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水蜂蜜蛋糕
icon
搜索文档
知名糕点,被指出售“明天蛋糕”!有消费者称获赔1000元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07:15
公司事件 - 连锁中式糕点品牌詹记桃酥被曝多次出现"未来蛋糕"问题,门店回应称是店员标错生产日期 [1][2] - 有消费者在詹记合肥南站店购买无水蜂蜜蛋糕发现生产日期标注为2025年6月22日,门店解释为标签打错 [2] - 另一消费者通过外卖购买鲜奶泡芙发现生产日期为次日,经投诉和诉讼后获赔1000元 [5][6] - 消费者质疑门店4分钟内"新鲜制作"虎皮蛋糕卷的真实性,因产品呈现冰冻状态 [7] 公司运营 - 詹记桃酥官网显示其始创于1955年,拥有6000平方米厂房,未开放加盟,全国门店264家(安徽196家) [10] - 不同门店对生产日期标注方式不一:合肥宿州路店称工厂预包装产品已喷码,北京合生汇店称由门店标注 [9][10] - 公司对多次日期质疑未予回应,涉事门店经理拒绝采访且电话无法接通 [10][11] 行业现状 - 网红面包品牌AKAK、鲍师傅、美心西饼等均存在由门店标注生产日期的情况,AKAK此前亦被曝"未来日期"问题 [11] - 现制现售食品标签缺乏国家统一规定,广东要求标注加工日期和保质期,上海要求标明制作时间和食用期限,安徽仅对散装食品标签有规定 [12] 法律风险 - 律师指出虚标生产日期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13] - 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虚假宣传)或"退一赔十"(质量问题),最低赔偿分别为500元和1000元 [13]
连锁店买到“未来”蛋糕,门店称标错日期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14:28
事件概述 - 消费者在詹记桃酥门店购买到标注未来生产日期(6月22日)的无水蜂蜜蛋糕,实际购买日期为6月21日 [1] - 门店回应称系店员贴标签时打错日期,所有糕点均为晚上9点统一配送后由门店重新贴标签次日售卖 [1] - 消费者质疑生产日期可随意手动更改,无法获知产品真实生产时间和保质期 [1] - 涉事蛋糕生产商为安徽詹记食品有限公司,标注保质期5天 [1] 公司回应情况 - 涉事门店经理拒绝接受采访且后续电话无法接通 [2] - 公司通过多种官方渠道均未对事件作出回应 [2] 公司背景 - 詹记桃酥始创于1955年,主打传统中式糕点,招牌产品包括桃酥、无水蜂蜜蛋糕 [2] - 公司在合肥拥有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厂房 [2] - 尚未开放加盟,全国门店数量265家(截至6月11日),主要集中于安徽 [2]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创业邦· 2025-05-12 18:06
江西面包产业概况 - 江西资溪被称为"面包之乡",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拥有16000多家面包蛋糕店,年创产值超300亿[5] - 江西面包产业覆盖全国,从黑龙江到海南,从上海到新疆均有布局[5] - 江西面包产业代表性企业包括鲍师傅、詹记、泸溪河等[6] 鲍师傅发展历程 - 创始人鲍才胜1974年生于江西金溪,早期跟随家人经营面包店[9] - 1997年首次创业失败亏损100万,2004年还清债务后在北京开设面包店[10][12] - 2005年推出爆款产品"肉松小贝",后转型为糕点专营店[14][17] - 2017年遭遇山寨危机,全国出现超1000家山寨店[21] - 2021年门店突破100家,年销1亿个肉松小贝,估值达100亿[25] 鲍师傅成功因素 - 严控品质:选用高价优质原料,如价格翻倍的鸡蛋[26] - 大单品战略:专注肉松小贝等创新产品[26] - 直营模式:保障品牌一致性,专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27] 詹记发展情况 - 创始人詹振华为江西鹰潭人,1999年在合肥创业[31] - 创新改良传统桃酥工艺,开发无水蜂蜜蛋糕[32][34] - 2022年门店近200家,日销桃酥75万片,年售蜂蜜蛋糕1.3亿枚[36] - 2025年初门店近300家,员工超3000人[36] 詹记经营策略 - 场景化营销:主打家庭消费和高性价比[37] - 技术传承: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38] - 差异化定位:专注二三线市场和社区场景[38] 泸溪河发展概况 - 创始人黄进1980年生于江西鹰潭,15岁开始学习烘焙[40][41] - 2013年在南京创立品牌,2025年直营门店突破500家[47] - 被称为"南有泸溪河",与稻香村齐名[47] 泸溪河核心策略 - 产品创新:将桃酥升级为年轻化产品[48] - 供应链建设:自建原料工厂实现成本控制[49] - 区域深耕:初期聚焦华东城市形成密集网络[50] 资溪面包产业起源 - 核心人物张协旺、洪涛1987年退伍后创办鹭江面包店[53][54] - 通过"亲帮亲"模式带动5万余人从业[52][56] - 2018年成立面包科技公司,年销售额超20亿[57] 江西面包产业成功原因 - 先发优势:早期接触台湾烘焙技术并快速复制[62] - 政府支持:成立行业协会,提供政策扶持[62] - 创业文化:形成"一户带一村"的传帮带模式[62]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36氪· 2025-05-10 18:17
江西面包产业概况 - 江西资溪被称为"中国面包之乡",当地面包军团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开设16000多家门店,年创产值超300亿[7][68] - 江西不产小麦且交通不便,但通过"亲帮亲、邻带邻"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占据中国烘焙业半壁江山[5][77][82] 核心企业分析 鲍师傅 - 创始人鲍才胜从负债百万起步,2021年品牌估值达100亿元,年销1亿个肉松小贝[10][30] - 成功要素:严控原材料品质(鸡蛋成本为市价2倍)、大单品战略(肉松小贝占比超50%)、全直营模式保障品控[32] - 2017年遭遇山寨危机,全国出现1000多家仿冒门店,正牌仅20余家,通过法律维权后门店突破100家[25][30] 詹记 - 创始人詹振华1999年从江西鹰潭到合肥创业,2025年初门店近300家,日销桃酥75万片[35][46] - 产品创新:改良传统桃酥工艺,研发无水蜂蜜蛋糕(年售1.3亿枚),定位家庭消费场景[39][41][47] - 差异化布局:专注二三线城市社区市场,避开与头部品牌直接竞争[49] 泸溪河 - 创始人黄进15岁师从资溪面包帮,2013年创立品牌,2025年直营门店超500家,被誉为"南派烘焙龙头"[50][63] - 经营策略:将桃酥年轻化(低糖配方+现烤工艺),自建原料工厂控制成本,初期聚焦华东区域扩张[64][65][66] 资溪面包 - 核心人物张协旺、洪涛1987年退伍后创办首家面包店,带动5万资溪人形成"面包大军"[69][76] - 产业整合:2018年成立面包科技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基地,年销售额超20亿,上千家门店连锁经营[79] 成功因素分析 - 先发优势:1980年代通过福建台商引入烘焙技术,成为产业萌芽契机[83] - 政府支持:成立行业协会、提供创业贷款、建设产业城等政策推动规模化发展[84] - 文化基因:江西人"亲带亲"的传帮带传统和吃苦耐劳精神形成产业扩散动力[7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