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

搜索文档
我的暑期之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7:35
贾博栋。 冯一诺。 柯玉栋摄 王君缘。 王佳瑶(右)和爱人。 徐泽华(右)和她孩子。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大美青海让人流连忘返 ■ 贾博栋 陕西西安 结束了紧张的中考,暑假刚开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我踏上了前往青海的旅程。在青海湖感受辽 阔,在茶卡盐湖邂逅梦幻,在门源花海拥抱热烈……大美青海让人流连忘返。 抵达青海西宁后,稍作休整,我们向着青海湖进发。车子一路疾驰,离青海湖越来越近,我的心跳愈发 加快。当那片浩瀚的蓝色映入眼帘,我不禁惊呼出声,青海湖仿若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广袤的草 原上,与蓝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湖,哪里是天。湖边是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田,在微风中散发出阵 阵甜香。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湖边。远处,水鸟在湖面上翱翔,时不时俯冲而下,为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 几分灵动。此时此刻,我的内心被这湖水涤荡得干干净净,只有对这美景的赞叹与沉醉。 离开青海湖,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天空之境"的茶卡盐湖。整个盐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 云,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湖岸上,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盐雕,它们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古朴而 神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故事。站在湖中,我轻轻蹲下身子,触摸那洁 ...
文化中国行丨从“雨过天青色”品汝窑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
央视网· 2025-08-17 09:58
汝窑历史地位 - 汝窑位居宋代瓷器"五大名窑"之首 因复杂烧制工艺和"雨过天青"釉色在中国陶瓷史占据显著地位 [1] - 因位于宋代汝州得名 当地盛产瓷土和玛瑙等珍稀矿物质 北宋时期制瓷业繁盛 有"一日进万贯"民谣流传 [3] - 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发现于1987年 承载北宋制瓷业登峰造极技艺 存续仅20年 传世作品不足百件 [9] 工艺技术特征 - 烧制工艺包含高岭土制胎 玛瑙入釉 采用满釉支钉烧法 经两次烧制形成釉汁莹润随光变幻特质 [7] - 天青色釉色符合宋代清淡含蓄审美标准 被形容为"雨过天青云破处" 温润如玉的釉质感和造型美感是核心价值 [9] - 成品率极低 上世纪80年代复烧成功 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现代传承发展 - 非遗传承人通过开片声等工艺特征延续古法 同时强调创新 使传统技艺与现代需求结合 [11] - 现代汝窑产品涵盖茶具 装饰摆件等实用品类 通过陶瓷小镇 非遗工作室吸引年轻匠人活态传承 [13] - 上海"一抹天青汝瓷展"等文化活动推动汝窑美学传播 千年技艺正以生活化方式焕发新光彩 [1][13]
让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河南文旅解锁“时尚”一面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4:42
中新网郑州8月13日电 (记者 刘鹏)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洛邑古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太极与街舞跨界融 合……12日晚,"潮起中原时尚河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河南郑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区启幕。本次活动通 过"城巷里的河南""诗词里的河南""纹样里的河南""霓裳里的河南"等八大主题推介,从人文历史、城市 风貌、非遗技艺、文学艺术等多个维度,解锁"时尚河南"的另一面。 开场以"霓裳里的河南"短片与服装走秀率先亮相,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的彩陶纹样服饰、安阳殷墟博物 馆的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洛邑古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用灵动身姿唤醒历史记忆;在"城巷里的河南"中, 焦作太极与郑州街舞跨界融合;"窑火里的河南"通过《汝瓷赋》《瓷影·钧心》的舞蹈串烧,搭配许昌 禹州制瓷展示,让千年窑火的温度触手可及;在"诗词里的河南"中,《蝶恋花》《王风·采葛》的舞蹈 演绎,让《诗经》的婉约与宋词的豪迈在舞台流淌。 同时,主题展区串联烟火记忆,时尚文化潮流澎湃不息。活动现场同步打造的沉浸式文创展区,成为触 摸河南时尚基因的互动窗口。汝瓷的天青釉色温润如玉,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幻在灯光下流 淌,陶瓷裂变釉烧制技艺制作的十二生肖摆件灵动可爱。 "这 ...
三大目标引领产业升级 工美博览新约再续
消费日报网· 2025-07-28 10:33
行业规模与展会影响力 - 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年收入超3万亿元,滋养1300万从业者 [6]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吸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0余个特色展团、2000余家工美企业与大师工作室参展,展出12万件作品 [1] - 展会4天吸引8万现场观众、680万人次云端观展,达成1.45亿元意向订单 [1][6] 展销与市场表现 - 展会现场成交额约3000万元,线上预售1530万元,直播销售480万元 [6] - 潮州展团总交易额近百万元,两件高温七彩曜变天目天球瓶以50万元高价成交 [6] - 温州展团黄杨木雕、瓯塑文创、瓯绣等产品销售额持续走高 [6] 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 - 苏州工艺美院展示3D打印陶瓷胎体,无锡工艺职院呈现数字化绣稿与新材料研发成果 [4] - 德化白瓷将千年柴烧工艺与3D打印、釉下彩绘数字技术结合,并通过动画IP联名实现破圈传播 [9] - "百鹤杯"设计创意大赛收到2800多件报名作品,评选出545件获奖作品,展现题材、材料、技法的创新突破 [8] 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 - 青田石雕展区开展"师带徒"实践教学,北京团青年设计师与国大师合作将景泰蓝、雕漆融入现代生活美学 [4] - 河南华夏铜艺成型技术研究院设置"阳燧取火"文化宣讲与"巧手印铜华"体验区,推动中原青铜文化传播 [4] - 泉州作为主宾城市展示德化白瓷创新成果,潮州工艺美术通过博览会平台扩大市场影响力 [9] 媒体传播与社会关注 - 人民日报、福建日报等100多家媒体追踪报道,全网信息总阅读量超1.2亿人次 [9] - 展会汇集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宜兴紫砂、苏绣、扬州玉雕、醴陵陶瓷等传统工艺,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9] - 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2026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福州举办,持续推动产业创新 [10][11]
河南展团满载收获 信心倍增“下届还来”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10:50
河南工美展团参展成果 - 河南工美展团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展示了涵盖玉雕、陶瓷、刺绣、烙画、铜艺礼器、砚台等各大品类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充分展现河南工美技艺的博大精深和深厚文化底蕴 [1] - 展团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优秀组织金奖",并在"百鹤杯"大赛中获得5个"百鹤金鼎奖"、4个"百鹤奖"和11个"百鹤新锐奖" [1] - 参展规模显著扩大,展团面积比上一届增加40%,汇集近70家企业、超千件展品,打造行业发展的工艺美术盛宴 [2][5] 参展作品与技艺亮点 - 平顶山市作为"中国汝瓷之都"组团参展,汇集24家陶瓷企业和22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展出2000余件(套)展品,茶器类产品和文创饰品深受客商青睐 [5] - 密玉俏色雕刻作品《一篮富贵》重48公斤,采用上等俏色密玉,融合镂雕、俏雕等技法,荣获"百鹤金鼎奖" [8][9][10] - 河南华夏铜艺成型技术研究院策划"阳燧取火"文化宣讲活动,设置印章免费体验区,展示古代青铜科技魅力 [6]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博览会已成为展示河南工艺美术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为省内大师与作品"走出去"和传统工艺创新传承带来新理念 [5] - 参展活动有力推动平顶山市汝窑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并为行业带来新思路 [6]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通南北艺术界地域壁垒,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对话与互鉴 [6]
艺献八闽 “豫”见美好
消费日报网· 2025-05-23 10:51
博览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在福州开幕,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 [1] - 河南展团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近40%,展示品类覆盖玉雕、陶瓷、刺绣、烙画、铜艺礼器、砚台等 [1][2] - 展团目标包括"摘金夺银"和借助博览会平台进行多角度宣传 [2] 河南工艺美术行业特色 - 河南工艺美术承载华夏文化基因,以深厚底蕴、独特艺术魅力和匠心传承著称 [1] - 形成平顶山汝瓷、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等特色区域品牌 [4] - 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形成20余种工艺美术特色品类 [4] 代表性艺术家与作品 - 王冠军大师独创密玉俏色雕刻技法,作品《唐宫夜宴》获"百鹤奖",工作室培养600余名人才并带动4万从业人员 [5] - 韩玉琴带领的韩氏女红汴绣继承北宋技法,开发现代元素作品,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7] - 柴战柱守护绞胎瓷非遗技艺,企业获"中华老字号"等称号,成为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型标杆 [8] 参展策略与行业影响 - 博览会成为河南工艺美术"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促进传统技艺创新传承 [2] - 展团获得省内各级大师和知名企业支持,展出作品涵盖国家级、省级大师创作 [2] - 通过博览会平台展示中原文化底蕴,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1][8]
校企合作接续传承使命
消费日报网· 2025-05-23 10:45
公司动态 - 玉松汝瓷第二代掌门人李晓涓受聘担任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杨伯坚教授颁发聘书 [1] - 聘任仪式上李晓涓以"宋风典雅 汝韵天青"为主题进行汝瓷艺术讲座 从历史沿革 审美高度 工艺创新等六大维度进行解读 [1] - 公司创始人孟玉松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企业历经数十年钻研成为当代汝瓷技艺传承杰出代表 [5] 工艺技术 - 团队攻克釉色稳定 控制烧制温度等技术难题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光谱分析 3D建模与传统拉坯技艺结合 大幅提升艺术性与成品率 [4] - 在继承传统汝瓷烧制技艺基础上 进一步挖掘非遗技艺时代精神 在装饰手法 应用场景与文创产品研发中持续开展攻坚 [5] - 目前拥有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高级工程师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 具备完备生产设备 [5] 文化传承 - 提出"守正不守旧 创新不忘本"理念 强调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 更是文化基因激活 经典需承载传统意蕴又能对话当代审美 [4] - 计划联合更多学校 社区打造"汝瓷文化生态圈" 推动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 探索汝瓷学术化 生活化路径 [4] - 作品获得多项专利和奖项 被多家文博单位永久收藏 在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校企合作 - 学院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 构建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 将匠心智慧融入教育血脉 [4] - 李晓涓认为高校是文化传承沃土 此次受聘是校企深化合作重要标志 期待共同探索汝瓷发展路径 [4]
(寻味中华丨非遗)汝瓷:一抹天青醉古今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13:37
汝瓷历史与文化价值 - 汝瓷起源于北宋时期,相传与宋徽宗梦见天青色有关,汝州工匠成功烧制出天青色瓷器[1] - 汝瓷是宋代宫廷御用瓷,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被誉为"天下名瓷,汝窑为魁"[3] - 汝瓷以素淡高雅的天青、天蓝釉色为贵,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特点,被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3] 汝瓷制作工艺与特点 - 汝瓷制作需经过选料、练泥、制坯、制釉、施釉、烧制等七十多道工序[5] - 天蓝釉的形成依赖窑位与火候的精准控制,成品率通常低于5%,例如烧一窑需6吨柴、53小时[5] - 汝瓷是唯一以"玛瑙为釉"的瓷器,宋代工匠在釉料中加入玛瑙粉,烧制出独特天青色[5] 汝瓷产业发展与创新 - 新中国成立后汝瓷烧制技艺恢复,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 - 汝瓷企业从传统柴烧发展为气烧、电烧等,成品率提升,汝州市现有484家汝瓷企业,从业人员5000余人[8] - 弘宝汝瓷推出创新产品如"岁月之壶"系列和汝瓷"扬声器",结合"汝瓷+科普"模式吸引消费者[6][8] - 平顶山市建设陶瓷文化新空间,如蒲城古陶文化产业园、中国大唐文化苑研学基地,推动陶瓷文化体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