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

搜索文档
苏州人的热情好客让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外国青年印象深刻
苏州日报· 2025-07-15 08:08
论坛概况 - 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苏州开幕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及1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 [1] - 会场设置青匠BOX青春市集 展示核雕、刺绣、玉雕、苏扇等苏州特色非遗产品 [1] 国际青年参与 - 保加利亚青年代表对核雕手串等文创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并约定后续学习 [1]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参会者专程为论坛赴苏州 称赞苏州文化遗产及城市魅力 [2] - 塞尔维亚和墨西哥青年代表评价苏州人热情好客 对城市规模及文化体验印象深刻 [2] 苏州文化推广 - 非遗传承人子女(如陆小琴女儿姚思颖)通过英语向国际青年介绍核雕工艺 结合留学背景促进文化传播 [1] - 汉服体验区吸引外国青年参与 志愿者协助试穿并拍摄 形成互动式文化展示 [2] - 论坛安排御窑金砖博物馆、拙政园等文化地标参观 强化苏州历史与风土人情的实地感知 [2] 非遗产业展示 - 青匠BOX市集由苏州团市委策划 集中呈现核雕、苏绣等传统工艺 吸引国际青年驻足 [1] - 大学生志愿者协助讲解非遗作品 提升外国参会者对苏州工艺的认知深度 [1]
宁夏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1 09:52
文旅推介会概况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巴黎举办2025宁夏文化旅游推介会,主题为"丝路驿站·神奇宁夏·星星故乡"[1] - 推介会采用"特色展示+文旅推介+对接洽谈"三位一体模式,包括非遗文创展览、文旅资源推介和旅行商洽谈[1] - 宁夏与巴黎旅游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涵盖旅游推广、葡萄酒文旅交流、线路开发和人才交流等领域[2] - 宁夏光大国际旅行社与中法文化旅游公司及环亚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促进两地游客互访[2] 合作与交流 - 宁夏期待与巴黎在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文化艺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1] - 中国自2023年12月起对法国公民实施30天免签政策,便利法国游客赴华旅游[2] - 法国前官员让·保罗·于雄对宁夏葡萄酒文旅印象深刻,期待加强文旅合作[2] - 宁夏将持续深化与法国文旅合作,推动更多宁夏元素国际化[3] 特色展示 - 推介会设置宁夏红酒与枸杞展示区,来自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多款优质红酒参与展示[3] - 现场设置品鉴环节,展示宁夏葡萄酒的醇厚典雅和枸杞的清甜[3] - 非遗文创展区展示麻编、剪纸、刺绣、编结、泥哇呜等宁夏传统手工艺品[3] - 民乐演出环节让嘉宾领略中国文化之美[2]
宁夏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落户15省份 年均销售额超80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8:17
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现状 - 目前已在区外建成44个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 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 年平均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 [1] - 计划到2023年底建成54个外销窗口 年平均销售额将达到9600万元 [1] - 外销窗口主要展销牛肉 杂粮 马铃薯粉 冷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1] - 福建闽宁情商贸有限公司已在福建省开设4家六盘山特产馆 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1] - 当前存在品牌形象 服务标准 产品选择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 区域品牌影响力聚集度不高 [1] 固原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 制定《固原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建设运营工作方案》 目标到2027年建成80个外销窗口 年销售额2亿元 覆盖26个省市 [2] - 到2029年目标建成100个外销窗口 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2] - 对新建外销窗口提供补助 特色产品窗口最高补助30万元(不超过投入15%) 果蔬窗口最高补助10万元(不超过投入20%) [2] - 销售产品包括六盘山牛羊肉 冷凉蔬菜 中药材 马铃薯 杂粮 胡麻油 蜂蜜 刺绣 文创作品等 [2] - 要求所有外销窗口统一店面装修和形象标志设计 悬挂"六盘山特色产品"标识LOGO [2]
民族手工业品牌集群闪耀“世界小商品之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5 07:24
民族手工业发展现状 - 民族手工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载体 [1] - 国家民委组织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1] - 2024年内蒙古"金石交"品牌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带动450余人就业 [3] - 山东"齐鲁有礼"品牌已纳入240余个企业及合作社涵盖196项非遗项目 [5] - 广西"百香百色"品牌涵盖12个县区400多款产品 [6] 品牌创新案例 - 湖北恩施创新"茶旅融合"模式串联博物馆等场景构建文化生态圈 [2] - 内蒙古"金石交"获93件国宝文物数字版权授权开发9大类500余种产品 [3] - 山东形成技艺传承、产品设计、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5] - 贵州打造"贵系列"品牌突出生态资源和文化沃土优势 [5] - 海南黎锦元素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推动产业化发展 [7][8] 产业融合趋势 - 民族手工业从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转型路径明确 [3] - 义乌作为首发平台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 四川组织专业团队摸清手工业发展现状探索融创品牌培育 [6] - 北京"深山集市"在欧美商场举办30多场展示民族手工艺品 [7] - 建立"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实现数据化市场化发展 [7] 文化价值提升 - 民族手工艺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 [3] - 产品从文化展品转变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深层支撑 [3] - 广西将非遗元素应用于背包、围巾等日常文创产品 [6] - 民族手工艺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9] - 现代科技与手工技艺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产品 [9]
新业态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进出口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3
文化贸易总体发展 - 202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663.63亿美元,数字文化新业态进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 - 文化贸易采用"软实力+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1] 传统文化贸易 - 2023年传统文化产品出口额1484.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进口额173.70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缩小至1310.35亿美元[2] - 出口品类集中度高且附加值低,以办公文具、绘画材料、陶瓷刺绣等为主[2] - 陶瓷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显著低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 - 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贡献度较五年前下降8.7%[3] - 进口市场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态势[3] 数字文化新业态 - 2024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收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4] - 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增长39.3%,显著领先其他服务类别[4] - 网剧海外发行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和日韩,已拓展至欧美和中东[4] - 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北美占38%,东南亚占27%,欧洲增速18%[4]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覆盖美日韩欧拉美中东等地区[5] 文化服务贸易 - 文化服务贸易呈现增长趋势,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实现顺差[6] - 正从传统领域向知识密集型领域转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29.5%[6] - 采用"技术+服务"捆绑输出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生态优势[6] 面临的挑战 -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迟缓,数字化渗透率低,呈现"高端进口、低端出口"特征[7] - 本土化能力不足,因审查标准差异在外国平台受到限流[8] - 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国际合规要求提高企业出口成本[8] - 产业链协同不足,如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9] 发展建议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打造品牌出海战略[10] - 构建"技术+规则"数字贸易模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进军高端市场[1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贸易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文化出海保险池[11]
美国《华尔街日报》:从针织到手账,美国Z世代迷上“奶奶爱好”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38
复古爱好行业趋势 - 美国二三十岁年轻人流行"奶奶风"爱好 包括刺绣 写日记 织毛衣 做剪贴簿等前科技时代消遣活动 [1] - 2023至2024年剪贴簿和手账类活动数量增长100% 根据Eventbrite数据 [1] - 2024年5月十字绣图案销量同比上升89% 刺绣画布销量同比上升88% Shopify数据显示 [1] - 71%美国成年人2024年参与过手工项目 Z世代中86%自认手工艺人 30%参加过线下工艺课程 英敏特调查显示 [1] 相关公司动态 - 钩针公司Woobles纽约四周年派对吸引6000人参与 需排队5-6小时入场 [2] - 手工活动形成新型社交场景 年轻人通过刺绣 针织等替代酒吧聚会 建立亲密关系 [2]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年轻人参与复古爱好主要动机为数字戒断 缓解工作压力 改变生活节奏 [1][2] - 线上社群推动"奶奶风"爱好扩散 互联网帮助爱好者发现更多同类活动 [1] - 手工活动被赋予情感价值 22岁受访者描述"扮演70岁退休老人"的放松体验 [1]
河南展团满载收获 信心倍增“下届还来”
消费日报网· 2025-06-19 10:50
河南工美展团参展成果 - 河南工美展团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展示了涵盖玉雕、陶瓷、刺绣、烙画、铜艺礼器、砚台等各大品类的优秀工艺美术作品,充分展现河南工美技艺的博大精深和深厚文化底蕴 [1] - 展团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优秀组织金奖",并在"百鹤杯"大赛中获得5个"百鹤金鼎奖"、4个"百鹤奖"和11个"百鹤新锐奖" [1] - 参展规模显著扩大,展团面积比上一届增加40%,汇集近70家企业、超千件展品,打造行业发展的工艺美术盛宴 [2][5] 参展作品与技艺亮点 - 平顶山市作为"中国汝瓷之都"组团参展,汇集24家陶瓷企业和22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展出2000余件(套)展品,茶器类产品和文创饰品深受客商青睐 [5] - 密玉俏色雕刻作品《一篮富贵》重48公斤,采用上等俏色密玉,融合镂雕、俏雕等技法,荣获"百鹤金鼎奖" [8][9][10] - 河南华夏铜艺成型技术研究院策划"阳燧取火"文化宣讲活动,设置印章免费体验区,展示古代青铜科技魅力 [6]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博览会已成为展示河南工艺美术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为省内大师与作品"走出去"和传统工艺创新传承带来新理念 [5] - 参展活动有力推动平顶山市汝窑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并为行业带来新思路 [6] -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打通南北艺术界地域壁垒,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的对话与互鉴 [6]
到撒马尔罕,展示巾帼创业风采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50
中乌妇女创新创业合作论坛 - 论坛主题为"凝聚女性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聚焦妇女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手工产业发展与合作、科技创新参与等议题 [1] - 陕西省组织30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包括6家女性社会组织和24家女性企业,展品涵盖20多类手工产品及食品茶叶等 [1] - 展示内容涉及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转化、"非遗+产业"、"文化+科技"融合模式 [1] 陕西女性创业案例 - 企业家周素琴从3张餐桌起步,将公司发展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 [1] - 鲁琼从福建返乡创业,将茶叶小作坊发展为当地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并推动"陕茶出海" [2] - 武燕民间文化公司致力于传承发展民间文化,计划分享国际创业经验激励本土女性 [2] 产业合作方向 - 榆林市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手工艺领域合作,探索剪纸与乌兹别克斯坦刺绣融合创新,借助中欧班列拓展全球市场 [2] - 西安联邦口腔医院计划与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口腔医学人才培训项目,提升中亚地区医疗服务水平 [2] - 陕西省妇联将持续支持非遗技艺交流、生态农业、文化教育、跨境电商、数智赋能等领域的跨境合作 [3] 商业拓展策略 - 通过国际论坛展示陕西特色产品(如茶叶、剪纸、布艺),建立跨境销售渠道 [1][2] - 利用"指尖经济"模式促进手工艺品产业化,结合中欧班列物流优势扩大出口 [2] - 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强化非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3]
艺献八闽 “豫”见美好
消费日报网· 2025-05-23 10:51
博览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于5月30日在福州开幕,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 [1] - 河南展团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近40%,展示品类覆盖玉雕、陶瓷、刺绣、烙画、铜艺礼器、砚台等 [1][2] - 展团目标包括"摘金夺银"和借助博览会平台进行多角度宣传 [2] 河南工艺美术行业特色 - 河南工艺美术承载华夏文化基因,以深厚底蕴、独特艺术魅力和匠心传承著称 [1] - 形成平顶山汝瓷、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等特色区域品牌 [4] - 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形成20余种工艺美术特色品类 [4] 代表性艺术家与作品 - 王冠军大师独创密玉俏色雕刻技法,作品《唐宫夜宴》获"百鹤奖",工作室培养600余名人才并带动4万从业人员 [5] - 韩玉琴带领的韩氏女红汴绣继承北宋技法,开发现代元素作品,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7] - 柴战柱守护绞胎瓷非遗技艺,企业获"中华老字号"等称号,成为传统技艺现代化转型标杆 [8] 参展策略与行业影响 - 博览会成为河南工艺美术"走出去"的重要窗口,促进传统技艺创新传承 [2] - 展团获得省内各级大师和知名企业支持,展出作品涵盖国家级、省级大师创作 [2] - 通过博览会平台展示中原文化底蕴,推动工艺美术事业繁荣发展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特色文化产业焕新姿
新华社· 2025-05-22 18:46
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 各地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古城村落文旅融合、民族特色传统文化IP国际化 [2] 非遗技艺产业化 - 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侗族蜡染、刺绣、靛染等非遗技艺开发600多款产品,经营收入从100多万元增至超1800万元,带动1200多人就业 [3][4] - 赤峰市巴林右旗形成年产值2亿元的蒙古族服饰、挂坠、工艺品产业,将《格斯尔》史诗元素融入设计 [5] - 江苏昆山推出"园林实景演出"项目,山西阳城将琉璃烧制技艺应用于建筑和工艺品领域 [5] 古城文旅融合 - 丽江古城恢复30个文化院落,打造"慢生活"体验,2024年接待游客8064.3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6][7] - 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从2-3天延长至15-30天,实现从"传统旅游"向"深度旅居"升级 [7] - 北京千余条胡同、广州永庆坊等通过文旅文创融合释放文化资源动能 [8] 汉服产业国际化 - 曹县形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产业集群,从业者近10万人,2024年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全国市场50% [9][10] - 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10余国,希腊实体店开业首日引发抢购 [9][10] - 企业联合高校开发仿古织锦技术,纹样复原度超90%,并针对海外市场扩展至12个尺码 [10] - 汉服登上米兰展演等国际舞台,意大利博主、埃及留学生等海外群体成为文化传播者 [10][11] 文化IP出海 - 传统刺绣、游戏《黑神话:悟空》等通过市场化路径加速国际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