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指数
icon
搜索文档
【联合发布】2025年9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6.1
乘联分会· 2025-10-31 16:39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总体表现 - 2025年9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6.1,环比增长0.4个单位,继续创历史新高 [4][13] - 指数上涨源于政策驱动(以旧换新、地方补贴、新能源购置税优惠倒计时、汽车消费贷款贴息等)和市场需求("金九银十"传统旺季、车企促销、新车型密集投放)等多重因素 [13] - 市场淡季消退、政策持续发力、技术迭代加速三大因素预计将推动2025年10-12月指数延续"逐季攀升"态势 [13] 分项指数表现 - 2025年9月智能座舱指数为38.5,环比增长0.5个单位,保持增长趋势 [4][8] - 2025年9月智能驾驶指数为40.1,环比增长0.2个单位,继续创年内新高 [4][10] - 2025年9月舱外智能指数为18.5 [4] 乘用车市场销量背景 - 2025年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24.3万辆,同比增长6.4%,环比增长11.2% [13]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29.9万辆,同比增长15.7%,环比增长16.5% [13] - 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新能源车份额持续提升,助推了整体智能化指数的上涨 [13] 指数构成与计算方法 -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由1个一级指数和3个二级指数(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舱外智能指数)组成 [14] - 指数计算方式为:乘用车智能化指数 = 智能座舱指数 * 权重系数 + 智能驾驶指数 * 权重系数 + 舱外智能指数 * 权重系数 [14] - 二级指数分别为符合对应标准的车型销量在乘用车总体市场中所占份额(去除百分号符号后) [14] 各分项指数权重与定义 - 智能座舱权重系数为47.5%,其评价维度包括硬件配置、软件生态、交互体验、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等 [16][17][20] - 智能驾驶权重系数为37.5%,其评价维度包括硬件配置、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等 [16][18][20] - 舱外智能权重系数为15.0%,主要评价车辆与车外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动 [16][19][20]
【联合发布】2025年8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5.7
乘联分会· 2025-09-30 17:36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简称乘联分会)联合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 安路勤)联合发布的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旨在定期监控国产乘用车市场的智能化发展进程,并通过历史数据比 对,判断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8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5.7。其中智能座舱指数为38.0;智能驾驶指数为39.9;舱外智能指数为 18.3。 本文全文共 2181 字,阅读全文约需 7 分钟 2025年8月,智能驾驶指数为39.9,环比增长了1.5个单位, 创下年内新高。 通过对2025年1月起的乘用车智能化指数进行追溯计算,可以看到最近8个月来的乘用车智能化指数走势 变化。 目前,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有三个分项指数,分别为 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 和 舱外智能指数 。 2025年8月,智能座舱指数为38.0,环比增长了1.5个单位,呈现出回升的态势。 2025年8月,舱外智能指数为18.3,环比增长了1.8个单位,展现出积极的增长势头。 2025年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201.8万辆,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9.5%,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 售111.5万辆,同比增长8.8%, ...
【联合发布】2025年7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4.2
乘联分会· 2025-08-28 17:00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定义与构成 -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由一级指数和三个二级指数(智能座舱指数、智能驾驶指数、舱外智能指数)组成,未来将衍生至三级指数 [14] - 指数数据来源为乘联分会零售表销量数据和安路勤智车研栈智能装备监测数据,通过全国4S店抽样调查拟合而成 [14] - 指数计算方法为加权求和:智能座舱指数×47.5% + 智能驾驶指数×37.5% + 舱外智能指数×15.0% [15][18][20][21] 2025年7月指数表现 -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4.2,环比下降1.4个单位,终止4-6月连续增长趋势 [3][12] - 智能座舱指数为36.5,环比下降1.7个单位,结束此前连续增长 [7] - 智能驾驶指数为38.4,环比下降1.3个单位,增长态势小幅回落 [9] - 舱外智能指数为16.5,显著低于其他分项指数 [3] 指数波动原因分析 - 7月传统销售淡季导致乘用车零售销量环比下降11.6%至184.4万辆 [12] - 新能源车市场零售98.7万辆,环比下降11.2% [12] - 特斯拉7月国内销量环比大幅下降34%,对整体智能化指数产生显著拖累 [12]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 8月虽处淡季,但各省市国补政策恢复将推动指数扭转回调态势 [12] - 智能座舱因直接影响用户体验(语音交互/车载娱乐/多屏联动)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关键 [18] - 智能驾驶长期将重塑汽车属性,从驾驶工具转变为移动空间,引发交通体系变革 [19] - 舱外智能作为新兴领域,通过车外传感器和V2X技术提升安全性与交通效率 [20] 历史数据参考 - 2025年6月指数35.6,5月33.8,4月31.9,显示前期持续增长态势 [23] - 2025年1-3月采用"新四化智能化指数"命名,数值分别为48.0/49.8/5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