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涂层导丝
icon
搜索文档
安杰思(688581):业绩符合预期 出海稳健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31 10: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2亿元 同比增长14.56% 归母净利润1.26亿元 同比增长1.26% 扣非归母净利润1.12亿元 同比下降7.06%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74亿元 同比增长14.03% 归母净利润0.70亿元 同比下降2.65% 扣非归母净利润0.63亿元 同比下降12.35% [1]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至70.21% 财务费用率同比大幅上升10.52个百分点至-1.00% 主要受理财增加影响 [4] 区域收入结构 - 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8.29% 显著快于国内收入10.50%的增速 [2] - 欧洲收入同比增长38.28% 亚洲增长29.05% 南美洲大幅增长58.95% [2] - 北美洲收入同比下降9.89% 主要受中美贸易关税影响 [2] 产品研发进展 - 在GI领域推出可换装止血夹 通过结构重新设计降低临床使用成本 [3] - 在ESD&EMR领域形成完整解决方案 包括单双极治疗系统、牵引夹和三代水泵 [3] - 在ERCP领域推出创新涂层导丝 直径更细刚性更强 提高插管成功率 [3] - 全面推进复用软性内镜、光纤多模态成像、内镜辅助治疗机器人等多条研发管线 [3] 费用结构变化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66个百分点至7.92% 管理费用率上升1.44个百分点至10.55% [4] - 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1.60个百分点至11.39% 反映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4] - 第二季度财务费用率同比大幅上升13.59个百分点至2.01% [4]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9亿元/9.78亿元/11.98亿元 同比增速22.36%/25.55%/22.49%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5亿元/3.84亿元/4.76亿元 同比增速7.27%/21.90%/24.10% [5] - 对应EPS分别为3.89元/4.74元/5.88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20倍/17倍/13倍 [5]
安杰思: 安杰思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20:20
研发投入与产品创新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为3445.78万元,研发项目包括在售产品设计改善19项、新品在研40项、新品预研5项,子公司杭安医学另有新品在研12项和预研9项 [1] - 推出可换装止血夹降低临床成本,优化电圈套器结构加强EMR手术效果,并推出直径更细、刚性更强的涂层导丝提高ERCP插管成功率 [2] - 子公司杭安医学推进复用软性内镜、光纤多模态成像、内镜辅助治疗机器人和能量平台等多条研发管线,并布局AI临床诊断方向 [2] 市场拓展与销售网络 - 国内覆盖终端医院超2540家,三甲医院覆盖率提升,建立有效合作渠道450家,举办和参与国内专业会议105余场 [3] - 海外产品销往六大洲超60个国家,新增海外客户14家,合作客户总数达130家,自有品牌销售占比持续提升 [4][5] - 荷兰子公司稳定经营提升欧洲市场服务能力,美国子公司处于运营筹备阶段,泰国生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 [5] 生产运营与成本控制 - 通过优化工艺、开发自动化装备和产线排布提高制造工效,产能进一步释放,规模化效应凸显 [8] - 供应链管理提升规模议价能力和成本战略优化,产品综合毛利率保持稳定 [8] 人才发展与组织管理 - 研发人员数量达18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47.24%,其中本科学历占比42.25%,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0.11% [7] - 创新构建"使命、流程、组织、人才、绩效、价值分配"六位一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采用双轨制考核和差异化薪酬策略 [7] 投资者回报与利润分配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3亿元,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6.17亿元 [9] - 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735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11亿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净利润比例为37.90% [9]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及运作机制,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和治理建设,积极更新落实新制度 [10] - 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参加上交所组织的投资者交流活动,并计划举办投资者接待日活动 [11] 荣誉与质量体系 - 获得"浙江省出口名牌"称号和"临平区人民政府质量奖"等奖项 [6] - 通过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符合MDSAP五国及多国法规要求,通过产品注册体系核查及客户体系审核3次 [6]
安杰思: 安杰思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7 20:10
行业概况 -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2023年为5,184.6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的5,422.1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8,8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3% [4]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70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0,3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12% [4] - 2023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60亿美元,中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约156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约220亿元 [5][6] - 行业具有高技术门槛、资金门槛、法律门槛、市场门槛和人才门槛等壁垒 [7]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从事内镜微创诊疗器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消化内镜诊疗领域 [7] - 产品按治疗用途分为GI类、EMR/ESD类(单、双极)、ERCP类和诊疗仪器类 [7] - 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及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 [8] - 盈利模式主要通过销售内镜诊疗器械、诊疗仪器及配套耗材取得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及费用之间的差额 [8]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02,427,366.6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56% [3] - 主营业务收入300,194,9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8% [10] - 境内市场销售收入137,462,600元,同比增加10.07%;境外市场销售收入162,732,200元,同比增加18.29% [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018,864.01元,同比增加1.26% [3][10] - 研发费用共计34,457,805.59元,同比增长32.17%,占营业收入比例11.39% [11][25] 研发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达187人,较上年同期增长47.24%,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40.11% [17]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54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外观设计4项,新申请国际PCT专利5项 [13] - 获得专利授权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申请421项专利,有效授权专利102项 [13][25] - 双极回路技术、夹子辅助组织牵引技术、可换装技术、连发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进展 [23][24][25] 产品注册与市场准入 - 报告期内共获得新注册证45张,新增境内外产品注册证26张,其中境内NMPA2张,境外注册证24张 [13] - 产品符合MDSAP五国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法规要求,获得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资质 [16] - 公司产品已经成功销往六大洲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 [15] 市场拓展与销售 - 覆盖终端医院超2540家,三甲医院覆盖率稳步提升,建立有效合作渠道450家 [14] - 举办和参与国内各类专业会议达105余场 [14] - 欧洲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28%,亚洲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05%,南美洲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95% [22] - 境外销售以ODM贴牌为主,同时加大自有品牌销售 [9][15] 生产与供应链 - 采取国内备库、海外接单生产两种模式,根据订单预测和以销定产的方式制订生产计划 [8] - 积极推进关键物料国产化,缩短交付周期,削减物流与库存成本 [20] - 泰国生产基地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数字化工厂,提高整体产能和综合实力 [15] 质量管理体系 - 通过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满足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法规及标准要求 [16] - 产品符合MDSAP五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法规要求 [16] - 报告期内顺利通过产品注册体系核查及客户体系审核共计3次 [16] 发展战略 - 秉持"创造、坚持、分享"的核心价值观,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内镜微创诊疗器械 [7] - 实施"销售一代、研发一代、探索一代"的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策略 [8][12] - 通过"三棵树"研发理念推进高端诊疗设备布局,推动行业向智能化、便捷化、安全性更高的手术方案转型 [18] - 深化全球化布局,探索海外本土化经营策略,在美国和欧洲设立子公司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