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大学博士控股,主营产品属于PCB上游原材料,中一签同宇新材能赚12万元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9 17:58
行业方面,公司属于电子树脂行业。电子树脂是制作覆铜板的三大原材料之一,覆铜板是加工印制电路 板(PCB)的基础材料。覆铜板用电子树脂行业、尤其是高性能覆铜板的电子树脂市场前景广阔。 每经记者|闫峰峰 每经编辑|吴永久 各位老铁,近期市场持续偏强运行,上证指数也正在上演3500点的争夺战,而新股的表现亦相当亮眼, 如7月8日上市的屹唐股份即便融资金额较大、估值优势一般,但其在上市首日也取得了不错的涨幅,涨 幅达174.6%。 而明日又将迎来一只创业板新股,那就是同宇新材,其深耕电子树脂领域近10年,公司实控人是四川大 学高分子博士,公司曾在细分领域打破了国际领先企业的垄断,其发行价高达84元。 如果同宇新材明日上市能达到近1个月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285.52%,那么意味着中一签同宇新材 的投资者将能赚近12万元!那么同宇新材会是一只大肉签吗? 深耕电子树脂领域近10年,在细分领域打破国际领先企业的垄断 公开资料显示,同宇新材主营业务为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覆铜板生产;产品主要 包括MDI改性环氧树脂、DOPO改性环氧树脂、高溴环氧树脂、BPA型酚醛环氧树脂、含磷酚醛树脂固 化剂等系列。 公司 ...
羚锐制药(600285):连续5年营收利润双增,如何看待羚锐增长的持续性?
长城证券· 2025-07-09 10: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羚锐制药是国内中药贴膏剂龙头,品牌价值沉淀,具备多层次、宽领域产品线,未来将持续受益国内老龄化深入带来的骨科用药市场扩容,公司营销整合发力,聚焦核心品种,看好产品结构提升和费用优化下利润弹性释放,业绩持续性和确定性较强,叠加外延并购因素,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41.57/46.2/51.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1%/11%;实现归母净利润8.39/9.73/10.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16%/13%;对应PE估值分别为15.9/13.7/12.1X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3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11亿元、35.01亿元、41.57亿元、46.20亿元、51.1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3%、5.7%、18.7%、11.1%、1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亿元、7.23亿元、8.39亿元、9.73亿元、1.09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2.1%、27.2%、16.2%、15.9%、13.0%;ROE分别为20.3%、23.5%、24.7%、25.0%、24.4%;EPS分别为1.00元、1.27元、1.48元、1.72元、1.94元;P/E分别为23.5倍、18.5倍、15.9倍、13.7倍、12.1倍;P/B分别为4.8倍、4.3倍、3.9倍、3.4倍、3.0倍 [1] 事件 - 7月1日,公司子公司银谷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新增适应症,用于改善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 [1] 并购切入赛道 - 2025年公司并购银谷制药切入创新药领域,核心产品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虽2024年前三季度仅实现营收0.35亿元,占银谷制药收入17.28%,但鼻喷剂技术和临床开展难度高,该产品具备10亿级体量潜力,新增感冒适应症后有望在OTC端持续赋能 [2] 复盘过去 - 2020 - 2024年中药行业中营收和利润均连续5年正增长的公司仅有羚锐制药等4家,公司业绩体现出强大经营韧性、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以及管理连续性,增长主要来源于普适性刚需产品的渠道深耕和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矩阵和价位带丰富,凭借高性价比具备广泛市场基础 [2] 展望未来 - 渠道端:公司在渠道拓展仍具空间,通过深度渠道协同构建差异化优势,以终端动销能力反哺药店客流,构筑渠道忠诚度,获取核心陈列位资源 [3] - 产品端:核心产品通络祛痛膏在院内特别是二线区域和基层医疗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两只老虎”有提价空间,今年1月袋装产品提价8%,预计年底销量回升到提价前;多个二线产品表现亮眼,有望持续放量;并购银谷药业补充鼻喷剂等产品,渠道和管理赋能长期增长潜力 [3] - 运营端:公司积极拥抱数字化和AI,5月24日组织300余员工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全员智能化办公水平,截至2024年底已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销售团队管理、终端库存管理、市场推广、物流仓储、生产自动化等各个环节 [3] - 战略端:公司以经皮给药为立身之本,深耕贴膏行业多年,将持续受益国内老龄化深化带来的疼痛管理需求扩容 [3]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表:2023 - 2027年,公司流动资产分别为25.99亿元、24.58亿元、28.60亿元、30.60亿元、35.98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21.73亿元、25.59亿元、30.28亿元、35.62亿元、42.68亿元;资产总计分别为47.72亿元、50.17亿元、58.88亿元、66.22亿元、78.66亿元;流动负债分别为19.00亿元、18.74亿元、24.15亿元、26.56亿元、32.95亿元;非流动负债分别为0.73亿元、0.62亿元、0.62亿元、0.62亿元、0.61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9.73亿元、19.37亿元、24.77亿元、27.18亿元、33.56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27.91亿元、30.73亿元、34.01亿元、38.93亿元、44.96亿元 [9] - 利润表:2023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11亿元、35.01亿元、41.57亿元、46.20亿元、51.11亿元;营业成本分别为8.84亿元、8.47亿元、9.86亿元、10.99亿元、12.19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6.56亿元、8.10亿元、9.65亿元、11.18亿元、12.63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6.53亿元、8.28亿元、9.65亿元、11.18亿元、12.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8亿元、7.23亿元、8.41亿元、9.75亿元、1.10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68亿元、7.23亿元、8.39亿元、9.73亿元、1.099亿元 [9] - 现金流量表:2023 - 2027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8.13亿元、8.76亿元、10.33亿元、12.31亿元、12.02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30亿元、 - 6.66亿元、 - 4.50亿元、 - 5.02亿元、 - 6.6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73亿元、 - 4.72亿元、 - 4.98亿元、 - 4.63亿元、 - 4.73亿元;现金净增加额分别为3.11亿元、 - 2.62亿元、0.84亿元、2.66亿元、0.66亿元 [9] - 主要财务比率:2023 - 2027年,公司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3%、5.7%、18.7%、11.1%、10.6%,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6.9%、23.5%、19.1%、15.8%、13.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2.1%、27.2%、16.2%、15.9%、13.0%;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73.3%、75.8%、76.3%、76.2%、76.1%,净利率分别为17.2%、20.6%、20.2%、21.1%、21.6%,ROE分别为20.3%、23.5%、24.7%、25.0%、24.4%,ROIC分别为18.0%、22.0%、22.6%、23.6%、22.6%;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4%、38.6%、42.1%、41.0%、42.7%,净负债比率分别为 - 47.1%、 - 37.7%、 - 36.5%、 - 38.7%、 - 35.0%,流动比率分别为1.4、1.3、1.2、1.2、1.1,速动比率分别为1.1、0.9、0.9、0.8、0.8;营运能力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7、0.7、0.8、0.7、0.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4.6、12.1、13.1、13.2、13.3,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4.1、11.9、13.4、14.2、15.0;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1.00元、1.27元、1.48元、1.72元、1.94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43元、1.54元、1.82元、2.17元、2.12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4.92元、5.42元、6.00元、6.86元、7.93元;估值比率方面,P/E分别为23.5倍、18.5倍、15.9倍、13.7倍、12.1倍,P/B分别为4.8倍、4.3倍、3.9倍、3.4倍、3.0倍,EV/EBITDA分别为17.3倍、14.1倍、12.0倍、10.2倍、9.0倍 [9]
瑞士生物科技公司Tolremo Therapeutics研发CBP/p300 溴结构域抑制剂,抑制非遗传性癌症产生耐药性 | 瑞士创新100强
36氪· 2025-07-08 16:56
图源Tolremo Therapeutics 图源Tolremo Therapeutics 瑞士生物科技公司Tolremo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Tolremo)成立于2017年,公司致力于研发CBP/p300 溴结构域抑制剂。该抑制剂通过靶向转录细胞,阻 断癌症耐药性转录通路,抑制非遗传性癌症产生耐药性。 Tolremo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衍生公司,由Stefanie Flückiger-Mangual创立。Stefanie Flückiger-Mangual为公司首席执行官,拥有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分 子与转化生物医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图源Tolremo Therapeutics 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及病死率,抗肿瘤药物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癌症药物耐药性会严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并且往往导致肿瘤复发。耐药性是 癌症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耐受性,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突变、信号通路改变与肿瘤微环境影响等。虽然基因突变会导致癌症无法治疗,但非遗传 耐药性可以被逆转,例如通过靶向早期转录重编程,阻止耐药性产生。 Tolremo基于对表型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种支配转录抗 ...
博瑞医药: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获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快讯· 2025-07-08 16:46
博瑞医药公告,控股子公司艾特美(苏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 批准通知书》,同意艾特美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开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试验。噻托 溴铵吸入粉雾剂2022年至2024年国内销售额分别为5.55亿元、5.22亿元、4.93亿元。药品在获得批准后 尚需开展临床试验并经批准后方可生产上市,短期内对公司经营业务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
医药健康行业周报:创新药BD仍是投资主线,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20250706
国金证券· 2025-07-06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医药板块创新药表现强劲,受季度末调仓、政策支持、潜在合作催化等因素共振影响 看好2025年医药板块走出反转行情,创新药主线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是最大投资机会 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管线的创新药板块,以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消费领域边际变化的投资机会 [1][11][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创新药BD - 本周医药板块创新药表现强劲,受季度末调仓、政策支持、潜在合作催化等因素共振影响 建议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管线的创新药板块投资机会 [1][11][57] 药品板块 - 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政策,支持医保资源向创新药领域倾斜,加速国内创新产品商业化放量,助力创新药企形成“正盈利 - 强研发”的良性循环商业模式 本轮医保局推动商保目录进展,将推动医保支付体系多元化,为创新药开辟更多支付空间 [2][20][21] 生物制品 - 长春高新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用于成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该药物6小时即可快速起效,72小时镇痛效果与激素相当,6个月内首次复发风险降低近90% 此前国内尚未批准任何IL - 1β单克隆抗体,建议关注相关产品临床及商业化进展 [2][29][33] 中药 - 羚锐制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新增适应症,用于改善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 新增适应症有望提升销售收入,院外强覆盖推广能力有望打开OTC端销售空间 [3][38][41] 医疗器械 - 国家药监局发布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举措,高端医疗器械国内外商业化落地速度有望加快 建议关注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人工智能、新型生物材料和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创新产品拓展 [3][42][43] - 三诺生物第二代CGM产品获欧盟MDR认证,升级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提高了用户使用便捷性和佩戴舒适性 扩大了适用场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44][45] - 新产业新一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10国内获批上市,可用于对人体样本中的待测物进行生化、电解质的定量分析 该产品检测速度快,搭载智能试剂管理系统,支持全血直接上机,采用模块化设计 [47][50]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 - 生育保障政策持续优化,多地实现生育津贴直发个人 生育保险基金待遇支出持续增长,随着政策保障措施不断加码,有望激发相关需求释放 [51][52] - 爱美客收购项目交易95%对价款已支付,标的公司已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收购有望提升爱美客在国际医美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实现全球化布局,产品线形成互补 [55][56]
印度对华4-溴甲基-2’-氰基联苯启动反倾销调查
快讯· 2025-07-02 16:50
金十数据7月2日讯,2025年6月30日,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称,应印度生产商Neogen Chemicals Ltd.申 请,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4-溴甲基-2'-氰基联苯[4-(Bromomethyl)-2'-cyanobiphenyl/BromoOTBN]启 动反倾销调查。本案涉及印度海关编码29269000、29339990、29332990、29420090和29152990项下的产 品。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12个月),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2022 年4月至2023年3月、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以及倾销调查期。 (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印度对华4-溴甲基-2'-氰基联苯启动反倾销调查 ...
红太阳20250701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红太阳公司、富美实、有道化工、中山化工、利尔、绿海、汇禾、辉龙、联化科技、广康生化、安徽徽龙 - **行业**:绿色环保农药和三药中间体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基本情况与产业链 - 红太阳是专注绿色环保农药和三药中间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从木薯到乙醇,再到吡啶碱及化工中间体,最终到绿色农药的完整生态圈,建成可再生资源到全球相关市场 50%以上份额的绿色农药核心产业链[2][3]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吡啶碱(吡啶 2.5 万吨等)、除草剂(百草枯等)、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等)、GPT 系列等[3][8] 业绩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约 54%-55%,得益于百草枯等产品价格上涨及绿醇等产品市场需求回升、产能利用率提高,绿醇接单价 30 万元/吨已暂停报价接单[2][6] - 2025 年第二季度百草枯折百产量 3.2 万吨、实物量 10 万吨,价格涨至 12,500 元/吨且有提价预期;敌草快二溴盐价格 17,500 元/吨,二氯盐折本量 2 万吨、实物量 6 万吨,价格 18,500 - 19,000 元/吨;氯虫苯甲酰胺产量 2 千吨,价格 30 万元/吨;金草价格 67 千元/吨,部分产品有提价空间[2][11] 氯虫苯甲酰胺相关情况 - 生产受中间体 K 安供应紧张影响价格上涨,去年国内总销量约 1.1 万吨,富美实约 3,000 吨,有道化工约两三千吨,中山化工约 800 - 1,000 吨,红太阳约七八百吨[2][12] - 行业会议预计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供需紧张状况持续、高位运行,富美时 K 安专利即将到期国内供给可能迅速增加,预计未来一年内 K 安仍紧缺、价格坚挺[4][17] - 公司计划在云南曲靖新建 6,000 吨氯虫苯甲酰胺项目及配套 K 酸和 K 安设施,预计明年投产,已有从比定到 K3 和从消化物到 K2 的全产业链布局,除 KR 外其他环节均已投产运行[2][16] 成本优势与市场竞争 - 云南曲靖项目利用东南亚木薯资源及当地廉价蒸汽、电力与原材料管道运输优势,大幅降低成本,相比其他厂家可降低约 30% - 40%,公司已布局 5 万亩自种木薯基地,与当地合作共拥有 15 万亩木薯种植面积[4][24] - 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明显,在未来竞争中具备优势,计划将绿虫做到行业领先地位,实现万吨级大规模生产[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云南曲靖基地建设年产 5 万吨吡金碱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年产 10 万吨木薯生物乙醇项目以及年产 6,000 吨氯虫苯甲酰胺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在安徽东至基地建设年产 1 万吨生物 L - 草铵膦项目,对现有生产线技改并推动制剂产品智能化升级改造[5] - 氯虫苯甲酰胺生产涉及吡唑酸和 K 安两个关键中间体,吡唑酸专利已到期,K 安通过间二甲苯硝化后加氢得到[10] - 有道化工事故导致其产能减少,对全国现有 12,000 多吨绿虫和 4,000 - 5,000 吨 KI 的总量有显著影响,但并非致命[15] - 精细化工和农药如 K2 等复杂工艺产品,从立项到生产许可流程通常需半年,审批约 3 至 5 个月,建设约 3 个月,政策严格可能延长审批时间[21] - 绿虫需求稳步增长,受价格影响大,富美时专利到期后市场整合将加剧,最终留下几家主要玩家[23] - 云南曲靖项目由曲靖高新投投资,公司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分多阶段建设,一期产能 5 万吨,二期 10 万吨木薯生物乙醇,三期 6,000 多吨绿城产品,四期包括 1 万多吨金草和 1 万多吨迪卡和阿绿岩等专利产品,一期基础建设和厂房完成,正安装钢结构和设备,预计年底投产[26] - 公司精草铵膦项目位于安徽池州东至香隅化工园,一万吨前期手续完成,正在建设,预计年底投产[31] - 公司通过手性转换技术,用自主研发的生物酶将蒲草转化为金草[32] - 氯虫市场目前库存相对往年几乎没有,正处淡季,价格上涨预计有补库需求,今年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将保持紧俏,价格维持高位,公司报价 30 万元/吨,辉龙报价 32 万元/吨[33] - 氯虫产品国内有 9 月至年底和 2 月至 6 月两个销售旺季,公司出口量小,但中间体 K 酸出口量大,主要销往印度[34] - 公司重视安全和环保投入,产品采用成熟绿化工艺,监管远程监控,基地位于沿江环保严地区,遵守国家及地方监管要求[35][36]
羚锐制药: 羚锐制药关于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31
药品注册获批 - 公司子公司银谷制药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新增适应症,用于改善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症状 [1] - 药品名称为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剂型为喷雾剂,规格包括5ml:5mg(每瓶50喷)和10ml:10mg(每瓶100喷),每喷含苯环喹溴铵90μg [1] - 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2.4类,证书编号为2025S01880和2025S01881,属于处方药 [1] 药品市场情况 - 该药品(必立汀)于2020年3月首次获批上市,用于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是国内唯一获批适用于变应性鼻炎的鼻用抗胆碱能药物 [2] - 2022年该药品进入《中国变异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 - 竞品主要包括鼻用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物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相关药物市场规模约为54亿人民币 [2] 新增适应症意义 - 新增适应症使该药品成为国内首个M受体拮抗剂用于感冒后鼻部症状的鼻喷剂药品 [2] - 作为非激素用药,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 [2] - 根据2023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国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两周患病率为痒和喷嚏症状 [2] 研发投入 - 截至目前,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拓展感冒后鼻炎适应症相关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3,597万元 [2]
双良节能: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21
公司信用评级调整 - 联合资信将双良节能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同时将"双良转债"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稳定[1] - 评级下调主因包括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大幅下滑、债务负担加重及短期偿债压力上升[4] - 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亏损25.45亿元,2025年一季度继续亏损1.91亿元,EBITDA为-10.25亿元[4][7] 经营状况分析 - 公司维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双主业格局,节能节水装备2024年收入30.02亿元(占比23.44%),毛利率26.77%,提供稳定现金流[4][6] - 新能源装备收入同比下降64.67%至9.46亿元,毛利率下降9.42个百分点至35.37%[4][10] - 光伏产品收入88.62亿元(占比69.18%),毛利率-16.63%,主因硅片价格下跌50.24%及产能利用率低迷[4][10] 财务风险指标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债务166.53亿元,短期债务占比75.73%,资产负债率82.77%,全部债务资本化比率77.71%[7][16] - 受限资产达111.77亿元(占总资产40.31%),其中货币资金受限55.91亿元[15][16]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9.39亿元,存货跌价风险显著[15] 行业环境与产能 - 光伏行业面临阶段性产能过剩,2024年产业链价格下跌导致公司单晶硅毛利率-16.63%,产能利用率低于预期[6][13] - 公司在建包头38GW单晶硅项目尚需投资26.59亿元,存在产能释放风险[7][13] - 节能节水行业受益政策支持,《2024-2025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工业节能设备市场规模超5000亿元[9] 债券与融资情况 - "双良转债"余额25.78亿元,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11.21亿元,对债券覆盖倍数4.31倍[17] - 截至2025年3月获银行授信214.72亿元,未使用额度92.53亿元,具备再融资空间[17] - 可转债转股价由12.13元/股下调至6.18元/股,转股压力仍存[8]
羚锐制药:子公司银谷制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新增感冒适应症
快讯· 2025-07-01 17:43
智通财经7月1日电,羚锐制药(600285.SH)公告称,子公司银谷制药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 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新增适应症,用于改善感冒引起的流涕、鼻塞、鼻痒和 喷嚏症状。该药品此前已获批上市,用于改善变应性鼻炎引起的相关症状,并已进入《中国变异性鼻炎 诊断和治疗指南》。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作为国内唯一获批适用于变应性鼻炎的鼻用抗胆碱能药物,市 场规模约为54亿元。此次新增感冒适应症,作为非激素用药,是国内首个M受体拮抗剂用于感冒后鼻部 症状的鼻喷剂药品,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力。研发投入累计约3,597万元。 羚锐制药:子公司银谷制药苯环喹溴铵鼻喷雾剂新增感冒适应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