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救生艇
搜索文档
南财V快评:深海火焰 护航全运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9:38
深海科技与可燃冰产业化 - 全运会火种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在南海1522米深的“海马冷泉区”采集可燃冰并成功引燃,是一次深海高技术装备的集中检验 [1]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启动建设,建设周期5年,目标之一是为可燃冰的绿色开发提供支撑 [1] - 可燃冰被视为未来潜在的清洁能源,其产业化将带动从勘探开发、装备制造到能源应用的整条产业链 [1] 区域协同与模式创新 - 赛事筹备首创“一赛事一次跨三境”和“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等新模式,探索解决不同法律体系下人员、物资高效流动难题 [1] - 跨境协同经验未来可复制到商贸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有助于降低区域内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大湾区一体化注入活力 [1] 体育科技融合与产业机遇 - 大型赛事成为科技应用的“超级试验场”,带动场馆升级、数字转播、智能装备需求,AI导盲眼镜、无人驾驶救生艇等产品已亮相 [2] - “体育+科技”融合为相关技术提供落地场景,能催生新的消费业态 [2] 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 - 2024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 [2] - 近五年广东省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6.8% [2] - 从“梦想号”超深水钻探船到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广东正从“靠海吃海”转向“科技强海” [2]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准备好了(全运会来了)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5
赛事筹备与组织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已点燃,一个月后将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点燃火炬塔[1] -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1] - 广东赛区遴选出4.5万余名赛会志愿者,香港赛区委任1.6万余名志愿者,澳门组织了1500余名志愿者[2] - 十五运会群众比赛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已有上百万人参加群众赛事预赛[6] - 竞技体育组赛事已逐步开展,如手球女子组比赛、现代五项比赛和跆拳道项目决赛,大部分竞技项目将于11月9日十五运会正式开幕后开赛[6] 科技应用与创新 - 赛事指挥中心聚合粤港澳3地19城105个场馆的各类数据,实时监测气象、交通、医疗等信息,可动态调度人员、车辆、物资[3] - 改造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配备4200多个5G探头和约1800个无线网络接入点,智能温控与立体排水系统使比赛场地在暴雨后20分钟内即可恢复[3] - 中国移动推出"元宇宙全运村"打造沉浸式虚拟赛事空间,并提供10米级精度智能气象系统每12分钟输出一次精准预报[3] - 中国联通打造"5G子弹时间",通过环绕场馆的数十台4K摄像机与AI技术协同,将比赛精彩瞬间定格成可自由操控的"时空切片"[3] - 电力保障运用电鸿物联、AI等技术及巡检无人机、机器人"悟空"、"数字孪生电网地图"等装备,构建智能运维网络[4] 文化氛围与群众参与 - 开幕式将突出粤港澳三地元素融合,呈现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内容[2] - 国庆、中秋假期广东省举办文旅全运嘉年华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如珠海高新区淇澳岛的狮王争霸赛、广州番禺宝墨园的非遗表演、汕尾红海湾的冲浪比赛体验等[2] - 赛事筹办带动群众健身热情,在肇庆市举办的运动嘉年华活动吸引市民游客驻足[6] - 群众比赛涌现出不同年龄和背景的选手,例如81岁的香港选手成为本届赛事年龄最大的选手[6]
粤港澳大湾区准备好了(全运会来了)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赛事筹备与氛围营造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于10月9日点燃,一个月后将在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火炬塔点燃 [4] -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4] - 开幕式总导演强调将突出粤港澳三地元素融合,呈现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湾区魅力的开幕式 [5][6]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广东省举办文旅全运嘉年华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包括在珠海高新区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17支南狮队伍狮王争霸赛、广州番禺的省级非遗项目水色表演等 [6] - 广东赛区遴选出4.5万余名赛会志愿者,香港赛区委任1.6万余名志愿者,澳门组织1500余名志愿者,并联合珠海开展口岸志愿服务行动 [6] 科技应用与智慧赛事 - 赛事指挥中心聚合粤港澳3地19城105个场馆的各类数据,实时监测气象、交通、医疗等信息,实现一屏统览和动态调度 [7] - 改造后的深圳市体育中心配备4200多个5G探头和约1800个无线网络接入点,可保障数万名观众共享免费高速网络,其智能温控与立体排水系统使比赛场地在暴雨后20分钟内即可恢复 [7] - 中国移动推出元宇宙全运村打造沉浸式虚拟赛事空间,其10米级精度智能气象系统每12分钟输出一次精准预报为户外赛事提供保障 [7] - 中国联通打造5G子弹时间,通过环绕场馆的数十台4K摄像机与AI技术协同,将比赛瞬间定格成可自由操控的时空切片 [7] - 电力保障方面应用电鸿物联、AI等技术及巡检无人机、机器人悟空、数字孪生电网地图等尖端装备,构建覆盖天空与地面的智能运维网络 [8] 赛事组织与全民参与 - 赛事带动全民健身热情,群众比赛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其中148个小项在开幕前完成,预计约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 [9] - 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万人参加群众赛事预赛和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 [9] - 竞技项目逐步开展,手球女子组比赛于9月10日开赛,为竞技体育组首个开赛的成人组赛事,现代五项、跆拳道等项目决赛也已举行 [10] - 进入10月,男足18岁以下组、自由式小轮车、体操(蹦床)等赛事将陆续举办,大部分竞技项目于11月9日十五运会正式开幕后开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