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若大脑
搜索文档
浪潮人工智能工厂: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工业”的AI大模型量产革命
大众日报· 2025-11-19 14:46
文章核心观点 - 浪潮人工智能工厂代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突破,是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成果 [1] - 该工厂作为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的全链路工业化AI基础设施,是山东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实践 [1] - 工厂通过其核心调度系统和创新模式,旨在降低AI生产成本、提升效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实际场景的深度融合 [2] 工厂定位与意义 - 工厂是国内首个面向行业场景、具备全链路工业化生产能力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1] - 工厂是山东省扎实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成果 [1] - 工厂将模型开发从“手工作坊”模式升级为工序标准化、工具专业化的“现代工业”模式 [1] 工厂生产体系与能力 - 工厂通过构建数据车间、模型车间、评测中心等“九大单元”实现全流程覆盖 [1] - 工厂目前已积累75道工序和180套工具 [1] - 数据车间拥有11道工序和60套工具,专门负责为模型训练准备高质量数据 [1] - 模型车间基于高质量数据对模型进行调优训练,评测中心确保模型满足用户最终需求 [1] 核心技术与调度系统 - “海若大脑”作为核心调度系统,依托自研技术实现对生产任务的高效排产与实时调度 [2] - 系统推动“模型制造模型”,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率 [2] - 浪潮海若大模型是国内唯一通过“基础模型、智能体、算法”三备案的产品,具备全生态兼容能力 [2] 产品应用与服务模式 - 浪潮海若大模型定位为行业大模型,面向政务、应急、水利、农业等领域 [2] - 工厂通过“云舟联盟”与“海若智能云创新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算力服务与“智能体试驾”平台 [2] - 工厂围绕产业发展、生活消费、政务服务三大方向、13个重点领域,全面支持“人工智能+”行动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计划在现有基础上,于2025年底前建成人工智能智能体工厂和训练场 [2] - 未来规划旨在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2] - 目标是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全面、高效的算力支撑与服务能力 [2]
一码通城、数据赋能……山东“长”出会“思考”的城市
凤凰网财经· 2025-11-14 08:41
政务服务数字化 -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1.2亿,获评2025年中国政务服务“掌办指数”A+等级 [1][2] - 95%以上的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可在“爱山东”平台实现“掌上办”和“全程网办” [2] - “鲁通码”作为统一电子身份标识,打通电子证照、公共交通、支付平台等数据资源,实现“一码通城”和“一码办百事” [2] 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 截至9月底,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法人主体达41.64万家,居全国第三 [1][4] - 今年1-9月,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实现12029.2亿元,同比增长13.4% [1][4] - 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收6064.8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2.1个百分点 [1][4] 数据要素市场化 - 省内数据交易机构累计交易金额达3.5亿元,行业性数据流通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5.7亿元 [3] - 企业如卓创资讯通过累积行业数据开发数据集和指数产品,形成数据驱动咨询服务核心竞争力,其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63亿元,同比增长19.91% [3] 数字基础设施与算力 - 全省算力总规模达23.18E,智能算力占比突破51.04%,实现从通用算力到智能算力的结构性跨越 [1][6] - 已建成5G基站26.9万座,200G光网实现市级极速互联 [5] - 分类推进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高质量推进“隐私计算”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 [6] 城市智能治理与应用 - 济南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集成230余个系统,接入18万路视频监控、60万路物联感知设施数据和1700余项重点指标,构建城市数字底座 [5] - 浪潮人工智能工厂通过“海若大脑”动态优化排产,已沉淀75道工序、180套工具,实现从数据、算力到算法的全面布局 [4] - 数智技术深度应用于生活服务场景,如AI+医疗诊断、交通快速理赔及“鲁通码”在公共交通、就医等领域的“一码”全流程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