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

搜索文档
沪鸽口腔招股书解读:营收两年增长39.4%,利润增长44.3%背后的隐忧
新浪财经· 2025-08-19 08:29
主营业务与商业模式 - 公司打破国外品牌在中国口腔临床类产品及技工类产品市场约70%的垄断格局 [1] - 弹性体印模材料及合成树脂牙子类超越进口品牌 2024年销售收入排名第一 [1] - 国内依托广泛经销商及技工所网络 海外获60多国认证覆盖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2] 营业收入及变化 - 2022-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2.8亿元→2023年3.58亿元(+27.7%)→2024年3.99亿元(+11.7%)[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97亿元 较2024年同期2.05亿元出现下滑 [4] - 收入下滑主因美国关税政策及主要客户策略性退出业务分部 [4][15] 净利润及变化 - 除税前利润持续增长:2022年0.77亿元→2023年1.06亿元(+37.8%)→2024年1.11亿元(+4.7%)[5][6]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数据未披露 [6] 毛利率及变化 - 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2022年47.6%→2023年49.4%→2024年49.7% [7][8] - 不同产品毛利率存在差异 弹性体印模材料毛利率较高 [8] 净利率及变化 - 净利率变化:2022年27.4%→2023年29.6%→2024年27.7% [9][10] - 2024年净利率下降或与成本控制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相关 [10] 营业收入构成 - 四大核心产品收入贡献超5%:弹性体印模材料占近40% 合成树脂牙及临时冠桥树脂块合计占30% [11] - 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收入占比波动:2022年8.5%→2023年7.3%→2024年5.6% [12] 同业竞争地位 - 2024年弹性体印模材料及合成树脂牙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16] - 国内品牌在全球弹性体印模材料市场位列榜首 [16] - 口腔材料市场高度分散 整体竞争激烈 [17] 客户集中度风险 - 美国客户订单减少对2025年上半年营收产生显著影响 [18] - 需拓展国内外客户以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19] 未披露信息要点 - 关联交易细节未明确披露 [13] - 主要供应商及集中度信息未提及 [20] - 实控人及股权结构未详细说明 [21] - 核心管理层履历及薪酬激励机制未披露 [22][23]
换了四任保荐机构!五次备案!现在中金出马,沪鸽IPO这回能成功吗?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公司上市历程 - 沪鸽五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最终转战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DBS为联席保荐人[1][4] - 2015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6月摘牌[5] - 2017年至2023年期间,沪鸽频繁更换四任保荐券商(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原证券、国金证券),进行了五次上市辅导备案,均未成功[6][7][8][9][1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沪鸽是中国领先的口腔材料公司之一,产品涵盖口腔临床类、技工类及数字化产品,适用于牙科核心专业领域[12] -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沪鸽是中国最大的口腔印模制取材料制造商,市场份额为17.9%,也是中国最大的口腔临床类材料制造商之一[13][16] - 合成树脂牙按销售收入计在2023年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占比22.2%[1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别为2.8亿元、3.58亿元、3.04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6403.3万元、8835.4万元、7770.8万元[13] - 2023年相比2020年收入增长54.31%,年均复合增长率15.56%,净利润增长117.47%[13] - 报告期内毛利率逐年增长,分别为54.9%、57%、59.2%[14] 产品结构与收入贡献 - 弹性体印模材料是收入贡献最高的产品,占公司收入近四成,2022年和2023年收入均破亿[16] - 合成树脂牙是第二大收入来源,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6727.3万元、8384.8万元及6381.3万元,占总收入的24%、23.4%及21%[16] - 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收入占比约7%-8.5%,2022年、2023年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但毛利率远低于同行时代天使[19][20] 研发与市场拓展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研发团队共有93名员工,超过30%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21]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0.20亿元、0.24亿元及0.21亿元,占同期收入的7.0%、6.7%及6.9%[21] - 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收入分别为2.48亿元、2.08亿元,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1.09亿元、0.95亿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