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程阀门

搜索文档
中核科技(000777):2024年业绩低于预期 关注核电订单交付节奏
新浪财经· 2025-04-17 14:32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2024年业绩低于预期但四季度表现亮眼 核电业务成核心增长引擎 因产能不足下调2025年营收和净利润预测及目标价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1][3][4] 2024年业绩情况 - 收入18.4亿元 同比+1.86% 归母净利润2.3亿元 同比+3.29% 扣非净利润2.1亿元 同比+9.35% 每股盈利0.6元 同比+3.45% [1] - 4Q24营收8.2亿元 同比+18.17% 归母净利润1.1亿元 同比+23.84% [1] - 石油石化/核工程阀门/其他阀门/锻件营收分别为4.8/8.4/4.7/0.4亿元 同比-20.62/+35.50/-11.44/+1.60% [1] - 三项费用率分别为3.46/8.16/0.28% 同比-1.41/+0.45/+0.23% [1] - 石油石化业务1H24毛利率+8.93% 全年提升3.59ppt [1] - 华北地区收入同比大增108.06% 华东地区下降26.29% [2] 业务情况 - 石油石化业务收入减少受行业周期需求波动影响 公司成立沙特阿美子公司并供货突破 未来或逐步企稳 [1] - 中长期布局抽水蓄能等新兴产品 可部分抵消传统石化业务下滑压力 [2] - 核电业务迎来战略发展期 2024年核工程阀门收入8.39亿元 同比增长35.50% 占总营收45.50% [3] - 公司核电阀门技术优势显著 关键产品性能达或超越进口水平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营收/净利润2.9/12.5%至20.5/2.6亿元 首次引入2026年营收及净利润24.0/2.7亿元 [4] - 下调目标价9.2%至18.7元 目标价较现价涨幅空间为14.8%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4]
中核科技2024年年报解读: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增325.72%,财务费用飙升527.16%
新浪财经· 2025-04-16 07: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核科技2024年营收、利润和现金流表现良好但面临市场、订单履约和产品质量等风险,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营收与盈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8.43亿元,较上年增长1.86%,业务呈稳定增长态势 [1] - 核工程阀门产品收入8.39亿元,占比45.50%,同比增长35.50%,推动营收增长;石油石化产品收入4.79亿元,占比26.00%,同比下降20.62% [1] - 华北地区营收6.52亿元,同比增长108.06%;华东地区营收6.73亿元,同比下降26.2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增长3.29%,盈利能力增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9.35%,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提升更明显 [1] - 基本每股收益0.60元,同比增长3.45%;扣非每股收益0.55元,反映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且能为股东创造价值 [1] 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费用6379.59万元,较上年减少27.58%,因现代服务费、业务招待费及销售服务费下降 [2] - 管理费用1.50亿元,同比增长7.82% [2] - 财务费用520.96万元,大幅增长527.16%,源于利息支出增加和汇兑收益减少 [2] - 研发费用6559.22万元,同比下降9.77%,研发投入占比3.56%,较上年4.02%有所下降,可能影响未来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 [2] - 研发人员中本科人数120人,较上年减少3.23%;硕士49人,增长63.33%,高端人才储备有积极变化 [2]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7亿元,与上年-4721.67万元相比大增325.72%,核心业务现金回笼良好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902.96万元,较上年增长1.57%,得益于取得多家公司2023年度分红,现金流入9817万元 [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18.26万元,较上年增长93.54%,长、短期借款使现金流净增加7035万元,分配股利支付现金较上年增加3349万元 [3] 风险与应对措施 - 公司经营受行业发展趋势影响大,“稳增长”目标有风险;核电业务高速增长致短期产能瓶颈,重点项目订单按期履约风险增加;产品质量受供应链和生产工艺影响 [3] - 公司加强非核重点跟踪项目管理、拓展新兴市场、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完善计划管理体系、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推进精益管理、优化产能布局、加强供应链管理;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 管理层薪酬情况 - 董事长马瀛报告期内税前报酬总额97.57万元,与离任董事长彭新英相同;总经理龙云飞报酬83.39万元,副总经理陆建东81.59万元、徐兴华36.17万元,财务总监匡小兰85.96万元 [5] - 公司建立规范薪酬决策程序和合理确定依据,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挂钩,激励管理层推动公司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