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掌上超声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链博会健康生活链巡馆:“在中国,做全球健康生意所需的一切,都能在这里被看见、被听见、被触摸”
华夏时报· 2025-07-19 22:00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作为世界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展现中国完备产供链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交融 [1] - 100多家企业参展,1.2万平方米展馆人头攒动,展示领域涵盖生命科学、医疗器械、基因科技等 [1] GE医疗 - GE医疗30多年来持续深化全面国产化,与超1000家供应商构建完整"研、产、销、服"体系 [2] - 中国市场销售产品中超过50%由中国研发,年采购额近100亿元 [8] - 重点展示绿色供应链进展,推动供应链、创新链向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与洛阳轴承合作26年实现国产CT主轴承零突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8] 华大集团 - 展示全球首发啡凡咖啡代谢基因检测,通过分析CYP1A2和ADORA2A基因变异提供个性化咖啡因饮用建议 [4] - 推出智能掌上超声设备(不到300克),可完成浅表组织、外周血管及腹部器官检查 [2] - 2024年推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WT02和WY01,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全读长"技术闭环 [4] - 展示"饮鉴TM饮酒基因速测星盒",20分钟可检测酒精代谢能力 [2] 华熙生物 - 投资超1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中试转化平台(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配备64条柔性生产线 [4] - 从"三链同构"到"韧性与柔性"并重的全球供应链,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跃升曲线 [5] - 产品行销70余国,通过智能化"黑灯工厂"实现产能弹性,可灵活调配全球资源 [5] 美敦力 - 展示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为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 [8] - 联合国内专家与AI企业打造AI赋能血管外科诊疗生态,以两款覆膜支架系统为试点 [8]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 依托"先行先试"政策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核心通道 [8] - 构建"临床—科研—产业"全链条生态,六大平台包括真实世界研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 [8] - 特殊食品、生物医学新技术等新政持续增强"政策磁场" [8]
“链”式赋能守护全民健康——在链博会触摸大健康产业创新脉搏
新华社· 2025-07-17 19:35
健康生活链展馆创新展示 - 展馆占地面积约1.2万平米 吸引100余家企业参展 展示从出生到养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产业链条 [1] - 华大集团展出不到300克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 可完成人体浅表组织 外周血管及腹部器官等多项检查 适用医疗机构 家庭医生和基层医疗筛查 [1] - 睛睿之元研发颅面微创手术导航系统 针对亚洲人群特征优化算法 集成AR增强现实功能 未来将结合5G技术拓展远程手术指导 [3] 医疗健康企业创新实践 - 欧莱雅集团展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智慧供应链建设成果 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从研发到交付的全流程 [4] - 诺和诺德展示植根中国30余年的成果 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化慢病管理模式 与产业链合作伙伴打造健康管理生态系统 [4] - 以岭药业展示17个创新中药 在全国建立60余个中药材原料基地 产品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未来将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5] 行业跨界融合趋势 - 赛诺菲针对1型糖尿病等领域形成"预防-治疗"闭环创新疗法 松下生活空间覆盖全龄健康场景 片仔癀展示药材溯源系统 [5] - 供应链 数据链 服务链深度融合编织全民健康守护链 上游原料供应商与下游医疗机构对话 中国需求与全球创新资源对接 [6]
【人民日报】人工智能+医疗——设备进社区 专家在云端
人民日报· 2025-05-12 08:35
智能掌上超声设备技术 - 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将检测时间从传统仪器的15分钟缩短至不到5分钟[1] - 设备体积轻巧可装入急救箱便于入户检查[1] - 采用"机器人+AI+掌上超声"技术路径实现精准定位和标准化扫查[1][2] 技术应用效果 - 机器人作为"智能导航员"引导操作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2] - AI系统如"阅片专家"降低漏诊误诊率[2] - 探头与主机集成至手机大小配合云端实现远程诊断[2] 市场推广现状 - 已应用于数十家基层医院及养老机构覆盖17省48城[2] - 累计完成近10万人次超声扫查[2] - 正拓展至乳腺肝脏等器官筛查领域[2] 行业痛点解决 - 解决传统超声设备操作复杂依赖专家经验的问题[1] - 改善偏远地区因诊断不当延误治疗的情况[1] -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用得起"的目标[2] 研发背景 - 由中科院自动化所医疗机器人团队联合医疗企业研发[1] - 技术研发强调原始创新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2] - 针对基层医疗需求进行长期技术攻关[2]
“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千行百业(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24
人工智能+医疗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医疗机器人团队联合医疗企业研发智能超声技术,通过"机器人+AI+掌上超声"技术路径实现基层医疗应用[3] - 智能掌上超声设备使颈动脉检查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5分钟,设备重量大幅减轻可装入急救箱[1] - 该技术已在17个省份48个城市的基层医院等机构应用,累计完成近10万人次超声扫查[3] - 技术正拓展至乳腺、肝脏等更多器官筛查,旨在让优质医疗资源"沉得下、用得起"[4] 人工智能+科研 -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通过"材料数据工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高温合金材料研发周期从10年以上缩短至3年[5][6] - 该技术能快速生成高质量多模态数据,精准分析复杂关联,自主迭代寻优,显著降低研发成本[5] - 2024年公司投入数亿元在深圳设立钢研国创,专注金属材料前瞻性研究与应用开发[6] - 人工智能技术有望解决材料服役过程中的性能演变与失效预测难题,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6] 人工智能+金融 - 上海银行联合商汤科技等开发"海小智"和"海小慧"数字人柜员,已完成2000条问答数据和10万条语料训练[8] - 数字人柜员能识别多种口语化问法,回答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针对老年用户优化操作体验[8] - 上海银行作为上海最大养老金代发机构,60岁以上手机银行用户占比接近30%[7] - 目前正攻关方言识别技术,旨在帮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9] 人工智能+教育 - 金山办公推出"WPS AI"工具,帮助吉林财经大学学生快速掌握多维表格等数字工具[10] - 该工具可将7G大小的实训报告导入知识库,快速分析学生实训收获与不足[11] - 人工智能能辅助教师创建教案课件,整理分析工作资料,提高教学效率[11] - 全国多所高校已开发"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案例,涵盖知识建构与技能培养[12] 行业整体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落地医疗、金融、教育、新材料研发等多个行业[1] -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技术赋能产业的关键,医疗设备研发需要原始创新[3] - 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基础,正抓住人工智能革新研发模式的机遇提升创新能力[7] - 教育行业通过技术人性化、模式创新和评价多元化享受人工智能效率红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