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

搜索文档
盐碱滩上的“石油名匠”——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井下作业技能专家、首席技师赵增权
中国化工报· 2025-06-16 10:29
行业技术发展 - 石油行业井下作业技术从传统工艺向智能化转型 通过创新工具如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和井下作业智能坐岗系统显著提升效率 其中智能坐岗系统将井控响应时间从3分钟压缩至0.5秒 [5] - 数字化技术在页岩气开发中取得突破 虚拟压裂系统的研发填补行业空白 推动压裂作业进入智能决策阶段 并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40万元创新资助 [6] - 高速磨铣工艺技术优化将单个桥塞磨铣周期从传统工艺耗时过长压缩至6.8小时 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2] 技术创新成果 - 累计破解现场难题150余项 拥有39项国家专利和14项省部级研发成果 涵盖油门限位器、井口抗反扭矩工具等创新产品 [1][5] - 新型井口抗反扭矩工具通过36次调试和67次图纸修改 将钻塞时间从20小时减少至8小时 实现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5] - 独创油门定位系统通过采集162组发动机数据 将操作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年节约柴油成本40万元 [5] 人才培养体系 - 建立"理论+实战+创新"三维培养模式 编写90万字《井下作业工技师培训教材》 提炼"技能提升十二法"传承经验 [7] - 工作室培养169名徒弟 其中85人成为技术骨干 孵化4个子工作室 培训1000余名学员覆盖各大油田 [7] - 在长庆、川渝等六大油气田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 形成技术辐射网络 [1] 行业效率提升 - 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解决复杂井卡钻难题 单井成本降低20余万元 [5] - 游动滑车精准定位技术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展现 实现"一把刹停、毫厘不差"的操作精度 [3] - 工厂化压裂的智能化突破推动行业进入智能决策时代 提升整体作业效率 [6]
研发新工具,解决井下除锈难(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赵增权在油井操作平台检修仪器设备。 本报记者 李家鼎摄 "泵送式可回收管柱内壁除锈工具"示意图。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绝活看点】 从业31年来,赵增权围绕井下作业难题创新攻关,研发出一批解决生产现场难题的工艺工具。他带领团 队发明的"泵送式可回收管柱内壁除锈工具""涡轮负压局部反循环套磨铣工具",解决了石油开采、油管 维修过程中锈皮卡井、套铣产生的碎屑易卡钻等难题。202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渤海湾畔,大港油田生产繁忙,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赵增权带领徒弟们刚刚完 成"旋钮式液压钳安全操作手柄"的首次试用。"通过将液压钳装到手柄上,手柄使用起来更轻松,还不 会夹手。"一名油井工竖起大拇指夸赞说。 200多平方米的作业现场,每走几米就能看到赵增权的发明,小到固定油管的地铆,大到通井时防止泥 浆外溢的芯轴……但要说最让他感到自豪的发明,却在井下。 "长久以来,油管生锈是困扰石油开采井下作业的难题。"赵增权说,油管入井后,受多重因素影响,会 出现内壁生锈、锈皮脱落,极易导致事故发生。据统计,石油井下发生工程事故的诱因中,"锈皮脱 落"占比达六成以上。 "让除锈装置在油管里'坐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