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矿

搜索文档
深海科技“深海”借“科技”启航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深海科技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地位与机遇**:2025年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与商业航空和低空经济并列,标志其成为国家重点支持战略新兴行业,高层重视或带动板块景气度上行[2] - **产业规模与领域**:2025年海洋经济规模预计达11万亿元,占GDP 8%,深海科技占比约25%,即约2.75万亿元,核心领域为深海采矿和海洋观测网,将获政策和投资重点关注[1][4] - **发展重要性**:深海资源含油气、稀土等战略物质,对能源和有色金属安全重要;中美贸易战下,美国允许企业开发国际矿产及关闭免费数据库,使中国发展深海科技、建设海洋观测网紧迫,关乎国际资源争夺先机和国防安全[1][5] - **政策推动影响**:中国重视顶层设计,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后,中央到沿海省市将出台相关政策,带动央企基础设施和产业链配套跟进,实现资本、产业和国家共赢[1][6] - **技术差距**: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落后美国约五年甚至更久,中国处试采阶段,美国进入商业化开采前期,中国需加快发展应对挑战[1][7] - **投资推荐**:板块建议聚焦装备制造、勘探技术及信息技术三大环节,各环节有重点推荐和关注企业[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深海采矿资源及意义**:涉及多金属结核、富钴铁锰结核和热液硫化物,储量大、品质优,我国80%以上工业原材料依赖战略性矿产,保障资源安全重要,部分关键矿产对外依存度超70%[3][9][10] - **海洋观测网**:是海底综合性监测系统,由电缆等组成,实现环境、地质、生态监测和资源勘探等功能,是深海基础设施建设重要部分,海洋活动需其观测和数据积累[3][12]
中国船舶“超级重组”背后:打造国有资本改革典范
新浪证券· 2025-05-09 18:11
战略协同 - 合并解决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同业竞争问题,释放全产业链协同效应 [2] - 整合后产能利用率从72%和53%提升至85%以上,单位成本降低约12% [3] - 配套资源集中调配预计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 [3] 资源整合 - 合并形成覆盖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的全国一体化造船产业链 [3] - 研发团队和专利技术共享加速智能船舶、绿色动力等前沿技术商业化应用 [4] - 统一研发体系、市场渠道和品牌管理减少重复投入,生产切换成本降低约15% [5] 国际竞争力提升 - 合并后新公司总资产达4015亿元,手持订单规模全球第一(539艘/5492万载重吨) [7] - 市场份额从11%跃升至18%,超过韩国现代重工(15%) [7] - 高端船型毛利率达25%-30%,推动整体利润率从6.2%提升至9.5% [9] 技术优势 - 绿色船舶承接全球50%以上的LNG双燃料动力船订单,甲醇燃料船研发进度领先韩国同行6-8个月 [9] - 超大型船舶交付量占全球60%,特种装备细分市场占有率超70% [9] - 数字化船坞技术使分段预舾装率提升至90%以上 [4] 全球化布局 - 形成"东亚制造+全球服务"网络,灵活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9] - 统一海外营销体系使接单效率提升30%,20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280% [9]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 合并后承担国家90%以上的军用舰船建造任务,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11] - 设立200亿元规模的"尖端技术基金",重点攻关船用核动力、智能航行系统等未来产业 [12] - 国资持股比例从44.47%集中至49.29%,净资产收益率(ROE)可从8.34%提升至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