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纳

搜索文档
重塑汽车竞争力:供应链价值跃迁与伙伴关系重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09:09
新能源智能化变革下的供应链重塑 - 新能源智能化变革推动车企与供应链关系从甲乙方转变为合作伙伴,供应链价值被重新定义[1] - 三电系统、智能化系统成为智电化汽车核心,带动宁德时代、华为乾崑智驾、地平线等创新型供应商崛起[3] - 主机厂与供应商建立全流程协同机制,合作模式从链状关系升级为生态"圈状"关系[3] 上汽大众的供应链体系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桑塔纳共同体"培育400多家高质量零部件企业,奠定中国汽车产业链基础[3] - 供应商若变更生产地、原材料或二级供应商需重新认证,换供应商则需全套实验,确保品质一致性[5] - 行业默认规则:获上汽大众质量认证的零部件可被其他厂商直接采购,成为"免检产品"[7] 智电新时代的供应链竞争力 - 供应链稳定性直接影响终端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缺芯少电风波曾冲击行业[4] - 2024年价格战期间,公司大众品牌销量超114万辆,稳居合资单一品牌销冠[6] - 2024年6月终端销售同比增长15.1%,上半年累计销量52.3万辆(+2.3%)[6] 产品矩阵与技术创新布局 - 中高端产品表现突出:途观家族半年销量9.1万辆,帕萨特家族11.7万辆[7] - 联合酷睿程、Momenta、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构建科创"朋友圈",推进智能出行解决方案[7] - ID.ERA将于2026年量产,凌渡Pro与朗逸Pro将升级上市,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与E5 Sportback双车联动[7][8]
“蓝军”傅强:危机意识,上汽大众穿越周期的诺亚方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7:11
新能源市场格局变化 - 2023年纯电动车市场相比2021年增长107%,但增程、混动产品增长492%,是纯电的近5倍 [1] - 上汽大众在纯电赛道布局了ID系列,但没有增程产品,面临市场压力 [1] - 公司最终接受增程技术是市场验证的可行方向,快速调整战略 [1] 上汽大众转型战略 - 2023年底立项全尺寸增程式SUV ID ERA,瞄准理想L8/L9,2026年上市 [2] - 从合资1.0时代转向合资2 0时代,产品定义权从德国转移到中国 [7] - 组建"蓝军"试点代理制,开设ID Store新能源销售渠道 [4] 产品与技术发展 - ID ERA注重增程系统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辅助,目标行业领先 [10] - 为保证续航里程,在产品开发中做出取舍,如减少氛围灯数量 [11] - 坚持安全底线,保留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路系统,单车成本增加500元 [11][12][13] 销售与营销策略 - ID系列累计销量突破18万辆,但年销量10万出头,未达20-30万目标 [4] - 推行"一口价"策略,减少议价时间,让经销商聚焦服务 [31][32] - 代理制从1 0升级到2 0,交付周期从3-4周缩短至1周内 [18][19] 历史发展与危机意识 - 1998年达成首个"百万辆",桑塔纳曾占中国轿车市场50%份额 [2] - 2003-2004年面临销量下滑,通过推出帕萨特领驭和朗逸扭转局面 [23] - 学习华为IPD工作方法,引入红蓝军对抗机制优化产品定义 [24][25] 未来规划 - 2026年计划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是转型关键年 [34] - 坚持"油电同进"战略,不放弃燃油车用户群体 [26] - 2025年定位为"品质服务年",提升服务水平 [34]
【忠阳车评】大众上汽提前续约彰显中国信心
经济日报· 2025-05-27 17:38
大众与上汽合资延长 - 大众汽车与上汽集团延长合资合营期至2040年 上汽大众成为跨国巨头与中方在华经营期最长的合资车企 [2] - 双方第二次续约 合资期延长为55年 以先进技术为重点深化合作 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2 0阶段 [2] - 上汽大众成立于1984年 是中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 桑塔纳国产化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飞跃式发展 [2]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 - 中国汽车年产销量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23年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再创新高 [3] - 中国汽车市场具有强大韧性 潜力与活力 展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3] - 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 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最活跃的产业中心 [3] 跨国车企在华投资动态 - 宝马宣布投资200亿元于沈阳生产基地 2026年实现"新世代"车型本土化生产 [4] - 奔驰与中国合作伙伴投资140亿元 扩大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本土化产品阵容 [4] - 德国三大车企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体现对中国汽车产业及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 [4] 跨国车企在华挑战与机遇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崛起 部分合资车企市场份额被蚕食 [5] - 跨国车企三季度利润大幅下降 主因在华销量和业绩出现变数 [5] - 中国电动化转型速度快于全球其他市场 传统车企燃油车销量下滑 电动车尚未盈利 [5] - 汽车产业依赖技术与规模竞争 跨国车企需加快电动化转型 特斯拉在华成功提供示范 [5]
中国首辆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60周年纪念活动在重庆大足举行
环球网· 2025-05-19 11:59
行业活动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足区人民政府、双桥经开区管委会联合举办"甲子征途·重载未来"主题活动 纪念中国首辆重型军用越野车诞生60周年 [1] - 活动包含科技、文化与国防教育相融合的内容 引导青少年走近汽车工业历史、激发科技梦想 [1] - 重庆工程学院学生和大足青少年合作研发纪念版"红岩神炮"动态模型 在中国汽研专家指导下进行方阵游行表演 [5] - 主办方组织青少年科普、智能网联赛车系列赛 以红岩CQ261车辆模型为载体开展FPV挑战赛、空地协同挑战赛、越野挑战赛等 [7] 品牌历史 - 红岩品牌作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重要发源地 承载国家记忆与工业精神 [3] - 中国汽研带来《了不起的中国汽车》公开课 以红旗CA770、桑塔纳与问界M9为代表讲述中国汽车工业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5] 青少年参与 - 举办"我心中的绿色出行"青少年创意征集活动 展示200余幅构思新颖的作品 [3] - 大足青少年现场绘制作品 反映环保理念与科技素养的融合 [3]
上海车展见证历史:从「西为中用」到「中为西用」,行业风向标携手Momenta
量子位· 2025-05-01 10:07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从"技术输血"到"智能造血"的历史性转折,上汽大众与Momenta的合作标志着这一转变 [1][2][3][4] -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反向输出至德、日、美等传统汽车强国,"中为西用"成为新趋势 [3][30][37][42] - 合资车企市场份额从2020年超60%下滑至2023年不足35%,智能化转型成为其重获增长的必选项 [35][36] 上汽大众的历史性转型 - 作为中国首家轿车合资企业(1984年成立),上汽大众桑塔纳国产化率从2.7%提升至90%,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发展 [11] - 累计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打造了桑塔纳、帕萨特、朗逸等多款经典车型 [11][13][16] - 2025年上海车展发布首款增程式概念车ID.ERA,搭载Momenta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开启智能化新篇章 [6][8][16] Momenta的技术优势 - 采用"一个飞轮两条腿"技术路线:数据驱动飞轮+量产辅助驾驶与Robotaxi业务协同 [20][22] - 即将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R6飞轮大模型,算法泛化能力超越传统模仿学习体系 [23][24][26][27] - 2024年上海车展期间与8大品牌(含上汽大众、通用别克等)达成合作,获得超130款定点车型(去年5倍) [29][32] 行业变革趋势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0年15%跃升至2024年55%,预计全年达65% [36] - 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形成"外溢效应",宁德时代(电动化)与Momenta(智能化)成为全球车企转型共识 [39][41][42] - 中国汽车工业从接受全球标准(桑塔纳时代)转变为制定全球标准(ID.ERA时代) [43][44]
40年沧桑巨变,上海车展见证中国汽车业“链”在一起
中国经济网· 2025-04-30 14:41
上海车展规模与历史 -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参展,首发超百款新车,举办193场新闻发布会,被海外媒体称为"全球最大车展" [1] - 40年前第一届上海车展展馆面积仅1万平方米,参展车企328家,主要为助力上汽大众首款桑塔纳打开市场 [1] - 中国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智能汽车产业链深度融入全球变革,推动上海车展地位跃升 [1] 用户互动与营销创新 - 车企通过改装潮玩、产品周边共创活动吸引用户,方程豹投入百万元奖励用户参与钛3潮改,星途发起LOGO共创计划最高奖励50万元 [3] - 短视频平台兴起推动车展直播成获客重要手段,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播做咖啡,北汽董事长王昊与网红合作逛展视频,广汽、上汽高管频繁更新社交媒体 [6] - "以用户为中心"理念被广泛采纳,用户共创活动与新媒体营销成为差异化竞争手段 [3][6] 智能化技术竞争与安全规范 - 小鹏P7+搭载5C超充AI电池与舒适AI底盘,阿维塔06将首发华为乾崑ADS 4,一汽丰田bZ5配备L2辅助驾驶+激光雷达,Honda宣布与Momenta合作量产辅助驾驶方案 [6] - 工信部叫停智驾夸大宣传后,长安汽车强调天枢系统覆盖370+场景辅助功能,比亚迪修改宣传为"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仰望U8L将高阶智驾描述改为驾驶辅助 [7][8] - 行业从续航竞争转向智驾竞争,但安全底线成为新宣传重点 [7][8] 供应链本土化与全球化 - 智能供应链企业占据4个独立展馆,安波福推出完全本土化的风河RTOS和虚拟化平台,不含国外管制组件 [9][15] - 宁德时代与五大车企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车型,Momenta与AUDI合作打造德系智能辅助驾驶方案,智己IM AD实现首个量产级智驾方案出海 [15][18] - 中国供应链从"跟随者"蜕变为"全球输出者",本土技术支撑低空飞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12][15][18] 国际化与关税应对 - 上海车展吸引近万名海外经销商,奇瑞邀请超5000名国际嘉宾创纪录,奔驰、宝马、雷诺高管团集体观展 [19][22] - 岚图汽车CEO表示美国关税无影响,上汽通用称95%零部件已国产化且不调价,日产宣布两款新能源车型将全球出口 [22][25] - 国际车企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领先优势强化全球吸引力 [19][22][25]
邹家华和中国汽车工业二三事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2-18 01:53
邹家华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 - 力主发展轿车工业,认为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拉动作用,即使在国民经济面临挑战时期也顶住压力 [4] - 提出中国轿车工业应沿着技术集约化和组织集团化方向发展,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道路 [4] - 强调集中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统一规划,合理分工,通过技术引进和合资办厂等模式建立自主轿车工业体系 [4] - 主张国家应对轿车工业发展薄弱环节给予政策倾斜,逐步完善零部件和相关工业体系 [4] - 批示国家计委牵头制定《关于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战略》,于1989年底正式出台,为中国汽车工业制定发展蓝图 [4] 轿车工业发展 - 1987年北戴河会议决定建设"三大三小"轿车生产格局,形成一汽、二汽、上汽三大轿车生产厂和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和广汽标致三个小汽车生产厂 [8] -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工业二司成立汽车处,邹家华亲自抓一汽15万辆轿车项目和二汽轿车项目 [8] - 1988年9月赞成一汽选择大众为长期合作伙伴,促成1990年11月一汽与德国大众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签约,总投资42亿元人民币 [8] - 1990年9月推动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合资轿车项目,认为发展轿车工业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 [10] - 1992年二汽与雪铁龙合资成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标志着二汽正式启动轿车生产 [12] 轿车进入家庭 - 1992年邹家华表示"汽车真正要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只是轿车进入家庭之后才有可能" [15] - 1994年国务院公布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突破私家车禁区 [15] - 邹家华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支持轿车进入普通家庭,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轿车进入家庭 [17] 新能源汽车发展 - 1992年钱学森建议中国汽车工业直接进入新能源汽车阶段,邹家华当天召集专题会议并形成共识 [18] - 将电动汽车研发列入"八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投入1500万元用于电动汽车研制开发 [4][18] - 1993年1月邹家华回信钱学森,详细阐述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特别提到高效蓄电池研发问题 [18] - 1993年3月中国第一个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汇集全国优秀科研人员 [19] - 1994年春上海研发中心成功研制第一代高效蓄电池样品 [19] - 1995年底中国第一辆纯电动实验车在上海下线,在北京、广州等城市开展示范运行 [19] - 成立电动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相关技术标准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