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强国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仅两天!共30亿产业基金在青岛设立
搜狐财经· 2025-11-01 12:34
青岛在金融领域有了新的动作。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青岛接连成立了两只产业投资基金:青岛国投化工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和海洋可持续发展(青岛)股权投资基金,出资总额达30亿 元。 看似普通的两只基金,背后是青岛在金融领域的再次布局。 几乎在同一时间设立的两只基金,是青岛发展产业基金的决心,更是这座城市探索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来撬动产业发展,实现从"沿海城市"到"资本高地"蜕 变的关键落子。 两天30亿, 青岛国资与央企的"双向奔赴" 10月底,青岛在资本市场上悄然落下了两颗重要棋子。 首先是青岛国投化工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出资额10亿元,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青岛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从其股东结构来看,这是一只典型的"地方国资联手"基金,由青岛国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青岛市财通项目协同引导基金合伙企业、青岛市科技创新基金 合伙企业等共同出资。 | 工商信息 历史工商信息0 | | | | | | 이 응원 | | --- | --- | --- | --- | --- | --- | --- | | 企业名称 | 青岛国投化工新材料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 | | | | | | ...
全球首款!这只中国灵巧手:能帮你洗菜洗碗,还能潜万米深海作业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7 11:56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黑漫科技推出全球首款防水灵巧手WA系列,填补了全球市场空白,有望解锁从日常生活到极端环境的全场景作业能力[1] - WA系列包括IP68标准版和深海工程版两个版本,标准版针对洗碗、洗菜等日常生活场景,工程版可承受300米至10000米不同等级的深海压力,最深可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3] - 防水灵巧手的核心技术难点在于复杂传动机构下的可靠密封、自适应抓取控制、防腐蚀及抗电磁干扰等工程难题[3] - 公司通过搭建高压密封试验舱模拟万米水压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灵巧手可实现水下作业成功率提升80%,泛化操作能力较二指夹爪提升5倍[5] 团队背景与研发实力 - 创始人杨子赫为吉林大学博士,拥有近10年机器人研制经验,主持开发机器人品类十余种,交付总量数万台[6] - 核心研发团队来自浙大、吉大、中科大等高校及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平均从业经验近10年,并汇聚了中国最早一批从事灵巧手开发的元老人物[6] - 团队首席科学家为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春宝,并有两位院士专家作为顾问[7] - 团队深耕水下行业,曾参与蛟龙号取样器、深海8000米级着陆器、千米级ROV等研制,并跟随中国大洋科考船进行科考[7] - 研发过程中采用融合技术成熟度评价等级体系的改良版IPD项目管理流程,并配备与研发团队规模相当的测试和品控人员[9] 市场应用与商业前景 - WA系列标准版精准切中人形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的核心痛点,解决其在厨房等涉水场景的应用短板,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10] - 工程版有望解决海洋科考、海洋牧场、水下考古等垂直领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海洋牧场中可替代潜水员进行水下抓取作业[12] - 在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下,兼具灵巧操作与抓取泛化性的水下灵巧手是实现水下作业的核心部件,前景广阔[12] - 公司已与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申昊科技等高校和企业展开合作,并已获得实际订单[14] - 公司由机器人上市企业申昊科技和火星加速器联合战略孵化,已完成种子轮融资,目前正优化生产工艺、搭建产线以形成批量交付能力[15] 行业影响与战略定位 - 黑漫科技选择开辟"防水"新蓝海,通过双版本产品终结了机器人技术在涉水及深海作业领域的禁区,重新定义了机器人的作业边界[15] - 公司的商业逻辑清晰务实,短期目标是以垂直场景切入解决具体工程问题,长期目标是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结合,提升产品稳定性和性价比[15] - 这一步由一家中国公司率先迈出,展示了强悍的技术实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15]
海洋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 相关上市公司频频斩获订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17 23:36
行业背景 -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入推进与全球海洋资源开发需求持续升温,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 相关产业链企业持续收获国内外重大项目订单,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与产业成长性 [1] - 海洋成为全球经贸、能源互联新联结纽带,海洋基础设施投资目前也在不断扩大 [3] 中天科技项目中标情况 - 公司下属子公司确认中标或预中标多个海洋系列项目,合计金额约17.88亿元 [1] - 在海洋能源领域中标浙江海风某项目±500kV直流海陆缆项目、渤中26-6油田开发(二期)项目,预中标阳江三山岛五、六海上风电场500kV海缆供货及敷设工程Ⅱ标段 [1] - 在深海科技领域中标湖南科技大学深海钻机科研设备项目以及南海项目 [1] - 上半年中标南方电网阳江三山岛±500kV直流海缆、中广核阳江帆石二500kV交流海缆、深能汕尾红海湾六500kV交流海缆三大标志性项目 [1] - 成功中标和交付了越南110kV交流海缆和巴西138kV交流海缆等多个国际海缆项目 [1] 中天科技战略与能力 - 公司已构建海洋能源与信息传输领域"研发—制造—施工—运维"全产业链核心能力 [2] - 形成了"技术纵深+全链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2] - 未来将重点聚焦深海油气、深海采矿及深海防灾等新兴应用场景需求,深度参与国家深海重大工程建设 [2] 东方电缆项目中标情况 - 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中标电力工程与装备线缆、海底电缆与高压电缆、海洋装备与工程运维等多个项目 [2] - 涉及金额合计约23.74亿元,占该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6.11% [2] 亨通光电业务进展 - 公司在海洋能源领域频频斩获大单 [2] - 截至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末,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200亿元,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75亿元 [2] - PEACE跨洋海缆通信系统运营项目在手订单超3亿美元 [2] - 今年7月份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标多个国内外海洋能源项目,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 [3] 行业发展机遇 - 产业链公司可从多维度发力,抓住海洋经济发展机遇,为企业带来新的需求增量,构筑新的增长动能 [3]
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南沙举行
广州日报· 2025-10-16 16:10
论坛概况 - 2025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举办 [1] - 约400名嘉宾参加会议 [1] - 粤港澳三地海洋行业商会、协会和学会共同发布了《粤港澳海洋行业合作倡议书》,提出多项务实举措 [1] 行业成果与数据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连续30年领跑全国 [1] - 论坛发布了《“十四五”广东海洋强省建设成效及2025年度海洋六大产业十大成果》 [1] - 成果集中展示在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天然气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1] 技术突破 - 用于点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盆的“源火”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 [1]
研判2025!中国救生服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专业防护需求持续释放,推动救生服规模扩大至58.6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10 09:20
行业概述与核心功能 - 救生服是用于水上作业、海事活动和应急救援的专业防护装备,核心功能为防止溺水和保障人员生命安全[1] - 救生服又称保温救生服,能使穿着者在0-2℃水中6小时体温下降不超过2℃,并可保护双手在同等水温下完成精细动作[3] - 产品通常由氯丁橡胶制成连体式结构,配备水密拉链、限流拉链、连衣手套及防滑靴等组件[3] 行业分类与标准 - 根据浮材材质不同分为I类和II类,I类救生服外层材料采用涤纶与TPU复合设计,II类则为一体式无外层结构,浮力材料选用氯丁橡胶[5]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萌芽于17世纪欧洲制定救生法规时期,早期救生服主要由帆布和木块制成[6]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推动材质从帆布转变为更轻便耐用的橡胶[6] - 20世纪中叶后,新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耐用性[6] 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涤纶、TPU、氯丁橡胶、五金件、闭孔泡沫、反光带等[8] - 产业链中游为救生服的生产制造环节[8] - 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包括渔业、航运、极地科考、海上油气平台、海军及军事应用、海上搜救队、商业潜水等领域[8] 上游原材料市场 - 涤纶具有防水、耐磨、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救生服,中国涤纶行业产量从2017年的3934.3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22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6.78%[10] - 涤纶产量的持续增长为救生服产业提供稳定、充足且更具成本效益的原材料保障[10]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 中国救生服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2亿元增至2024年的52.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23%[1][11] - 预计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58.6亿元[1][11] - 行业发展动力来源于对水上作业安全、海洋资源开发及人员防护要求的提升,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1][11] 行业竞争格局与企业分析 - 行业代表企业包括无锡兴泰船舶装备有限公司、东台市江海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等[2][12] - 东台市江海救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创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生产救生衣、救生服、保温用具等船舶救生系列产品[12] - 嘉兴市荣盛救生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83年,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是专业从事船舶救生设备、消防设备的生产型企业[13] 未来发展趋势:材料创新 - 材料创新将驱动性能升级,趋势将转向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如涤纶基布与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涂层结合[15] - 轻量化成为关键方向,使用更高强度、更轻重量的特种纤维材料,能在不牺牲防护性能的前提下减轻整体重量[15] 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集成 - 救生服将从被动防护装备向智能救援平台演进,集成微型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穿着者生命体征,并在遇险时通过内置定位模块自动发出求救信号[16] - 服装将融合更多主动安全功能,如自充气浮领、示警灯带、饮用水袋等,并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集群化管理与高效调度[16] 未来发展趋势:应用场景细分 - 产品设计与生产将转向深度细分和个性化定制,针对儿童、老人、特殊体型者等不同群体推出更具针对性的版型[17] - 专业领域细分更为明显,制造商将更注重与终端用户合作,基于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17]
2025年中国水下机器人产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天海防务、亚星锚链、鳍源科技、潜行创新、蔚海明祥……
前瞻网· 2025-10-07 16:03
行业战略地位与发展驱动因素 - 水下机器人是海洋开发的关键装备,能承担危险任务并在深海高效作业,为海洋资源开发和科研探索提供支撑[2] - 国家通过“十四五”规划将水下机器人列为发展重点,设立专项基金攻关关键技术,并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2] - 深海科技被纳入国家工作报告后,多个沿海省市积极部署,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形成“上游技术壁垒-中游整合制造-下游多元应用”完整体系[3] - 上游是关键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及核心技术系统研发企业,包括单片机、推进器、声呐、传感器等硬件,以及水下目标探测、导航定位、通信等技术,技术壁垒较高[3] - 中游为制造企业,整合零部件生产各类水下机器人[3] - 下游应用涵盖海洋工程资源勘探、管道检查、水产养殖监测、海底测绘、水下娱乐摄影及城市管道检查等多个领域[3] 市场格局与区域分布 - 市场呈现“消费级-工业级-军用级”三级分化格局,尚未高度集聚[7] - 消费级代表企业包括鳍源科技、潜行创新、瀚海蓝帆;工业级以中科海迅、蔚海明祥为主导;军用级以天海防务、亚星锚链为典型[7] - 企业区域分布高度集中,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沿海省市依托经济基础和海洋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中西部地区企业数量较少[5] - 截至2025年5月15日,中国水下机器人领域存续/在业企业超过200家,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约为49家,其次为山东、江苏和浙江[36] 市场规模与增长前景 - 2024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78.5亿美元,北美地区是最大市场,规模超过35亿美元[33]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仅次于北美地区,占全球总规模的30%[33][34] - 预计2030年中国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747.4亿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8.3%[39] - 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AI、5G、新材料等技术融合将提升产品智能化、作业深度和续航能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望走向国际市场[40] 重点企业分析 - 天海防务是国内首家船舶综合科技类上市企业,其“海巡”系列AUV和3000米级ROV作业能力行业领先,深度参与国家深海战略项目,手持订单充足[7][10] 2024年营业收入达39.45亿元,为行业上市公司中最高[10] - 亚星锚链是全球最大锚链生产企业,船用锚链全球市场占有率40%,其R6级系泊链打破欧美垄断,年产能20万吨稳坐全球第一[11][13] 成功研发配合水下机器人联动的连接件,实现自主生产[13] - 鳍源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50多项全球专利,产品线包括FIFISH系列水下机器人,具备4K高清拍摄等功能,产品进入全球近130个国家和地区[14][16] - 潜行创新是全球领军企业,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发团队来自华为、比亚迪等一流企业,在水下通信、航行器设计等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拥有百余项发明专利[17][18] - 瀚海蓝帆研发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产品包括“净海”、“探海”、“卫海”、“观海”及“海蝶”等,应用于船舶清洗、深海探测、救援打捞等多个场景[19][20] - 深之蓝专注于水下智能装备研发,其缆控水下机器人如“河豚”、“江豚”广泛应用于水下救援、大坝检测等,海豚系列ROV最大下潜深度达1000米[21][22] - 博雅工道以北京大学技术成果为基础,拥有国内外专利百余项,产品远销北美、欧盟等地区,已完成超亿元融资并自2018年起实现全面盈利[23][24] - 蔚海明祥参与研发和生产“海燕-4000”米级水下滑翔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最大下潜深度4000米,适用于深海观测任务[25][26] - 中国船舶设计建造“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技术国产化率超90%,其“海为系列”水下智能机器人单机作业深度达4000米,应用于深海探测和资源勘探[27][29] - 青岛罗博飞掌握水下机器人高稳定控制、图像处理等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智慧渔业、海洋生态保护等领域,在全国布放300余个智慧海洋物联网观测点位,产品远销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30][31]
“东方红2”海洋科考船在汉完成改造,“整旧如新”确保再用30年
长江日报· 2025-09-28 09:30
9月27日,中船集团武昌造船为中国海洋大学改造的"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在武汉顺利下水,这标志着这艘有着辉煌业绩 的科考船已完成阶段性核心改造,焕发新颜,即将以全新姿态继续投身于我国海洋科教事业的新征程。 e aman 6 . is . ICXX TH 10 x M the first u 加丁 官 SULTION FOR F la HINE RAND I 16 1 03 AT BE 得 a dom " ALL U ALLER 14-1 F years tees C महावन क "东方红2"下水仪式 "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始建于1993年,于1996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其入列服役27年,航行6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8圈,航 迹遍及6个海域,创造了我国科学考察工作的多项纪录,是一艘名副其实的科考"功勋船"。 经多年使用,"东方红2"的船体及设备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磨损、老化及功能下降。2022年12月16日,中国船舶武昌造船中标中国海 洋大学"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2023年3月14日,"东方红2"在武昌造船双柳厂区开始为期30个月的改造。 D 10 d T 大胆 E FI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
辽宁日报· 2025-09-24 09:02
会议背景与目的 - 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就海洋渔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1] - 会议在分组审议省政府研究处理渔业法及省渔业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基础上进行 [1] - 旨在以人大监督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行业发展关键环节与问题 - 询问内容聚焦补齐海洋渔业发展短板和加快转型升级 [1] - 关注加强海洋渔业项目资金监管和强化科技创新 [1] - 涉及提升海洋渔业装备制造水平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 讨论优化渔港建设布局和依法打击海洋渔业违法犯罪 [1] 政策方向与战略定位 -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必然要求 [2] - 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行业需深入学习贯彻海洋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并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2] 具体发展措施 - 高质量做好渔业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2] -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海洋生态保护渔港渔船管理等突出问题 [2] -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各部门协调联动并加快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 - 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法规权威并加大财政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 政府后续工作部署 - 省政府将持续推动渔业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3] - 坚持标本兼治深化渔业领域改革创新并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 [3] - 严守渔业资源保护红线并聚焦渔民需求办好民生实事 [3]
建设“海上福州”战略部署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伟力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15
战略部署背景与核心定位 - 1994年提出建设"海上福州"战略 在全国率先推动海洋经济发展[1] - 将海洋定位为城市发展核心引擎 以向海图强魄力重构城市发展逻辑[1] - 战略赋予福州发展新动能 成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先行引领[1] 海洋经济战略构想 - 20世纪90年代前瞻性提出发展海洋经济构想 突破传统耕海牧渔模式[2] - 指出福州优势在于江海 出路在于江海 希望在于江海 发展在于江海[2] - 主持召开"海上福州"研讨会 强调建设海上福州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2] 产业发展规划 - 确立2000年海洋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目标[3] - 提出组建两支船队 建设三大工程 扩展四个基地的具体发展思路[3] - 注重科技先导作用 推动种植业 养殖业 捕捞业 加工业和海洋高科技产业协调发展[3] 生态环境保护 - 提出建设清洁优美舒适安静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沿海开放城市[4] - 推动闽江流域保护和内河综合治理 实现水体良性循环和生态支撑[4] -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 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4] 陆海统筹发展 - 坚持系统思维 加强统筹协调 既发展海洋经济又保护海洋文化遗产[5] - 注重平面发展与海底潜能开发相结合 推动海洋经济功能定位更清晰[5] - 陆海统筹 山海联动 资源融通的系统思维产生更好综合效益[5] 法治保障体系 - 强调应兴应革事项先行立法 成立海防工作领导小组打击海上犯罪活动[6][7] - 形成打防管建并举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的沿海管防方针[7] - 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实现齐抓共管群防群治[7]
鲁东大学获准筹建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9:41
实验室获批与战略定位 - 鲁东大学牵头申报的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获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筹建 标志着该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1] - 实验室由鲁东大学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河海大学共同建设 聚焦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双碳目标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求 [1] - 研究方向包括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核电冷源安全 核电流出物扩散迁移与核环境响应 滨海湿地生态水文与核环境保护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实验室提出的滨海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模式已应用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大修复工程 [2] - 海生物输运堆积监测预测方法和风险智能预警技术应用于核电等海岸工程和海岸保护修复 [2] - 滨海核电液态流出物监测预测技术体系助力我国沿海核电首次由滨海走向近海 拓展沿海核电厂址资源选择空间 [2] 未来发展规划 - 实验室将建立健全管理运行制度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 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2] - 持续推动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 产出原创性 战略性 关键性重大成果 [2] - 目标建成国内领先 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河口海岸核环境研究基地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