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渐冻症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经观头条|创新药牛市没拉动一级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09-20 13:38
行业融资环境现状 - 2025年以来,更多合伙人级别投资人开始关注创新药项目,而去年多为投资经理级别参与会议[2] - 当前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依然艰难,有公司A轮融资已进行20多个月仍未完成[3] - 有创业者需与超过100家投资机构交流后才可能获得天使轮融资[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88起,同比下降7.4%,总融资额约15.8亿美元,同比下降24.5%[4] - 创新药一级市场总融资额在2021年达到160.62亿美元最高点后,下行趋势尚未迎来拐点[4] 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反差 - 2025年开年以来,创新药上市公司股价集体走出低谷,超60家创新药企股价翻倍上涨[4] - 港交所上市创新药企掀起新股申购热潮,最高申购倍数超5000倍[4] - 未上市生物科技公司感受到IPO极度火热与一级市场无动于衷之间的强大反差[4] - 60%受访者认为创新药一级市场已走出谷底但不够理想,33%认为仍处在资本寒冬中[4] 投资逻辑与偏好变化 - 投资人更加关注企业商业化落地能力,过去很多项目科学和商业脱节[10] - 投资逻辑从"投教授""投PPT""投概念"转向"以终为始、以退定投"的产业化打法[10] - 投资人倾向后期资产,最关注药物能否出海,包括在国外开临床、做BD、在海外上市等[14] - 真正热门投资标的是即将进入IPO阶段企业,有民间机构为赶在企业IPO前投资甚至省略尽调直接盲投[15] 融资成功关键因素 - 多位公司高管认为今年能完成融资关键在于有了临床数据,更好证明管线商业化潜力[13] - 有公司能够存活下来因管线进入临床且进展顺利[14] - 近半年已完成融资的生物科技公司约占7%,89%公司目前正在融资[9] - 63%正在融资的公司认为融资进展"不太顺利"或"很困难"[9] 融资面临具体困难 - 67%公司认为融资主要困难是"专业壁垒高,投资人不理解创新药逻辑"[9] - 52%公司认为主要困难是"融资条件苛刻,如对赌协议等"[9] - 融资条件中常出现个人连带条款和地方国资背景投资方返投要求[8] - 返投要求需公司按投资方要求把资金投入当地经济活动,如落地建厂[8] 退出渠道与压力 - 80%受访投资人表示目前退出难度较大,渠道不畅通[16] - 74%公司认为"退出渠道仍不畅通"是影响创新药一级市场投融资热度主要因素[16] - 港股全年已有超300家企业递表,需要排队等候[17] - 2021年底税收政策调整后,私募机构有限合伙人需按35%最高标准缴纳个人所得税,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下降[17] 国资投资角色与影响 - 当前依靠国资独撑大局,但国资通常不愿接手风险较大非盈利资产[17] - 国资母基金越发注重穿透管理,优先投资当地国资委或相关管理合伙人手头项目[20] - 国资母基金越发重视企业创投模式,需先有行业内大企业作为子基金主要投资人[21] - 有管理合伙人接待三次国资审计,这是以前很少遇到的情况[19] 新兴退出方式与行业隐忧 - 出现新投资协议约定,企业如通过对外授权交易拿到款项,要按股权比例与投资机构分成[20] - 78%公司决定"优化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缩减开支"[21] - 超过66%公司正积极开展对外授权合作,并将其视为主要回款渠道[21] - 基因疗法领域国外融资总金额7.2亿美元,国内仅0.6亿美元,相差12倍[22] 行业未来展望 - 创新药在二级市场热度需要时间传递到一级市场[23] - 行业进一步回暖关键因素包括政策环境改善和创新药企业在二级市场受追捧[23] - 有观点认为当前繁荣是七八年前种下,未来十年希望取决于现在能种下怎样的因[24] - 创业者减少,投资逻辑从投公司变成投管线,应更重视创始人精神[24]
蔡磊:三年前绝望的患者,现在有些可以活下来
证券时报· 2025-06-22 23:15
渐冻症药物研发进展 - 单基因渐冻症药物已实现突破,部分患者从"必然死亡"转为"可以存活",体现了中国科技力量和国家支持[1] - 2024年成功推动10条药物管线进入临床阶段,研发速度和数量位居世界前列[6][9] - 针对特定基因型的药物已进入一期临床阶段,使小部分患者进入"有药可用"阶段[9][10] 科研与患者社群建设 - 发起"渐愈互助之家"触达1.5万名患者,建立渐冻症动物实验基地加速药物测试[6] - 2022年蔡磊与约1000名病友签署遗体捐赠书,推动医学研究[8] - 借助AI技术发现新治疗靶点和潜力药物,并实现语音功能重建[14] 社会影响与个人行动 - 蔡磊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强调荣誉是对整个罕见病群体的关怀[12] - 通过企业合作和社会筹资解决科研资金难题,尽管面临高频拒绝仍坚持[6] - 个人病情持续恶化(无法站立、说话模糊),但仍通过技术手段保持发声[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