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乘用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乘联分会:5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环比增长1.9个点 重拾上涨通道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7:07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 - 2025年5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3.8,较上月环比增长1.9个点,标志着智能化指数正式重拾上涨通道 [1][8] - 智能化指数包含三个分项指数:智能座舱指数36.6、智能驾驶指数36.5、舱外智能指数17.8 [1][3] - 智能座舱指数较上月增长2.2,呈现积极增长态势 [3] - 智能驾驶指数较上月增长2.0,重回上升轨迹 [6] - 舱外智能指数小幅增长0.8,呈现温和上升态势 [9] 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93.8万辆,同比增长13.7%,环比增长10.0% [8] - 新能源车市场零售102.7万辆,同比增长28.9%,环比增长12.7% [8] - 智能化指数上涨主要得益于问界M8、问界M9、银河星耀8、极氪007等高智能化新车型销量快速增长,叠加特斯拉主力车型销量回升 [8] 未来趋势 - 基于当前市场动态研判,6月乘用车市场有望延续5月回暖态势 [10] - 智能化指数将持续保持稳步攀升的良好势头 [10]
【联合发布】2025年5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3.8
乘联分会· 2025-06-30 16:38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 - 2025年5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3.8,较上月环比增长1.9个点,标志着智能化指数正式重拾上涨通道 [5][14] - 指数由智能座舱指数(36.6)、智能驾驶指数(36.5)、舱外智能指数(17.8)三个分项构成 [8][5] - 5月智能座舱指数环比增长2.2,智能驾驶指数环比增长2.0,舱外智能指数环比增长0.8 [10][11][13] 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193.8万辆,同比增长13.7%,环比增长10.0% [14] - 新能源车零售102.7万辆,同比增长28.9%,环比增长12.7% [14] - 智能化指数上涨主要受问界M8/M9、银河星耀8、极氪007等高智能化新车型销量增长及特斯拉主力车型销量回升推动 [14] 指数构成与计算方法 - 一级指数为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二级指数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舱外智能指数 [17] - 指数计算采用加权求和:智能座舱(47.5%)+智能驾驶(37.5%)+舱外智能(15.0%) [18][20][21][23] - 各分项指数为符合对应标准的车型销量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去除百分号) [18] 技术标准定义 - 智能座舱评价维度:硬件配置、软件生态、交互体验、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 [19] - 智能驾驶评价维度:硬件配置、功能性、安全性、舒适性、智能化水平 [19] - 舱外智能评价维度:车外灯光、语音、智能钥匙、智能车门等车外交互功能 [19] 行业趋势 - 智能座舱短期内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购车决策,是车企差异化竞争关键 [20] - 智能驾驶长期将重塑汽车属性,从驾驶工具转变为移动空间 [21] - 舱外智能作为新兴领域,聚焦车外交互以提升安全性和交通效率 [23]
【联合发布】2025年4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1.9
乘联分会· 2025-05-30 16:43
乘用车智能化指数概况 - 2025年4月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为31.9,包含智能座舱指数34.4、智能驾驶指数34.5、舱外智能指数17.0 [2] - 指数通过历史数据比对监控国产乘用车市场智能化发展进程 [2] - 2025年1月起追溯计算显示近4个月指数走势变化 [4] 分项指数表现 - **智能座舱指数**:2025年4月为34.4,环比小幅下滑 [6] - **智能驾驶指数**:2025年4月为34.5,环比小幅下降 [8] - **舱外智能指数**:2025年4月为17.0,环比下滑 [10] 市场销量与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175.5万辆(同比+14.5%,环比-9.4%),新能源车零售90.5万辆(同比+33.9%,环比-8.7%) [10] - 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年初增长后,4月市场热度回落导致销量及智能化指数环比下滑 [10] - 新能源头部车企特斯拉主力车型销量大幅下降拖累整体智能化指数 [10] 指数计算方法与构成 - 一级指数为乘用车智能化指数,二级指数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舱外智能指数 [12] - 指数=智能座舱指数*47.5% + 智能驾驶指数*37.5% + 舱外智能指数*15.0% [13][15][16][17] - 分项指数计算基于符合条件车型销量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去除百分号) [13] 技术标准定义 - **智能座舱**:硬件配置(屏幕、芯片)、软件生态(OTA升级)、交互体验(语音/手势)、安全性等 [1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传感器)、功能性(高速领航)、安全性(透明底盘)、舒适性(空气悬架)等 [14] - **舱外智能**:车外交互(灯光/语音)、智能钥匙、V2X通信等 [14][17] 行业展望 - 上海车展新车交付周期启动后,预计5月指数将重回上涨通道 [10] - 长期来看,智能网联技术迭代和消费者接受度提升将推动行业持续增长 [10] - 智能座舱短期影响购车决策,智能驾驶长期将重塑汽车属性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