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ATTO3
icon
搜索文档
吉利出海:后发而先至
36氪· 2025-11-05 10:30
(原标题:吉利出海:后发而先至) 作者 | 张帆 10月,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公布,吉利汽车10月份乘用车销量达30.71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2%,连续8个月保持同比、环比双提升。 在当前竞争最为激烈的新能源领域,吉利汽车新能源1~10月份累计销售134.5万辆,目标达成率89%,为完成全年150万辆奠定基础。从全行业来 看,新能源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不高,多数品牌目标完成度不到80%,这也意味2025年最后的两个月,部分车企要么放弃全年目标,要么最 后冲刺,进行新一轮降价促销。 品牌结构上,吉利在守住传统油车基本盘的同时,新能源业务不断发力。今年刚成立的银河品牌,凭借亲民的定价,销量快速增长。10 月,吉利 银河品牌销量达 127476 辆,同比增长 101%,环比增长 5%,创历史新高。今年前 10 月,吉利银河累销 100.2 万辆,同比增长 187%,已提前达成 年销百万目标,也推升吉利汽车销量中,新能源占比达58%。 由于资本市场通常给予新能源车企更高的估值,随着吉利含电量的提高,有望提振更高的估值。 海外寻求新突破 渠道建设方面,目前受限于只有首款车型,初期在英国建立25家销售服务网点, ...
谁戳破了中国新能源车的“泰国泡沫”?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3-03 22: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车企赴泰国建厂的投资热潮正从“机遇”变为“泡沫”,广汽埃安在泰国市场面临困境,其出海之路面临两难抉择 [2][12] 泰国汽车市场现状 - 泰国汽车市场正经历“大低谷”,2025年1月汽车产量同比大幅下降24.63%,销量同比下降12.26%至4.8万辆 [3][4] - 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虽前期增长快,但本土配套率不足15%,且受家庭债务问题影响,金融机构收紧贷款标准,加剧市场萎靡 [6][7][11] 中国车企赴泰投资原因 - 新兴市场红利:泰国政府推出《30·30政策》,提供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2023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增幅达684% [5][6] - 东南亚辐射效应:泰国汽车产业链成熟,地理位置优越,车企意图将其打造成东南亚生产中心 [7] 广汽埃安在泰困境 - 销量不佳:2024年埃安在泰国年销量5158辆,位居第五,产能利用率仅10.32% [16][17][18] - 成本劣势:本土化率45%低于比亚迪60%,动力电池单包成本比比亚迪高约3000元,损失1500万元毛利 [20][21] - 市场信任与销售网络不足:作为新进入者,缺乏市场信任,需从零构建销售网络和用户心智 [19] - 产品定位模糊:受比亚迪、日系车挤压,产品矩阵在泰国市场定位模糊 [24] 埃安出海背景与投入 - 出海背景:2024年广汽集团营收同比下降21.5%,亏损扩大,将埃安视为自救方式 [26] - 投入情况:泰国工厂项目总投资12亿,初期投资4.64亿;60家渠道建设投资约3 - 6亿;补能领域投入2.02亿;人才培养投入预估1 - 2亿 [29][30][31] 埃安出海收益与规划 - 收益微乎其微:泰国本土需求减弱,产业链以燃油车为主导,埃安难以向东盟市场延伸 [32] - 未来规划:计划到2025年扩展销售展厅和售后服务中心至100家,2027年建成1000个充电站点,设立研发中心,2030年实现30%零排放车辆生产 [33][34]
从鄙视到追捧,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做对了什么?
虎嗅APP· 2025-02-26 18:20
中国汽车出海表现 - 2024年汽车整车出口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其中新能源车出口增长6.7% [1] - 奇瑞、上汽、长安包揽出口前三,比亚迪以70%同比增速位居前列 [1] - 2025年1月比亚迪出口量超过奇瑞 [1] - 中国电车在欧洲多国销量超越特斯拉,泰国出现连夜排队抢购现象 [1][7] 市场认知转变 - 十年前中国车被海外评价为"低价低质",如今新能源车价格不低却受追捧 [1][2] - 发达国家因环保主义盛行青睐新能源车,发展中国家需要高性价比产品 [3] - 比亚迪技术红利使海外消费者重新认识中国汽车的高价值技术 [10] 技术优势 - 比亚迪e平台能源效率达90%以上,远超燃油车30-40%的热效率 [9] - 易四方技术实现四轮精准控制,可完成原地掉头等特殊动作 [9] - 云辇系统通过智能调节提升复杂路况下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9] - 11万工程师构建的技术鱼池开始释放红利 [8] 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1月比亚迪在英国销量1,614辆(+551%),西班牙1,192辆(+734%),葡萄牙392辆(+207%) [7][8] - 同期特斯拉在英国销量1,458辆(-8%),西班牙268辆(-76%),葡萄牙389辆(-29%) [8] - 德国、比利时、挪威等国比亚迪均实现正增长,特斯拉普遍下滑 [8] 全球化战略 - 垂直整合战略实现电池、电机、电控等全链路自研自产 [13] - 泰国工厂16个月建成投产,匈牙利等多国工厂快速建设 [13] - 海豹车型制造成本比特斯拉Model3低15% [13] - 产品矩阵覆盖海鸥等经济型车到汉唐等中高端车 [14] 本土化运营 - 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快速铺开销售网络 [14] - 为经销商提供电动化转型的第二增长曲线 [14] - 4年时间进入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