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经225指数ETF
icon
搜索文档
以日为鉴
虎嗅APP· 2025-10-23 07:54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类比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期间股市表现,探讨中国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宽基指数ETF的潜在投资机会 [5][6][35] - 日经225指数实现十年慢牛的核心驱动力从政策托底逐步转向企业盈利驱动,此模式对中国市场具有参考意义 [21][23][30] - 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沪深300等宽基指数在政策支持和居民资产配置拐点下可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33][35][46] 日本股市表现与驱动因素 - 日经225指数从2009年3月7054点的历史低点上涨至报告期48580.44点,期间年均复合收益率超10% [5] - 日本央行是日股重要托底力量,其持有的ETF账面价值相当于东证主板总市值的7%,甚至成为众多日本企业最大股东 [6][9] - 指数上涨根本动力源于经济模式转变,即从增长转向回报,企业盈利成为主要推手,日经225指数每股盈利从2012年442.1日元增至2023年1214.4日元,增幅172.7%,远超市盈率17.4%的增幅 [14][21][23] - 东证所通过优化成分股提升指数质量,上市公司2023年分红总额达近16万亿日元历史新高,2024年股票回购额创16.81万亿日元纪录 [12] - 日经225指数成分结构从银行和公用事业主导转变为科技高端制造(占比近50%)和消费创新(占比23.1%)为核心 [12] 中国资本市场与ETF发展 - 中国居民面临低利率环境,银行活期利率降至0.05%至0.2%,定期利率约1%,但前三季度存款仍增加12.73万亿元,9月单月暴增2.96万亿元 [4] - 中国ETF市场规模已突破5万亿元,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但较美国约12万亿美元规模仍有空间 [43] - 个人投资者对ETF参与度显著提升,持有比例从2014年不足20%升至2023年末44.3%,2025年股票型ETF持有比例达47%以上 [45] - Z世代(00后)投资者数量2024年同比激增212%,2025年占比达35%,且对ETF接受度远超传统主动基金 [46] - 沪深300指数经历“去地产化”和“科技权重上升”的结构演变,当前金融地产权重超20%,工业与主要消费占比各约15%至20%,信息技术与医疗保健权重显著提升但未成主导 [36] 政策与市场环境比较 - 中国资本市场自2023年7月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后,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打击内幕交易、吸引长期资金入市、降费等,旨在通过控流、堵漏、开源、严管积累资金 [36] - 中国“国家队”(中央汇金、证金等)第二季度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3.94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4.81%,低于日本央行约7%的持股比例 [42] - A股当前上涨行情更多由预期和流动性驱动,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0.16%,净利同比增2.54%,而主要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较高位,沪深300增长相对稳健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