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案场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售楼处“偷”了我的“脸”?
虎嗅APP· 2025-06-24 07:45
核心观点 - 售楼处普遍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记录看房者信息,用于区分客户来源并作为佣金结算依据,但未明确告知或取得同意,违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3][6][13][14] - 开发商通过密集部署摄像头实现无感抓取人脸数据,看房者动线被全程监控,但现场缺乏显著提示标识[5][6][9][17] - 行业存在渠道飞单、内单外转等乱象,开发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控制佣金支出,但实际执行中侵犯消费者隐私权与公平交易权[13][14][21] 记者看房调查 - 浦东三林某楼盘前台区域设2-3个摄像头,沙盘区部署3个摄像头,抓取信息存储1-3个月,无提示标识[6][8] - 康桥某楼盘大堂、沙盘区、洽谈区共安装3-6个摄像头,登记小程序协议未明确数据用途,工作人员催促用户快速点击同意[9] - 部分楼盘通过iPad扫码同步完成人脸扫描,隐私政策条款模糊化处理[9] 中介佣金机制 - 中介确认售楼处通过人脸识别标记客户来源,首次自行到访者后续无法通过中介获取佣金返利[12] - 开发商要求签约时二次采集人脸信息,与到访记录比对验证渠道来源,作为佣金结算依据[13] - 存在规避手段:家属代登记房产后再加名,以获取中介返佣优惠[12] 技术服务商方案 - 明源云等公司提供"智慧案场解决方案",支持实时判客分客、全程业绩追踪,合作开发商众多[16] - 典型方案包含4个摄像头组网,覆盖入口、沙盘、洽谈区等场景,支持口罩识别,数据上传云端存储[17][18] - 系统自动弹窗提示客户历史到访记录,签约时强制人脸+身份证双重验证匹配[17] 行业合规动态 - 重庆某售楼处因违规采集1.2万条客户数据(含5000条人脸信息)被罚1万元,系当地首例[20] - 上海松江区某地产公司因同类问题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25万元[21] - 专家建议采用门禁卡、VR看房等替代方案,通过合同明确渠道责任划分[23]
售楼处“偷”了我的“脸”?
虎嗅· 2025-06-23 18:54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 售楼处普遍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 用于记录看房者到访信息并作为佣金结算依据 摄像头覆盖前台 沙盘和洽谈区域 通常无显著提示标识 [3][5][8] - 系统通过多角度摄像头抓取客户人脸信息 存储期为1至3个月 支持口罩识别 并全程追踪客户动线数据 [5][20][21] - 技术供应商如明源云提供智慧案场解决方案 具备实时判客分客和渠道业绩追踪功能 合作开发商众多 [19][20] 行业合规性问题 - 开发商收集人脸信息时未明确告知用途 隐私协议中存在语焉不详的条款 且未取得个人单独同意 [8][10][17] - 行为违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 涉及误导性采集和缺乏必要提示 [7][17][25] - 重庆和上海已有房企因违规收集人脸信息受罚 其中一例涉及收集1.2万条客户信息含5000条人脸数据 被处1万元罚款 [23][24] 商业模式与利益冲突 - 人脸识别用于区分自然到访客户与中介渠道客户 防止渠道飞单和内单外转 控制房企佣金成本 [13][15] - 中介确认系统直接影响佣金结算 客户若被识别为自然到访则无法享受中介返佣优惠 [12][13][16] - 部分中介通过家庭成员代看等方式规避系统 以保留佣金分成空间 [13] 替代方案与行业影响 - 专家建议采用门禁卡 密码或二维码验证等替代方案 结合VR看房减少对人脸识别的依赖 [27] - 需通过合同明确与第三方渠道商责任划分 并提供备选身份登记方式以平衡业务与合规需求 [27] - 当前做法可能侵犯购房者隐私权 信息安全权和公平交易权 导致行踪轨迹和社交关系等敏感数据泄露风险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