能化电动出行趋势 [5] - 公司推进"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策略,构建燃油、混动、纯电多技术路径并举的商品矩阵 [5] 服务与渠道 - 大众品牌启动组织流程变革,转型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6] - 一汽奥迪与中升集团战略合作整合渠道资源 [8] - 大众品牌"百店千家"计划年底渠道总量预计突破1000家 [8] - 奥迪品牌推出"卓·悦服务Plus",大众服务品牌升级"匠·心服务"并新增15项客户权益 [8] - 公司连续16次荣登"中国杰出雇主"榜单,强调员工满意度与客户满意度的关联 [10] 战略布局 - 2026年起将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一汽-大众主导混动动力总成开发 [13] - 大众品牌新能源商品将引入CMP电动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 [13] - 2030年前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覆盖多场景、多能源形态需求 [13] - 与中汽中心战略合作,聚焦新能源汽车安全、数字化等核心领域 [13] - 参与"珠穆朗玛"计划,共创新能源汽车安全标杆 [13] 行业定位 - 公司以创新驱动夯实商品根基,服务升维筑牢客户信赖,战略破局锚定未来方向 [14] - 展现出合资领军企业的转型定力与发展韧性 [14] - 通过体系化优势引领行业变革,服务中国客户美好出行 [14]
“引擎”轰鸣!成都经开区汽车“军团”全力冲刺“双过半”
新浪财经· 2025-06-16 16:08
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现状 - 成都经开区汽车企业正全力冲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为全年目标奠定基础 [1][3] - 领克汽车成都工厂采用双班生产模式 日整车产量超1000台 产品涵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 [3] 领克汽车成都工厂表现 - 领克汽车自2020年投产以来持续壮大 已导入领克06EM-P、领克Z20、极氪X、吉利星愿等多款热门车型 [5] - 领克Z20纯电SUV上市两个月交付量破万台 吉利星愿多次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5] - 2024年1-5月产量达10.23万辆(同比+181.46%) 产值84.48亿元(同比+165.62%) [7] - 预计2024年上半年产量13万台 产值超100亿元 全年目标产量翻番至20万台 产值180亿元 [7] 其他整车企业动态 -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线每分钟下线一辆新车 主要生产速腾和捷达系列 2024年将推出捷达全新SUV 2025年推出首款纯电车 [9] - 一汽丰田成都公司2025年定为"高产大干年" 全新亚洲龙一季度增产1331台(同比+219%) 二季度单台生产节拍加快17% [11] - 沃尔沃成都基地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工厂正进行电动化改造 将推出多款高端新能源车型 [11] 成都经开区整体数据 - 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神龙、沃尔沃、领克等整车企业 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 [13] - 2025年1-4月整车产量26.71万辆(同比+29.29%) 产值286.77亿元(同比+23.84%) 其中新能源车产量7.57万辆(同比+450.49%)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企业加速导入新能源车型 推动区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9][11]
淡季不淡,槐荫惠民车展“1+1+1”优惠力度空前
齐鲁晚报· 2025-06-15 11:06
车展优惠活动 - 第三届惠民车展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各大车企推出重磅优惠 多重补贴叠加让利 [1] - 捷达VS5好运版起价6.96万元 吉利银河星舰7 EM-i限时优惠8.78万元起 长安2025款逸动 PLUS高能版置换价4.69万元 [3] - 行业价格战常态化 车企不再区分淡旺季 年中加大促销力度 [3] 消费者购车情况 - 多位消费者表示车展价格划算 在订单确认处下单 [3] - 消费者可享受国家报废补贴 地方购车券 厂家直补等多重优惠 优惠力度空前 [3] - 消费者因可叠加多重优惠前来选购 新能源汽车全国统一价格 无谈价空间 [4] 具体车型优惠案例 - 比亚迪宋PLUS EV中配版纯电续航520公里 可叠加20000元旧车报废国家补贴 1000元济南首保补贴 1000元槐荫区购车优惠券 [4] - 叠加金融分期福利后 比亚迪宋PLUS EV最低12万元可提车 [4] - 三重优惠福利首次同时叠加 可能在6月份之后结束 [4]
电厂 | 全球销量冠军、国民汽车品牌,如何被“排放”欺诈所击溃?
新浪财经· 2025-06-12 19:14
比亚迪与长城汽车争议 - 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使用常压油箱涉嫌排放不达标 [1] - 比亚迪回应称测试程序存在瑕疵因送检车辆未达3000公里磨合期并指责长城汽车为不正当竞争 [1] - 比亚迪首次承认2021-2023年采用常压油箱方案通过定期启动发动机燃烧燃油蒸汽实现排放合规后因用户体验问题切换至高压油箱 [1] - 涉事两款车型在举报前半年为比亚迪贡献32万辆销量 [2] - 吉利控股副总裁杨学良支持长城汽车称行业拆车测试结论与举报内容一致 [2] 大众汽车排放门事件 - 2013年独立测试发现大众柴油车实际道路氮氧化物排放超标15-35倍揭开发酵7年的排放欺诈 [8] - 大众汽车在1100万辆柴油车安装作弊软件通过识别检测状态临时启动尿素喷射通过排放检测 [9][12] - 作弊软件利用车辆检测状态与正常行驶差异如两轮转动和加速动力输出来触发 [13] - 正常行驶时氮氧化物排放可达美国标准40倍(0.05g/mi) [13] 大众汽车排放门后果 - 事件曝光后股价两天内暴跌31%市值蒸发250亿欧元CEO及多名高管离职 [16] - 累计支付超300亿美元包括美国147亿美元和解金其中1003亿用于赔偿475万车主 [14][16] - 德国法院2025年判决前高管最高4年半监禁涉及900万辆欧美市场作弊车辆 [17][19] - 2014年大众全球销量992万辆登顶2024年降至900万辆落后丰田127万辆 [19] 行业影响 - 排放门推动欧盟2017年强制实施WLTP和RDE测试取代原有NEDC标准 [20] - 事件暴露柴油车环保性能系统性造假加速全球排放法规趋严 [19][20]
汽车早报|理想汽车回应何时推轿车产品 马斯克称Model Y自动驾驶车型将于6月交付
新浪财经· 2025-05-30 08:39
乘联分会:4月份皮卡市场销售5万辆 同比增长14% 据乘联分会消息,2025年4月全国皮卡生产5.2万辆,同比增长18.8%,1—4月皮卡生产18.4万辆,同比 增长12.2%;2025年4月份皮卡市场销售5.0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3%,处于4月历史最高位水 平。2025年1—4月份皮卡市场销售18.8万辆,同比增长9%,处于历史最高位。 理想汽车:第一季度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9.4% 理想汽车5月29日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9.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 9.4%。第一季度交付量92864辆,同比增长15.5%。 理想汽车:焕新版车型将重回月销量五万台水平,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轿车产品 赛力斯旗下瑞驰汽车成立赛航智行空间技术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重庆赛航智行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徐剑桥,注册资本500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航空运输设备销售、航空运营支持服务、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 售、运输设备租赁服务、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由赛力斯旗下重庆瑞驰汽车实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凤凰空间技 ...
中国一汽:勇当传统产业数智转型排头兵
新华社· 2025-05-05 17:53
数智化转型战略 - 公司将数字化转型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进行了一系列积极且艰难的探索 [1] - 数智化转型被定义为由数据智能驱动、AI赋能的深层次跃迁式变革,是突破传统运营模式的颠覆性进化 [1] - 公司创新性提出业务单元概念,将复杂业务进行动作级全场景解构,实现标准化封装与要素衔接 [2] 数智化平台建设 - 构建"一汽·七星云工作台"数智化生态系统,实现业务单元与员工日常作业深度融合 [2] - 平台已在研发、生产、营销等领域部署,沉淀结构化数据1.2PB、多模态数据4.7PB [2] - 发布汽车行业首个企业级智能体OpenMind,具备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与动态执行三大能力 [3] 运营效率提升 - 累计删除冗余审批节点超2000个,审批自动化率突破50% [3] - 业务响应速度提升3倍,制造成本大幅降低,销售转化率提升42% [3] - 完成15个角色、972名员工技能转型 [3] 智能制造成果 - 红旗制造中心焊装车间部署680多台焊接机器人,配备3000多个数据采集点 [4] - 启动订单交付云OTD产品链建设,实现制造技术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 [4] - 推出"旗小智"人形机器人应用于物流线 [4] 产品创新 - 一季度红旗品牌推出天工08、天工05、国悦REEV三款新车 [4] - 解放品牌推出JH6新车型及3款服务港口物流的新车型 [4] - 合资品牌推出全新探岳L、全新奥迪A5L、捷达VA7等换代产品 [4] 人才培养 - 开设训战班和70余门数字化课程,累计认证专业技术人才6500余人次 [5] - 实现高级经理全覆盖,高管带头授课提升员工数字素养 [5] 业绩表现 - 一季度销售整车76.2万辆,同比增长2.5% [5] - 生产整车77.6万辆,同比增长4.8% [5] - 自主品牌销量22.3万辆,同比增长7.4% [5] - 自主新能源销量5.9万辆,同比增长152% [5] 行业合作 - 与8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跨行业交流培训300多场次 [6] - 与神州数码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展开合作 [6] - 与赛力斯集团共同推进汽车产业数字要素流通和协同创新 [6] 行业地位 - 公司数智化转型方法体系受到国家部委和行业广泛认可 [6] - 定位为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排头兵 [7]
大众与一汽合作将在中国推出11款新车
日经中文网· 2025-03-18 11:3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计划以EV为中心推出新车,提高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并维持市场份额 [2] 大众新车计划 - 2026年以后在中国市场推出11款大众品牌新车,含6款纯电动汽车(EV)、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2款增程式电动车(EREV)、1款发动机汽车 [1] - 2026年以“JETTA(捷达)”品牌推出首款EV [1] - 202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大众品牌的2款新型EV,搭载小鹏汽车的底盘等 [1] 大众合资情况 - 1991年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在长春工厂生产汽车,除捷达外还组装奥迪 [1] - 与上海汽车集团推进合资业务 [1] 市场现状与目标 - 中国民营车企蓬勃发展,大众等外资与中国国有企业的合资公司销售陷入困境 [2] - 到2030年使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从2024年的292万辆提高到400万辆,维持15%的销量份额 [2]
独家:大众推这么多车,是不是撞大运?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7 23:56
大众集团在华新能源战略布局 - 大众集团与上汽集团宣布到2030年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包括2026年起基于CMP平台的2款紧凑级纯电、3款插混、2款增程车型 [5] - 一汽-大众将从2026年起推出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型,包括6款纯电、2款插混、2款增程和1款燃油车,到2030年共推出20款全新车型 [5][8] - 捷达品牌将推出首款纯电车型,价格下探至10万元以下,采用一汽-大众SOA电子电气架构而非大众集团CEA架构 [8][9] 产品平台与技术架构 - 一汽-大众6款纯电车型包括:2款CMP平台A级车、2款未来先进平台B级车、1款MEB平台A级车、1款捷达品牌A级车 [10][14] - 插混车型基于CMP平台开发,增程车型基于未来先进平台,均采用CEA电子电气架构 [10][14] - CMP平台成本比MEB平台低40%,将显著影响终端定价策略 [21] - CEA架构由大众中国研发中心和CARIAD中国联合开发,已实现从A级到B级车的平台扩展 [15] 市场战略与目标 - 大众中国目标2030年获得15%市场份额,年销量达35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目标263-280万辆 [21] - 产品布局覆盖10万元以下至30万元各价格区间,包括纯电、插混和增程全技术路线 [18][19] - 采用多车型组合战略而非依赖单一爆款,以降低风险并实现规模化目标 [21] - 南北大众将保持部分双车战略,但外造型会有明显差异 [21] 合资企业分工 - 大众中国主要依靠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大众安徽作为产品线补充 [22] - 上汽大众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一汽-大众合约至2041年 [12] - 大众集团向合资公司下放了部分研发权,特别是在插混、增程和捷达品牌产品上 [9] 产品竞争力要素 - 新车型将搭载大众中国最新智舱和智驾技术,接近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18] - 上海车展将展示基于CMP平台的原型车和首款增程车型 [21] - 产品命名策略尚未最终确定,可能沿用ID系列或启用新序列 [22]
邹家华和中国汽车工业二三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18 01:53
撰 文 / 周 洲 设 计 / 师 超 据新华社电,我国经济建设战线、国防工业战线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杰出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 理邹家华同志,因病于2025年2月16日逝世,享年99岁。 公开资料显示,邹家华是著名出版界人士和新闻记者邹韬奋的长子,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 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 邹家华于1991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92年10月兼任十四届中共政治局委员,于1998年3月卸下副 总理职务,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至2003年3月退休。 邹家华在机械工业制造领域有着多年的领导工作经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中国的机械 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发展,被誉为"稳健的改革者"。 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战略决策和方向把控上。 他力主发展轿车工业,即使在国民经济面临挑战的时期,也顶住压力,认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有 重要的拉动作用。 邹家华提出中国轿车工业应沿着技术集约化和组织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 的道路,并强调要集中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统一规划,合理分工,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办厂等 模式,建立自主的轿车工业体系,主张国家应对轿车工业发展薄弱环节给予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