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桑蚕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等7部门:支持发展桑蚕业特色农产品保险
北京商报· 2025-11-17 20:14
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旨在优化茧丝绸产业布局,构建东中西部均衡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 总体要求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稳中求进、先立后破,统筹东中西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东部创新引领、中西部产能支撑、东中西部协同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2] - 到2028年,全国茧丝绸总产值目标突破3000亿元 [3] 东部地区发展目标 - 到2028年,东部地区目标打造10家左右营收超100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 [3] - 培育2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3] - 高端丝绸产品出口在本区域占比目标超过50% [3] 中西部地区发展目标 - 中西部地区目标建成一批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3] - 培育10家以上营收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 [3] - 优质茧、丝、绸产量在本区域占比目标达到75%以上 [3] 产业能力建设与技术支持 - 增强茧丝保障能力,优化蚕桑区域布局,加快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支持发展桑蚕业特色农产品保险 [1] - 目标突破智能缫丝、机器选茧、绿色印染等10项关键技术 [3]
“土司贡礼”香飘湾区!广西忻城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在穗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10-10 15:31
活动概况 - 2025年粤桂消费帮扶忻城糯玉米节暨忻城土司特色农文旅推介活动于10月10日在广州1906科技园扬韬广场举行 [4][5] - 活动汇聚粤桂两省区领导嘉宾、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及文旅机构代表 [6] - 活动是广东省2025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系列活动之一 [106] 产业发展与品牌升级 - 忻城糯玉米拥有五百余年种植历史 全县种植面积达10.75万亩 构建了“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体系 [12][18][19] - “土司贡礼”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产品从“成吨卖”“按斤卖”转向“论个卖”“按盒卖” 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13][24][25] - 活动正式发布忻城糯玉米产品新包装及《糯玉米糁》团体标准 填补了国内该品类标准空白 [34][35][39] 产销合作与经济效益 - 广东近年创新消费帮扶机制 年采购帮销广西等对口地区农副产品超450亿元 [22][23] - 忻城林管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糯玉米冷链升级改造项目占地4000平方米 投产后预计带动当地村民增收900多万元 [46][47][48] - 活动现场 忻城有关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签订购销协议 推动特色产品走进湾区市场 [49][50][51] 文旅资源融合推介 - 忻城推介“壮乡故宫”莫土司衙署、红水河“小三峡”等独特旅游资源 并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55][56][58] - 活动精心设置2天农文旅体验游行程 涵盖土司文化、非遗壮锦、湿地公园及糯玉米种植基地等 [62][63][64][65][66] - 现场特设壮锦展示区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文化输出亮点 [69][70] 市场反响与品牌传播 - 活动现场展销互动热烈 糯玉米粥铺排起长队 “欢乐套玉米”互动区参与踊跃 巨型糯玉米堆头成为拍照热点 [75][76][77][78][88] - 参展企业反馈产品深受欢迎 市民品尝后当场购买或咨询购买渠道 对开拓广东市场是极大鼓舞 [89][90] - 活动通过“媒体+”赋能 结合现场品鉴、文化展示和趣味互动 全方位提升“土司贡礼”品牌影响力 [92][93][110][111][112][113]
内蒙古鄂托克旗:草原上的养蚕经
人民网· 2025-08-31 16:01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于2018年正式建厂成立 依托乡村振兴扶持政策实现农业转型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种桑养蚕 产业具有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 [1] - 公司通过搭建独立饲养空间控制温度在25至28摄氏度 保障幼蚕存活率 [2] - 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并与旗政府合作提升市场知名度 [2] 技术与管理能力 - 公司创始人赴山东、陕西、浙江多地学习 用半年时间掌握种桑养蚕技术 [1] - 公司已形成成熟的养蚕方法 成为草原养蚕领域的专业技术代表 [1] 社会经济效益 - 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农闲就业机会 每人每月平均获得6000元收入 [2] - 公司通过桑蚕产业切实提高了当地村民收入水平 [2]
万山村巨变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5
基础设施改善 - 维修扩宽村道3600米 修缮水塘8口 新修机耕道3900米 新修水渠4300米 显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1] - 投入省市财政资金70余万元 村民自发筹款13万元 硬化道路3条 维修拓宽加固道路3条 规整庭院19户 拆除旧房屋3座[2] 产业项目发展 - 桑蚕产业投入80万元 建成800平方米标准化蚕房和70余亩桑园 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3] - 自2024年6月开园养蚕以来为60余名村民提供务工岗位 增收20万元 获评市级示范基地 获专项奖补4万元[3] - 建成1000平方米铜鹅孵化养殖基地 年出栏量达3000只 带动养殖大户和村集体增收15万元 获财政奖补2.1万元[3] 民生服务与资金支持 - 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帮扶 干农活30余次 解决房屋漏水 办理残疾证等实际问题50余个[4] - 自掏腰包为困难群众和留守儿童送去现金及生活物资1万多元[4] - 争取各类资金6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