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涉及产品或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安徽高速路政:一封感谢信背后,对4320万车流的温情守护
人民网· 2025-10-16 15:4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庆中秋假期安徽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在创纪录的4320万辆次车流中,通过高效救援、科技赋能和人性化服务,保障了道路安全畅通并提升了出行服务质量 [2][6][8] 假期车流概况 - 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流量达4320万辆次,单日最高流量突破635万辆次,创下历史新高 [6] 具体救援与服务案例 - 10月2日在徐明高速蚌埠段,路政人员救援因车辆故障受困的陈女士一家,提供执法车辆护送、热水零食、协助维修等全方位帮助 [3][5] - 10月7日在G0321德上高速,路政大队通过监控锁定、执法车开道、多大队协作的方式,为危重患者车辆进行生命接力,将原需4小时的路程缩短至1小时35分钟 [6] - 假期中其他服务案例包括:G35济广高速15分钟更换备胎、S36宣东高速紧急转运故障大巴车15名乘客、合六叶大队拾金不昧等 [8] 运营部署与科技应用 - 节前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一站一策”疏导方案,假期累计投入执法人员2820人次并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 [8] - 推行高速公路清障救援免收服务费政策,并针对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创新实施“潮汐式”引导服务 [8] - 依托智慧监控平台实时监测车流,采用“网巡+路巡”信息共享,并运用无人机巡查重点路段以快速处理事故 [10]
城市管理多点发力 市容环境持续提升
齐鲁晚报· 2025-09-12 18:40
核心观点 - 济阳区城管局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在治理非法小广告、占道经营及校园周边秩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提升了城市环境整洁度和秩序 [2][3] 非法小广告治理 - 回河执法中队采用边巡查、边宣传、边整治思路,累计清理各类小广告60处 [2] - 垛石中队开展清癣美颜专项行动,清理非法广告20余处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 市容秩序管理 - 济北中队开展市容大体检行动,对店招牌匾、橱窗广告、占道经营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加销号管理机制 [2] - 垛石中队通过错时巡查、柔性执法方式,出动执法人员10余人次,取缔占道经营10余处 [2] 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 济北中队在开学季启动护学行动,于校园周边设置护学岗,从清晨6:30起值守 [3] - 在7时至8:30交通高峰期间定岗疏导车辆、护送学生入校,并向商户、家长宣传城管法规 [3]
10余年投入1300万元,240余家组织携手惠民超1.8万人次 公益创投,让爱更有力量
镇江日报· 2025-08-31 07:45
文章核心观点 - 市民政局与市慈善总会利用福彩公益金与慈善资金共同支持2024年度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 旨在精准培育优质公益项目以服务社会多元需求 [1] - 公益创投项目覆盖养老服务、残障人士赋能、儿童关爱、乡村振兴及社区治理等多个领域 通过激活社会资源探索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1][7] - 项目模式强调可复制性与可推广性 累计投入约1300万元 扶持超过240家社会组织 直接惠及近1.8万人次 形成"镇江模式" [8] 养老服务项目 - "田园守望 耆老同行"项目在农村实践"低龄助高龄"互助养老模式 由平均年龄68岁的15位低龄老人组成服务队 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持续性关怀 [2] - 丹徒区中鼎社工服务30名高龄独居老人 受益老人满意度达90% 言和社工帮助30位空巢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3] - "太阳花培育计划"为润州花园社区30名老人提供身心精神社会四维度服务 "温暖晚年"项目为30户空巢老人提供义诊及居家安全排查等服务90次 [3] - "'浴'爱善行"项目为平昌中心社区30名高龄独居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 重拾生活尊严 [3] 残障人士赋能项目 - "赋能成长,共筑希望"项目选取15位智力障碍和精神残疾人员 提供文化活动和就业培训以改善生活状况并融入社区 [4] - 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帮助15名残障朋友掌握生活技能 阳光残疾人艺术团帮助25名残疾演员提升表演技能 [4] - 润州区中鼎颐年养老中心助力15名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 "筑梦向善,编'职'未来"项目以"家门口的就业车间"模式帮助8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4] 儿童关爱与教育项目 - 光源社工为姚桥镇数名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帮扶 乐学园公益为30名留守儿童开展科学心理辅导 [5] - 萤火社工为西麓中心小学28名流动儿童开展生命教育并编印读本 "益善追光"项目联动家校社资源为4所学校15名处境不利儿童提供综合支持 [5] 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 - "富美东岳"项目围绕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举办多次农技培训以将绿色理念融入产业发展 [6][7] - 丹徒区宝堰古镇文化艺术团为18名服务对象开展民俗文化培训并组织巡演 "领航青春 筑梦先行"项目为江苏航院20名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8] - "法润社区"项目帮助170名妇女儿童提升法律素养及心理健康水平 "巾帼圆梦"为10名困难妇女开展母婴护理技能培训 [8] - "益企架'心桥'"项目为19名企业员工提供心理服务 促进员工与企业沟通协作 [8]
沈阳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公众考古活动季启幕
人民网· 2025-06-12 14:47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动 - 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承办[1] - 活动紧扣"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题,组织"全民参与、科技赋能、全城联动"系列活动[1] - 采用数字媒介与科技场景推动文物工作融入公众生活,将文物保护打造为全民共享的"必修课"[1] 文物保护法普及 - 活动现场发放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单行本及宣传册[1] - 通过数字屏展出"法护文明根脉 共奏文保强音"图文展,用图示解析法律条款[1] - 讲解员讲述文物执法中的本土案例,让法条变成"看得见、用得上"的生活指引[1] 文物保护知识全民挑战赛 - 挑战赛以新修订文物保护法施行为契机,将普法宣传与"四普"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3] - 竞赛题目覆盖新法核心条款、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点等[3] - 线上答题通道吸引全国多地公众参与,累计收到有效答卷1598份,其中满分卷109份[3] - 团体竞赛有27支队伍、81名选手参赛,最终皇姑新媒体代表队获一等奖[4]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 完成1530处"三普"文物复核,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30余处,新发现比例15.3%[5] - 新增工业遗产类不可移动文物占新发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的32%[5] - 展览采用电子屏幕立体实景呈现方式,对新发现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7] 创新融合活动 - 模拟考古体验让30名公众沉浸式体验陶器修复、纹饰制作[8] - "非遗华服"走秀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服饰[8] - 线上平台开启"云考古",推出《行走沈阳》等三大专栏[8] 全城联动活动 - 沈阳13个区县(市)及文博场馆同步铺开100余项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 - 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办《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全国首展[10]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启动"翰墨书史 文化护脉"主题活动[11] 公众考古活动季 - 推出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三季)11大单元、60余项活动[15] - 活动已开展"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开放日"等专题活动[15] - 未来将举办"实验室考古开放日""考古发掘工地开放日"等活动[15] 公众考古品牌发展 - 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实现从"专业输出"到"全民参与"的蜕变[16] - 活动内容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形式从单向展示演变为沉浸式体验[16] - 活动场地从考古现场扩展到文博场馆,时间从单次活动拓展到持续性活动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