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
河南日报· 2025-07-18 07:31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机制,需系统化顶层设计,实现政策与资源协同分配,突出教育先导性、科技主导性和人才创造性优势 [2] -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四大"卡点":评价体系偏重论文数量、成果转化不畅、人才供需错配、协同创新不足 [2] 河南农业大学的改革探索 - 聚焦"三农"改革,发展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 [3] - 启动"名校名企融合创新战略",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共建国家级科教融合联合体(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 [3] - 通过"校院谷"教学科研融合改革,联合11所高校和13家科研机构,打造一体化创新平台 [3] 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 - 引进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自主培育1名,全职院士达5名,居全国农业高校第三 [4] - "百名英才汇农大"行动通过"融合牌""事业牌""开放牌""情感牌"四维引才,强化校企院合作与高能级平台支撑 [4] 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 - 布局国家战略相关科技攻关,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及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联合实验室 [4] -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建设高水平中试基地,加速技术落地 [4] - 创新"科技小院""助农天团"服务模式,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开展"头雁"培训及继续教育 [4]
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助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7-09 15:22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主导、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 - 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创新实现效率提升、质量优化和可持续性,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摆脱传统资源依赖路径 [2] - 包含三大核心内容:新型农业劳动者(智力主导、专业化复合化)、新型农业劳动工具(智能替代经验)、新型农业劳动对象(拓展至新兴领域) [3] - 生物育种、智能农机、数字农业是重要细分发展方向 [2] 资本市场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状与问题 - 农业科技企业面临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特点,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需求 [4] - 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间接融资占主导 [4] - 主板门槛高,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流动性不足,融资功能不充分 [4] - 缺乏针对农业科技企业的专属金融产品,早期项目融资工具不足 [4] - 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现有体系难以对冲技术研发、市场接受、政策调整等风险 [4] - 风险资本对农业科技领域关注度低,导致早期项目融资困难 [4] 资本市场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成熟期企业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深化新三板改革,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 [5] - 创新金融产品矩阵:设计生物育种/智能农机专属方案,发展绿色债券/科技创新债券,探索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5] - 建立全周期风险管理体系: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推进"保险+期货"模式,探索农业科技保险制度 [6] - 培育复合型专业服务力量:金融机构建立农业科技金融团队,发展投贷联动/股债结合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