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高通量路由器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三体计算星座”为啥把计算送上天
科技日报· 2025-05-19 07:24
项目背景 - 中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卫星星座"三体计算星座"进入组网阶段[1] - 项目由之江实验室联合全球合作伙伴于2023年启动构建,2024年11月正式立项[2] - 星座名称源于牛顿"三体问题"概念,象征多主体协同工作的复杂性[2][3] 技术突破 - 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至P级,实现10-100倍性能飞跃[5] - 星载智能计算机和80亿参数天基模型构成星座"智慧大脑"[5] - 星载高通量路由器支持百G比特高速率、低延迟传输[5] - 首次实现整轨卫星互联的太空在轨计算能力[5] 应用场景 - 数据处理时效从小时级提升至分钟/秒级,如森林防火场景[7] - 支持双星协同观测伽马射线暴等天文现象[4] - 解决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仅能传回10%有效数据的问题[4] - 科学实验卫星日数据回传量从500G提升至20G[4] 发展规划 - 首发12颗计算卫星搭载X射线偏振探测器[4][5] - 2024年计划完成超50颗卫星部署[7] - 2027年前建成100颗卫星规模[7] - 最终构建千星规模基础设施,总算力达1000POPS[5]
把人工智能送上天,我国发射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环球网资讯· 2025-05-15 07:01
中国首个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 - 中国成功发射首个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三体计算星座",标志着该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 [1] - 本次发射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实现一箭十二星,由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 [1] - 该星座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 [1] 星座技术特点与优势 - 传统"天感地算"模式仅有不到1/10的有效卫星数据能传回地面,存在数据时效差等问题 [2] - "三体计算星座"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 [2] - 星座将实现计算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2] 星座建设规划 - 2024年计划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 [4] - 星座最终规模将达到千星级别,建成后整个太空算力将达到1000P(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4] - 新一批卫星发射任务的相关工作已经启动 [4] 星座技术突破 - 星载智能计算机将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的提升 [5] - 星载高通量路由器实现星间、星地和星内百G比特高速率、低延迟网络传输 [5] - 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对星座的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5] 首发卫星功能 - 首发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 [4] - 星座搭载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 [4] - 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