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光一号CPU

搜索文档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复牌高开;龙头合并背后有“生态”目标
广州日报· 2025-06-10 11:10
合并交易概况 -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复牌后股价表现强劲 中科曙光一字涨停且封单金额超168亿元 海光信息高开超8%后涨幅达5.69% [2] - 合并方式为海光信息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被视为突破算力自主可控瓶颈的关键布局 [2] 合并战略动因 - 双方管理层强调"补短板、锻长板"战略目标 通过技术互补与产业链协同实现AI全栈能力整合 [3] - 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及云计算领域积累深厚 海光信息专注CPU/DCU芯片设计 合并将形成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3][5] 公司业务与协同效应 - 海光信息CPU国内市占率53.6%排名第一 GPU市占率超30%位列第二 深算系列DCU性能达英伟达A100的70% [4][5] - 中科曙光主营服务器、超算系统及算力服务 2024年与海光信息关联交易金额达36.89亿元 存在"芯片-整机"共生关系 [4][5] - 双方存在股权关联 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27.96%股份为第一大股东 [4] 合并主体选择逻辑 - 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远超中科曙光905.62亿元 市场认可度与融资前景更优 [6] - 海光信息2023年营收91.62亿元且增速超50% 中科曙光营收131.48亿元但同比负增长 前者成长性更受资本市场青睐 [6] 行业影响与对标案例 - 合并后形成类似英伟达"GPU+生态"模式 覆盖芯片设计、服务器制造到云计算的全产业链能力 [7] - 2024年深市半导体行业并购重组金额达3797亿元 同比增长111% 产业并购占比近八成 [8]
3000亿巨无霸并购900亿大股东,叫板英伟达
创业邦· 2025-05-27 18:11
并购重组事件 - 海光信息将通过吸收合并方式并购中科曙光,合并后市值超4000亿元[2][4] - 海光信息最新市值3160亿元,中科曙光最新市值900亿元[2] - 并购完成后将形成"芯片+整机+算力"全产业链布局[2][7] - 中科曙光持有海光信息27%股份,双方存在密切业务联系[5] - 2022-2024年海光信息第一大客户贡献营收分别为29亿、27亿、37亿元,推测为中科曙光[5] 公司概况 - 海光信息是国内头部芯片设计公司,主营CPU和DCU产品线,2024年营收超90亿元[2] - 中科曙光主营服务器集成、液冷技术等,2024年营收131亿元,净利润19亿元[2][11] - 海光信息2014年成立,中科曙光2006年成立[10] - 海光信息2022年科创板上市,发行市值840亿元[10] - 中科曙光2014年主板上市,发行市值16亿元[10] 产品与技术 - 海光信息获得AMD x86指令集授权并升级为自主c86指令集[8] - 海光CPU已迭代至第四代,兼容x86生态且满足信创要求[9] - 海光DCU产品已推出第二代,第三代预计2025年推出[10] - 中科曙光研发"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运算能力达千万亿次/秒[10] - 曙光数创液冷服务器国内市占率第一[14]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CPU市场华为鲲鹏市占率50%,领先海光[16] - 国内AI算力市场主要由英伟达中国特供版主导[16] - 阿里云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16] - 华为昇腾910C芯片性能接近英伟达H100[19] - 华为推出CloudMatrix384算力集群,整体性能匹敌英伟达GB200[19] 战略意义 - 并购将产生上下游协同效应,强化海光信息整体生态[7] - 有望打造类似华为CloudMatrix384的系统集成产品[21] - 有助于构建国产AI芯片生态,挑战英伟达[22] - 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后首起并购案例[18] - 国内AI算力市场海光信息、华为、寒武纪为主要竞争者[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