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刺绣
icon
搜索文档
视频丨二十四节令鼓、潮州英歌舞……全运会带动潮州“文体旅”深度融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20 15:35
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精彩纷呈,充满岭南风情与大湾区特色的文化元素同样大放异彩。在开幕式暖场环节中,一段融合传统非遗与现代舞美的二十四节令鼓 表演震撼全场,随着镜头传遍全国,潮州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深入人心。 二十四节令鼓 英歌舞吸引游客 擂响全运会开幕式 0:00 擂响全运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令鼓,是以二十四面单面狮鼓为载体,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哲学与南粤鼓乐艺术。其恢宏的场面与严谨的协作,生 动体现了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 潮州市潮响鼓社社长 李康迪:这一次表演对潮州文化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展示了潮州年轻人齐心协力、传承文化的信念。 潮州市潮响鼓社队员 余梓杰:二十四节令鼓现在已经在9个省市,有超过60支鼓队在传承。我们也把鼓带到马来西亚、匈牙利去表演,体现了我们中国强大 的文化自信。 文体旅带动全民健身游 全运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潮州市,深度体验这片土地上的岭南风情,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同样备受青睐。 0:00 在潮州市牌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英歌舞体验馆,不少游客正在欣赏表演,激昂的锣鼓声与演员们矫健的舞步让游客赞叹不已。 游客 徐先生:英歌舞给我的体验感非常新奇、 ...
二十四节令鼓、潮州英歌舞……全运会带动潮州“文体旅”深度融合
央视新闻· 2025-11-20 15:17
第十五届全运会赛事精彩纷呈,充满岭南风情与大湾区特色的文化元素同样大放异彩。在开幕式暖场环节中,一段融合传 统非遗与现代舞美的二十四节令鼓表演震撼全场,随着镜头传遍全国,潮州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深入人心。 二十四节令鼓 擂响全运会开幕式 擂响全运会开幕式的二十四节令鼓,是以二十四面单面狮鼓为载体,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哲学与南粤鼓乐艺 术。其恢宏的场面与严谨的协作,生动体现了团结一心、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 潮州市潮响鼓社社长 李康迪:这一次表演对潮州文化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展示了潮州年轻人齐心 协力、传承文化的信念。 英歌舞吸引游客 文体旅带动全民健身游 全运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潮州市,深度体验这片土地上的岭南风情,被誉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同样备受青睐。 在潮州市牌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的英歌舞体验馆,不少游客正在欣赏表演,激昂的锣鼓声与演员们矫健的舞步让游客赞叹不 已。 游客 徐先生:英歌舞给我的体验感非常新奇、新鲜,带小孩来体验下当地的人文特色,还要体验下这边的非遗、美食。 潮州市潮响鼓社队员 余梓杰:二十四节令鼓现在已经在9个省市,有超过60支鼓队在传承。我们也把鼓带到马来西亚 ...
解码北疆草原“金石交”的民族团结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11-09 18:46
文化品牌建设 - 乌拉特中旗打造“金石交”区域公用品牌,以“金石”比喻各民族坚不可摧的深厚情谊,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 [1][3] - 当地构建“政府+高等院校+研发中心+行业协会+国企+营销团队”协同机制,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共建校地合作基地,获93件国宝级文物数字版权授权 [3] - 将复杂文物信息转化为图文并茂、结合3D模型的“多模态”卡片,手工艺人扫码即可360度查看文物细节,轻松汲取灵感 [4][5] 产业发展与就业 - 建成“金石交”同心创业街,吸引铜银器加工、玉石雕刻、刺绣、毡艺等各类手工艺人入驻,提供标准化场地及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宣传推广等服务 [7] - 创业街已入驻商户90余户,带动450余人就业,其中转移农牧民占48%,2024年相关业态年销售收入达2000多万元 [7] - 重点扶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巴图陶高、市级非遗传承人庄俊等带头人,通过“名师带徒”模式培育手工艺人才,并吸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 [7] 产品开发与销售 - “金石交”品牌已发展涵盖乌拉特服饰、铜银器、刺绣、玉石镶嵌等9大类500余种产品,2024年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 [12] - 庄俊与广东设计师陈发荣跨界合作创作“龙腾四海吟盛世”银质挂件,上市首月销售额从1、2万元增至6万元 [10] - 白玉龙与蒙古族匠人巴音毕力格合作打造“金马吊坠”系列,首笔订单达300件、价值9万元 [10] 营销与品牌推广 - 构建“线上+线下”、“展览+赛事”多维营销矩阵,线下建设艺术馆、创意店,线上借助直播平台和短视频推广 [8][9] - 2024年7月举办“金石交”文旅产品文创大赛,2192件作品亮相,多件作品获金奖 [9] - 2025年5月起,乌拉特中旗10秒宣传片在天安门东、西地铁站5块LED屏每日播放225次,为期一年 [9] - 品牌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推介会亮相、在深圳文博会获200万元订单、在天安门核心展区《辉煌的中国》主题展展出 [8][12]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年3月25日发起成立民族手工业融创品牌建设共同体,旨在整合全国设计力量与市场资源,推动民族手工艺品标准化建设 [12] - 乌拉特中旗文旅资源数据库正式上线,实现文化资源科学管理、多模态关联与授权交易,为品牌创新提供数字化支撑 [12] - 依托甘其毛都口岸优势,探索“金石交”产品“走出去”路径,让文创产品沿“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12]
新加坡商人吕文扬在亚洲村博美活动中编织多元商业纽带
搜狐财经· 2025-10-28 22:55
g and 13 新加坡商人吕文扬对"商业活化"的探索,总能找到独特的切入点。上个月,他带着团队走进位于东南亚贸易核心区的亚洲村,牵头举办了一场为期五天的博 美活动——这场融合了亚洲各国特色商品展示、传统技艺体验与商业洽谈的活动,不仅让亚洲村的街巷焕发生机,更成为他连接东南亚中小商家与全球采购 商的新纽带。对深耕亚洲市场多年的吕文扬而言,博美活动的核心不是"卖货",而是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家找到合作的共鸣点。 初到亚洲村时,吕文扬便发现这里的"潜力与困境":村内聚集了来自中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的商户,手握优质的手工艺品、特色食品与 传统面料,却因缺乏统一的展示平台和推广渠道,难以对接外部大订单。"很多商户守着好产品,却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看见。"吕文扬决定,将博美活动打 造成"双向窗口"——既让外界看到亚洲村的多元物产,也让村内商户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活动筹备阶段,吕文扬的一个决策打破了传统展会的模式。他没 有按"国家划分展位",而是以"产品功能+文化故事"为核心重组展区:将泰国的天然乳胶制品、越南的草本洗护用品归为"健康生活区",旁边设置体验台让 访客现场试用;把中国的刺绣、马来西亚的锡器纳入" ...
贵州凯里非遗集市吸引游人
中国新闻网· 2025-10-05 19:47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5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的绣里淘非遗集市举行 [2][3][5] - 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在国庆假期期间前来参与 [2][3][5] 产品供应 - 集市汇聚了刺绣、蜡染、银饰等各类非遗产品上千种 [2][3][12] - 产品类型包括老一辈传承人坚守古法制作的经典款,以及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新品 [2][3][12] 市场反应 - 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淘货” [2][3][7] - 游客在集市上积极挑选产品、询问价格和试穿 [7][10][12]
苏州人的热情好客让参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外国青年印象深刻
苏州日报· 2025-07-15 08:08
论坛概况 - 2025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苏州开幕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及17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 [1] - 会场设置青匠BOX青春市集 展示核雕、刺绣、玉雕、苏扇等苏州特色非遗产品 [1] 国际青年参与 - 保加利亚青年代表对核雕手串等文创作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并约定后续学习 [1]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参会者专程为论坛赴苏州 称赞苏州文化遗产及城市魅力 [2] - 塞尔维亚和墨西哥青年代表评价苏州人热情好客 对城市规模及文化体验印象深刻 [2] 苏州文化推广 - 非遗传承人子女(如陆小琴女儿姚思颖)通过英语向国际青年介绍核雕工艺 结合留学背景促进文化传播 [1] - 汉服体验区吸引外国青年参与 志愿者协助试穿并拍摄 形成互动式文化展示 [2] - 论坛安排御窑金砖博物馆、拙政园等文化地标参观 强化苏州历史与风土人情的实地感知 [2] 非遗产业展示 - 青匠BOX市集由苏州团市委策划 集中呈现核雕、苏绣等传统工艺 吸引国际青年驻足 [1] - 大学生志愿者协助讲解非遗作品 提升外国参会者对苏州工艺的认知深度 [1]
宁夏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巴黎举办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11 09:52
文旅推介会概况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巴黎举办2025宁夏文化旅游推介会,主题为"丝路驿站·神奇宁夏·星星故乡"[1] - 推介会采用"特色展示+文旅推介+对接洽谈"三位一体模式,包括非遗文创展览、文旅资源推介和旅行商洽谈[1] - 宁夏与巴黎旅游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涵盖旅游推广、葡萄酒文旅交流、线路开发和人才交流等领域[2] - 宁夏光大国际旅行社与中法文化旅游公司及环亚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促进两地游客互访[2] 合作与交流 - 宁夏期待与巴黎在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文化艺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1] - 中国自2023年12月起对法国公民实施30天免签政策,便利法国游客赴华旅游[2] - 法国前官员让·保罗·于雄对宁夏葡萄酒文旅印象深刻,期待加强文旅合作[2] - 宁夏将持续深化与法国文旅合作,推动更多宁夏元素国际化[3] 特色展示 - 推介会设置宁夏红酒与枸杞展示区,来自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多款优质红酒参与展示[3] - 现场设置品鉴环节,展示宁夏葡萄酒的醇厚典雅和枸杞的清甜[3] - 非遗文创展区展示麻编、剪纸、刺绣、编结、泥哇呜等宁夏传统手工艺品[3] - 民乐演出环节让嘉宾领略中国文化之美[2]
宁夏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落户15省份 年均销售额超8000万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8:17
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现状 - 目前已在区外建成44个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 分布在全国15个省份 年平均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 [1] - 计划到2023年底建成54个外销窗口 年平均销售额将达到9600万元 [1] - 外销窗口主要展销牛肉 杂粮 马铃薯粉 冷凉蔬菜等特色农产品 [1] - 福建闽宁情商贸有限公司已在福建省开设4家六盘山特产馆 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1] - 当前存在品牌形象 服务标准 产品选择缺乏统筹规划的问题 区域品牌影响力聚集度不高 [1] 固原市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 制定《固原六盘山特色产品外销窗口建设运营工作方案》 目标到2027年建成80个外销窗口 年销售额2亿元 覆盖26个省市 [2] - 到2029年目标建成100个外销窗口 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 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2] - 对新建外销窗口提供补助 特色产品窗口最高补助30万元(不超过投入15%) 果蔬窗口最高补助10万元(不超过投入20%) [2] - 销售产品包括六盘山牛羊肉 冷凉蔬菜 中药材 马铃薯 杂粮 胡麻油 蜂蜜 刺绣 文创作品等 [2] - 要求所有外销窗口统一店面装修和形象标志设计 悬挂"六盘山特色产品"标识LOGO [2]
民族手工业品牌集群闪耀“世界小商品之都”
民族手工业发展现状 - 民族手工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民族交融的重要载体 [1] - 国家民委组织实施品牌培育提升行动推动融合创新发展 [1] - 2024年内蒙古"金石交"品牌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带动450余人就业 [3] - 山东"齐鲁有礼"品牌已纳入240余个企业及合作社涵盖196项非遗项目 [5] - 广西"百香百色"品牌涵盖12个县区400多款产品 [6] 品牌创新案例 - 湖北恩施创新"茶旅融合"模式串联博物馆等场景构建文化生态圈 [2] - 内蒙古"金石交"获93件国宝文物数字版权授权开发9大类500余种产品 [3] - 山东形成技艺传承、产品设计、营销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5] - 贵州打造"贵系列"品牌突出生态资源和文化沃土优势 [5] - 海南黎锦元素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推动产业化发展 [7][8] 产业融合趋势 - 民族手工业从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转型路径明确 [3] - 义乌作为首发平台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 四川组织专业团队摸清手工业发展现状探索融创品牌培育 [6] - 北京"深山集市"在欧美商场举办30多场展示民族手工艺品 [7] - 建立"中国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实现数据化市场化发展 [7] 文化价值提升 - 民族手工艺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路径 [3] - 产品从文化展品转变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深层支撑 [3] - 广西将非遗元素应用于背包、围巾等日常文创产品 [6] - 民族手工艺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9] - 现代科技与手工技艺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产品 [9]
新业态驱动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文化产业进出口分析
金融时报· 2025-06-20 14:13
文化贸易总体发展 - 202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663.63亿美元,数字文化新业态进出口规模呈上升趋势[1] - 文化贸易采用"软实力+硬科技"双轮驱动模式,拓展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 《"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1] 传统文化贸易 - 2023年传统文化产品出口额1484.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进口额173.70亿美元增长9.4%,贸易顺差缩小至1310.35亿美元[2] - 出口品类集中度高且附加值低,以办公文具、绘画材料、陶瓷刺绣等为主[2] - 陶瓷产品平均出口单价显著低于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 - 出口市场高度依赖美国、欧洲、日本三大传统市场,贡献度较五年前下降8.7%[3] - 进口市场涉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呈现分散化、多元化态势[3] 数字文化新业态 - 2024年16个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收5.9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4] - 数字文化服务出口增长39.3%,显著领先其他服务类别[4] - 网剧海外发行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市场为东南亚和日韩,已拓展至欧美和中东[4] - 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营收43.50亿元,同比增长7.06%,北美占38%,东南亚占27%,欧洲增速18%[4] - 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覆盖美日韩欧拉美中东等地区[5] 文化服务贸易 - 文化服务贸易呈现增长趋势,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实现顺差[6] - 正从传统领域向知识密集型领域转型,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长39.3%,进口增长29.5%[6] - 采用"技术+服务"捆绑输出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构建生态优势[6] 面临的挑战 - 传统文化产业转型迟缓,数字化渗透率低,呈现"高端进口、低端出口"特征[7] - 本土化能力不足,因审查标准差异在外国平台受到限流[8] - 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等国际合规要求提高企业出口成本[8] - 产业链协同不足,如网络文学翻译环节依赖传统人工模式效率低成本高[9] 发展建议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应用3D打印、AR、VR等技术,打造品牌出海战略[10] - 构建"技术+规则"数字贸易模式,支持核心技术研发,进军高端市场[11]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文化贸易特色金融产品,设立文化出海保险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