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樟树港辣椒种子
icon
搜索文档
央视曝光!假的!假的!很多人信了
新浪财经· 2025-10-13 01:23
AI仿冒带货现象 - 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名人(专家学者、奥运冠军、影视明星)和知名品牌(如樟树港辣椒)进行直播带货,消费者难辨真伪[1] - 在推销樟树港辣椒种子的直播间,画面展示辣椒成串垂挂、产量奇高,但主播对种子是否保真等问题避而不谈[1] - 技术专家指出直播画面存在“穿模”等违背真实世界物理规律的AI生成纰漏,例如人物腿部与辣椒丛融为一体、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水雾呈规则三角形而非自然雾化状态[5][7] 具体仿冒案例 - 湖南岳阳樟树港辣椒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特级产品售价可达300元一斤,但直播间展示的植株有一人多高且花叶形态不符,其宣称亩产超6000斤远高于实际亩产2000-3000斤[9] - 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的采访视频被AI篡改为推销医药书籍和治疗手段的虚假视频在网络上传播,李玲教授本人声明从未进行过相关推销[14] - 技术演示显示,通过AI大模型可在几分钟内将现场拍摄的照片生成一段直播带货视频,并替换物品(如矿泉水变红酒、T恤变西服)及实现纯英文推销[25][26] 法律与监管动态 - 法律专家指出利用AI制作不实商品内容或冒用品牌牟利涉嫌民事侵权甚至刑事犯罪,未经允许使用他人人脸、声音信息进行深度合成属违法行为[11][18] - 自2024年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AI生成内容添加显式或隐式标识,平台需审核内容并对未标识内容添加风险提示[20] - 尽管网络平台已升级AI内容识别系统,但部分人员通过数据篡改、转换编码等手段绕过审核,导致平台难以判定内容是否为AI生成[22] 行业影响与挑战 - 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技术快速迭代使AI生成信息难辨真假,给监管和平台治理带来新挑战[24] - AI大模型降低了深度伪造的技术门槛,无需长时间训练即可在几分钟内生成逼真仿冒内容,防范难度加大[25] - 应对AI仿冒需平台升级AI识别技术(如数字水印、区块链存证)、法律法规细化追责机制,并强调技术开发者应守住“科技向善”底线[28]
焦点访谈|真假难辨 警惕AI带货“李鬼”!
央视网· 2025-10-11 21:33
AI技术滥用现状 - 商家利用AI技术仿冒明星、专家学者、奥运冠军等进行直播带货,或冒充知名品牌[1] - 不法商家利用AI技术篡改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的采访视频,将其变为虚假的医药产品推销视频[18] -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AI生成信息难辨真假给监管带来新挑战[27] 具体欺诈手法分析 - 直播间展示AI生成的辣椒种植视频,出现植株过高、花叶不符、产量超常(宣称超6000斤/亩)等违背农业规律的现象[3][12] - AI生成视频存在明显技术漏洞,包括人物与场景融合的"穿模"现象,以及无人机喷洒农药时水雾呈规则三角形等非自然形态[7][9] - 通过数据篡改、转换编码等手段绕过平台审核,使未标识的AI生成内容得以传播[25] 行业影响与法律定性 - 这种行为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电子商务法》[14] - 对正牌樟树港辣椒构成民事侵权,量大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同时还违反《种子法》相关规定[16] - 未经允许使用他人人脸和声音信息进行深度合成,属于伪造信息,违反《民法典》和《网络安全法》[23] 治理措施与技术要求 -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23] - 平台需升级AI识别技术,采用数字水印、区块链存证等手段增强鉴伪追溯能力[29] - 要求平台对上线内容进行审核,对未标识或疑似AI生成内容添加风险提示[25] 技术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使深度伪造技术门槛大幅降低,几分钟内即可生成逼真的仿冒内容[27] - 技术人员演示将照片快速生成带货视频,并能改变物品(矿泉水变红酒)和服装(T恤变西服)[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