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蜂蜜蛋糕

搜索文档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创业邦· 2025-05-12 18:06
江西面包产业概况 - 江西资溪被称为"面包之乡",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拥有16000多家面包蛋糕店,年创产值超300亿[5] - 江西面包产业覆盖全国,从黑龙江到海南,从上海到新疆均有布局[5] - 江西面包产业代表性企业包括鲍师傅、詹记、泸溪河等[6] 鲍师傅发展历程 - 创始人鲍才胜1974年生于江西金溪,早期跟随家人经营面包店[9] - 1997年首次创业失败亏损100万,2004年还清债务后在北京开设面包店[10][12] - 2005年推出爆款产品"肉松小贝",后转型为糕点专营店[14][17] - 2017年遭遇山寨危机,全国出现超1000家山寨店[21] - 2021年门店突破100家,年销1亿个肉松小贝,估值达100亿[25] 鲍师傅成功因素 - 严控品质:选用高价优质原料,如价格翻倍的鸡蛋[26] - 大单品战略:专注肉松小贝等创新产品[26] - 直营模式:保障品牌一致性,专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27] 詹记发展情况 - 创始人詹振华为江西鹰潭人,1999年在合肥创业[31] - 创新改良传统桃酥工艺,开发无水蜂蜜蛋糕[32][34] - 2022年门店近200家,日销桃酥75万片,年售蜂蜜蛋糕1.3亿枚[36] - 2025年初门店近300家,员工超3000人[36] 詹记经营策略 - 场景化营销:主打家庭消费和高性价比[37] - 技术传承: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38] - 差异化定位:专注二三线市场和社区场景[38] 泸溪河发展概况 - 创始人黄进1980年生于江西鹰潭,15岁开始学习烘焙[40][41] - 2013年在南京创立品牌,2025年直营门店突破500家[47] - 被称为"南有泸溪河",与稻香村齐名[47] 泸溪河核心策略 - 产品创新:将桃酥升级为年轻化产品[48] - 供应链建设:自建原料工厂实现成本控制[49] - 区域深耕:初期聚焦华东城市形成密集网络[50] 资溪面包产业起源 - 核心人物张协旺、洪涛1987年退伍后创办鹭江面包店[53][54] - 通过"亲帮亲"模式带动5万余人从业[52][56] - 2018年成立面包科技公司,年销售额超20亿[57] 江西面包产业成功原因 - 先发优势:早期接触台湾烘焙技术并快速复制[62] - 政府支持:成立行业协会,提供政策扶持[62] - 创业文化:形成"一户带一村"的传帮带模式[62]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36氪· 2025-05-10 18:17
江西面包产业概况 - 江西资溪被称为"中国面包之乡",当地面包军团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开设16000多家门店,年创产值超300亿[7][68] - 江西不产小麦且交通不便,但通过"亲帮亲、邻带邻"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占据中国烘焙业半壁江山[5][77][82] 核心企业分析 鲍师傅 - 创始人鲍才胜从负债百万起步,2021年品牌估值达100亿元,年销1亿个肉松小贝[10][30] - 成功要素:严控原材料品质(鸡蛋成本为市价2倍)、大单品战略(肉松小贝占比超50%)、全直营模式保障品控[32] - 2017年遭遇山寨危机,全国出现1000多家仿冒门店,正牌仅20余家,通过法律维权后门店突破100家[25][30] 詹记 - 创始人詹振华1999年从江西鹰潭到合肥创业,2025年初门店近300家,日销桃酥75万片[35][46] - 产品创新:改良传统桃酥工艺,研发无水蜂蜜蛋糕(年售1.3亿枚),定位家庭消费场景[39][41][47] - 差异化布局:专注二三线城市社区市场,避开与头部品牌直接竞争[49] 泸溪河 - 创始人黄进15岁师从资溪面包帮,2013年创立品牌,2025年直营门店超500家,被誉为"南派烘焙龙头"[50][63] - 经营策略:将桃酥年轻化(低糖配方+现烤工艺),自建原料工厂控制成本,初期聚焦华东区域扩张[64][65][66] 资溪面包 - 核心人物张协旺、洪涛1987年退伍后创办首家面包店,带动5万资溪人形成"面包大军"[69][76] - 产业整合:2018年成立面包科技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基地,年销售额超20亿,上千家门店连锁经营[79] 成功因素分析 - 先发优势:1980年代通过福建台商引入烘焙技术,成为产业萌芽契机[83] - 政府支持:成立行业协会、提供创业贷款、建设产业城等政策推动规模化发展[84] - 文化基因:江西人"亲带亲"的传帮带传统和吃苦耐劳精神形成产业扩散动力[7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