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泸溪河桃酥
icon
搜索文档
新中式烘焙十年,为什么再没出下一个肉松小贝?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29 16:33
文章核心观点 - 肉松小贝是2014年前后出现的全民级爆款产品,其成功是历史机缘下市场转型、味觉追求、供应链完善和互联网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难以复制[1][3][13] - 新中式烘焙行业在过去十年经历了从爆款驱动到常青款,再到日常款的演变,当前面临流量红利耗尽、味觉符号透支、行业同质化竞争和消费者味觉疲劳等集体困境[14][26][29][35][37] - 行业未来需从猎奇经济转向场景经济、从符号堆叠转向味觉记忆、从单品逻辑转向体系逻辑、从依赖短视频红利转向构建品牌自循环,以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38][39][42][44][45] 新中式烘焙爆款“肉松小贝”的成功要素 - 产品创新性地融合了中式味觉符号(海苔、肉松)与西式蛋糕造型,创造了强烈的味觉反差和天然的社交属性[6] - 2015年前后行业供应链(中央工厂+冷链配送)成熟,肉松小贝小体积、易标准化的特性完美契合当时规模化扩张的生产模式[8][9] - 产品结合了80后、90后熟悉的童年味道(肉松)和已被广泛接受的沙拉酱,通过“旧瓶装新酒”的逻辑在熟悉感中创造惊喜,击中消费者心理[11][12] 新中式烘焙十年发展演变 - **爆款阶段(2016-2018年)**:行业打法为爆款驱动,依靠味觉猎奇和短期疯狂传播推出咸蛋黄流心酥、麻薯包、脏脏包等产品[15] - **常青款阶段**:消费者猎奇心退去,产品追求稳定复购,如蛋黄酥凭借“咸甜结合”的味觉记忆和节日礼赠场景成为新中式标配,支撑了轩妈、北月湾等品牌的业绩[17][18] - **日常款阶段(2020年后)**:新中式产品(如麻薯、虎皮卷、蛋黄酥)全面融入日常,成为烘焙店标配口味和消费者“随手拿”的选择,如同珍珠奶茶般成为稳定的背景音[22][23][25] 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 短视频时代注意力被极度切割,爆款产品生命周期被压缩至几个月甚至几周,难以再现全民热议的盛况[26] - 行业陷入味觉符号内卷,不断堆砌流心、麻薯、爆浆等符号导致符号透支,消费者的味觉冲击阈值越来越高[29][35] - 行业逻辑未升级,企业停留在追热点、放大生产、冲销量的链条,产品易被复制并迅速陷入价格战,利润率被摊薄,缺乏差异化壁垒[31][32][34]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从“猎奇经济”转向“场景经济”,将产品嵌入早餐、下午茶、家庭分享等高频场景以建立消费黏性[39] - 从“符号堆叠”转向“味觉记忆”,创造能被集体记忆认可的长期味道,而非过时的符号[42] - 从“单品逻辑”转向“体系逻辑”,通过产品矩阵与品牌价值的组合形成抗风险能力,避免虎头局等品牌因缺乏体系支撑而难以持续的问题[44] - 从依赖“短视频红利”转向构建“品牌自循环”,在用户社群、私域复购和长期口碑上建立自循环能力,如鲍师傅通过产品风味和门店体验形成了独特认知和反复回购[45]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创业邦· 2025-05-12 18:06
江西面包产业概况 - 江西资溪被称为"面包之乡",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拥有16000多家面包蛋糕店,年创产值超300亿[5] - 江西面包产业覆盖全国,从黑龙江到海南,从上海到新疆均有布局[5] - 江西面包产业代表性企业包括鲍师傅、詹记、泸溪河等[6] 鲍师傅发展历程 - 创始人鲍才胜1974年生于江西金溪,早期跟随家人经营面包店[9] - 1997年首次创业失败亏损100万,2004年还清债务后在北京开设面包店[10][12] - 2005年推出爆款产品"肉松小贝",后转型为糕点专营店[14][17] - 2017年遭遇山寨危机,全国出现超1000家山寨店[21] - 2021年门店突破100家,年销1亿个肉松小贝,估值达100亿[25] 鲍师傅成功因素 - 严控品质:选用高价优质原料,如价格翻倍的鸡蛋[26] - 大单品战略:专注肉松小贝等创新产品[26] - 直营模式:保障品牌一致性,专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27] 詹记发展情况 - 创始人詹振华为江西鹰潭人,1999年在合肥创业[31] - 创新改良传统桃酥工艺,开发无水蜂蜜蛋糕[32][34] - 2022年门店近200家,日销桃酥75万片,年售蜂蜜蛋糕1.3亿枚[36] - 2025年初门店近300家,员工超3000人[36] 詹记经营策略 - 场景化营销:主打家庭消费和高性价比[37] - 技术传承: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38] - 差异化定位:专注二三线市场和社区场景[38] 泸溪河发展概况 - 创始人黄进1980年生于江西鹰潭,15岁开始学习烘焙[40][41] - 2013年在南京创立品牌,2025年直营门店突破500家[47] - 被称为"南有泸溪河",与稻香村齐名[47] 泸溪河核心策略 - 产品创新:将桃酥升级为年轻化产品[48] - 供应链建设:自建原料工厂实现成本控制[49] - 区域深耕:初期聚焦华东城市形成密集网络[50] 资溪面包产业起源 - 核心人物张协旺、洪涛1987年退伍后创办鹭江面包店[53][54] - 通过"亲帮亲"模式带动5万余人从业[52][56] - 2018年成立面包科技公司,年销售额超20亿[57] 江西面包产业成功原因 - 先发优势:早期接触台湾烘焙技术并快速复制[62] - 政府支持:成立行业协会,提供政策扶持[62] - 创业文化:形成"一户带一村"的传帮带模式[62]
5个江西人,统治了中国面包界半壁江山
36氪· 2025-05-10 18:17
江西面包产业概况 - 江西资溪被称为"中国面包之乡",当地面包军团在全国1000多个城镇开设16000多家门店,年创产值超300亿[7][68] - 江西不产小麦且交通不便,但通过"亲帮亲、邻带邻"模式形成产业集群,占据中国烘焙业半壁江山[5][77][82] 核心企业分析 鲍师傅 - 创始人鲍才胜从负债百万起步,2021年品牌估值达100亿元,年销1亿个肉松小贝[10][30] - 成功要素:严控原材料品质(鸡蛋成本为市价2倍)、大单品战略(肉松小贝占比超50%)、全直营模式保障品控[32] - 2017年遭遇山寨危机,全国出现1000多家仿冒门店,正牌仅20余家,通过法律维权后门店突破100家[25][30] 詹记 - 创始人詹振华1999年从江西鹰潭到合肥创业,2025年初门店近300家,日销桃酥75万片[35][46] - 产品创新:改良传统桃酥工艺,研发无水蜂蜜蛋糕(年售1.3亿枚),定位家庭消费场景[39][41][47] - 差异化布局:专注二三线城市社区市场,避开与头部品牌直接竞争[49] 泸溪河 - 创始人黄进15岁师从资溪面包帮,2013年创立品牌,2025年直营门店超500家,被誉为"南派烘焙龙头"[50][63] - 经营策略:将桃酥年轻化(低糖配方+现烤工艺),自建原料工厂控制成本,初期聚焦华东区域扩张[64][65][66] 资溪面包 - 核心人物张协旺、洪涛1987年退伍后创办首家面包店,带动5万资溪人形成"面包大军"[69][76] - 产业整合:2018年成立面包科技公司,打造全产业链基地,年销售额超20亿,上千家门店连锁经营[79] 成功因素分析 - 先发优势:1980年代通过福建台商引入烘焙技术,成为产业萌芽契机[83] - 政府支持:成立行业协会、提供创业贷款、建设产业城等政策推动规模化发展[84] - 文化基因:江西人"亲带亲"的传帮带传统和吃苦耐劳精神形成产业扩散动力[77][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