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
搜索文档
Agricultural Hi-Tech Fair to be Held in Northwest China's Yangling to Promote Agri-Tech Cooperation
Globenewswire· 2025-10-14 15:53
活动概况 - 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将于2025年10月25日至29日在中国陕西杨凌举行,主题为“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新未来” [1] - 本届展会预计吸引来自超过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者,总展览面积达14万平方米 [2] - 活动将结合线上线下、场内场外及国内外联动方式,展示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前沿成果 [3] 展会历史与影响力 - 该展会始于1994年,已成功举办31届,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展会之一 [4] - 截至目前,展会已举办超过500场国际交流活动,吸引了近2000家海外农业相关企业参与 [4] - 自2019年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杨凌建立后,展会成为上合组织农业合作的关键平台 [5] 本届展会重点内容 - 重点展示领域包括核心种质资源、关键农业机械、农业节水技术、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 [3] - 本届展会将与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同期举办,设有综合展示区、海外产品区和技术培训区 [7] - 平行活动包括2025年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圆桌会、农业发展与减贫研讨会、上合组织生态原产地标准发布及农产品供需对接会 [7] 国际合作与平台作用 - 展会旨在深化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务实农业合作 [2] - 上合组织农业专题展在2024年第31届展会中,所有26个成员国均设立了国家馆,众多产品首次在中国亮相 [5]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该展会已成为连接中国农业与世界的重要桥梁,是全球农业科技交流的新高地和国际农业合作的加速器 [8]
问技术谈需求,加微信寻合作“海科杯”高效“撮合”——四川政企与海外人才面对面“相亲”
四川日报· 2025-09-08 08:27
活动概况 - 第十届"海科杯"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在成都举行 共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429个项目参与角逐 最终70个项目入围半决赛并来川路演 [1] - 项目涵盖高端装备制造 绿色能源与新材料 生物医药 数字经济 文化创意五大领域 与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高度契合 [1] - 大赛组委会后续将建立"项目—资源"专属对接台账 提供政策咨询 落地辅导 专项风险基金等"一站式"服务 [3] 产业对接成果 - 宜宾启迪科技园团队已精准对接10个项目并签订意向协议 其中5个入围半决赛 部分项目即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 - 四川某投资机构当场添加多个项目负责人微信 其中两个"AI+传统企业"类项目已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2] - 宜宾市涉侨部门通过对接会接触20余位海外人才 对方有意赴宜考察 [2] 合作机制创新 - 活动搭建"政府+产业+资本+科研"多方合作平台 推动全球创新资源落地转化 [1] - 完善"赛事选拔—项目对接—落地服务"全链条机制 以"全球技术+四川场景"激活创新势能 [3] - 多地市(州)干部主动推介政策并发出考察邀约 为川渝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2][3]
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助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7-09 15:22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创新实现效率提升、质量优化和可持续性,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摆脱传统资源依赖路径 [2] - 包含三大核心内容:新型农业劳动者(智力主导、专业化复合化)、新型农业劳动工具(智能替代经验)、新型农业劳动对象(拓展至新兴领域) [3] - 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是重要细分发展方向 [2] 资本市场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状与问题 - 农业科技企业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特点,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需求 [4] - 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间接融资占主导 [4] - 主板门槛高,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流动性不足,融资功能不充分 [4] - 缺乏针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专属金融产品,早期项目融资工具不足 [4] - 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现有体系难以对冲技术研发、市场接受、政策调整等风险 [4] - 风险资本对农业科技领域关注度低,导致早期项目融资困难 [4] 资本市场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成熟期企业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深化新三板改革,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5] - 创新金融产品矩阵:设计生物育种/智能农机专属方案,发展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5] - 建立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推进"保险+期货"模式,探索农业科技保险制度 [6] - 培育复合型专业服务力量:金融机构建立农业科技金融团队,发展投贷联动/股债结合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