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监测
icon
搜索文档
东莞绿光新能源受邀参与国内大循环调研会议,彰显国货智造力量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14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东莞绿光新能源作为东莞市中小型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国务院监察国内大循环调研会议,标志着国货品牌在细分领域的崛起 [1] - 公司在气象行业深耕19年,构建了完整自主创新体系,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 企业研发的气象传感器具备高精度、免维护、适应极端天气等特性,解决新能源、输电线路、市政等多领域气象监测痛点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产品包括微型气象站、雷达雨量传感器、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光伏环境监测仪等 [1] - 微型气象站具有耐腐蚀、数据传输及时、异常报警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智慧城市等场景 [4] - 公司每年将超25%的营收投入技术创新,获得数十项专利技术 [4] - 研发团队由行业资深专家领衔,持续推动气象设备向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4][7]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品质铸就品牌"为核心理念,坚守"做好中国智造,为国货争光"的使命 [1][7] - 未来将深化与国内上下游企业合作,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供应链韧性 [7] - 紧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产品技术升级 [7] 行业影响与政策参与 - 公司在国务院调研会议上分享气象行业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作用及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经验 [4] - 积极参与政策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明确未来方向 [4]
深化产业融合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5
交通银行数字化战略 - 以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创新"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打造"科创易贷"产品线,提升"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能力[1] - 推出"交银惠贷"品牌及"惠民就医""地铁闪付过闸"等便民产品,将2100余项政务事项嵌入网点自助终端[1] - 算力大幅增长,关键业务自主可控增强,完善数据服务体系及人工智能"1+1+N"体系[2] 中国中车智能化布局 - 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3] - 打造智能高铁、电动大巴、风机及储能设备,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仿真时间从天级缩短至10秒级[3] - 推动"研产供销服管"数智转型,目标实现仿真误差小于5%[3] - 培育"四化融合"数智产业,打造"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4] 国家电网数智融合 - 建成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管—边—端"电力大数据体系,获DCMM5级认证[5][6] - 发布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化电力数据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6] - 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6] 山东港口智慧化实践 - 科技研发投入连续4年增长超25%,建成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 - 实现全货种自动化作业,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套安全体系"基础设施[8] - 与全球100余家科技企业合作,形成"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8] 广东省交通集团智能交通 - 深汕西项目研发"桩梁一体机",深中通道首创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9] - 2023年构建省域最大高精数字底图,2024年通过AI稽核追缴通行费超3500万元[10] - 推进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升路网智慧管控能力[9][10] 山东重工数字化转型 - 纯电动无人驾驶重卡批量落地,智慧农场方案打通农业数据全链条[11] - 潍柴动力建成数字化无人工厂,发动机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每15秒下线一台[11] - 为下游提供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服务,故障诊断效率持续提升[12] 南方电网智能调度 - 研发"大瓦特—天璇—阿度"智能体,监控600余厂站、90多断面,雷暴事件中1小时处理11条线路故障[13] -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智能告警与多目标断面调控,模型更新机制支持人机协同[14] 百度智能云产业应用 - 提供昆仑芯P800芯片及百舸GPU算力平台,发布金融大模型"千帆慧金"[16] - 电力领域智能体生成供电方案,交通领域将应急处置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17] - 医疗智能体生成电子病情卡,环境监测智能体秒级生成质量分析报告[17] 黄浦中央科创区建设 - 与百度共建大模型集聚区,基于昆仑芯P800构建国产算力池[18][19] - 在金融科技、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建设互动体验中心与人才培育体系[20][21]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13:31
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 - 某检测公司2018年4月成立,具备土壤、环境空气等多领域检验检测资质,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出具222份虚假环境监测报告,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委托单位,涵盖能源、化工等8大行业,违法所得76万余元 [1] - 法院判决该公司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处罚金20万元,6名责任人员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至9个月,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2] - 最高法指出该案例对行业具有警示作用,并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以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经营乱象 [2] 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设立2424个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包括30个高级法院和201个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配备6700名法官及9400名审判辅助人员 [3] - 1700余家法院实现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优化跨行政区划管辖布局并引入生态环境技术调查专家 [3]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276件,其中刑事案件25811件、民事案件151256件,判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87.5%) [3] 专项整治工作进展 - 最高法联合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专题发布3个典型案例 [2] - 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对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2]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6-05 10:52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5件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涵盖第三方环保数据造假、危险废物倾倒、农业污染、资源循环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1] - 案例特点包括:维护生态安全(案例1、3)、服务绿色转型(案例4)、预防性司法(案例5)及民生保护(案例2) [1][2][3] - 典型案例通过司法手段推动行业规范,如建立环境检测服务市场秩序、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9][13] 案例1:某检测公司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 某检测公司2018年成立,2021-2023年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222份,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单位,涵盖能源、化工等多行业,违法所得76万元 [7] - 法院判决:公司罚金20万元,6名责任人获刑9个月至1年2个月,并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行业 [8] - 典型意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推动行业自律,司法建议促进行业综合治理 [9] 案例2:某养殖合作社污染环境案 - 某养殖合作社2020-2022年多次偷排超标养殖污水,导致饮用水源污染,造成160万元损失 [10] - 法院判决:合作社罚金40万元,法定代表人张某伦获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 [12] - 典型意义:严惩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助力农业污染综合治理 [13] 案例3:某树脂科技公司倾倒危险废物案 - 某树脂科技公司2018年起跨省转移2万余吨危险废物至长江干流排放,涉及安徽、江西等多地 [14] - 法院判决:公司罚金600万元,10名责任人获刑2-6年6个月,民事赔偿8900万元(含3000万元技改抵扣) [15] - 典型意义:创新"现金赔偿+技改抵扣"修复方式,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 [16] 案例4:某牧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 某牧业公司因7000余吨牛粪堆积引发合同纠纷,法院通过府院联动促成调解,实现牛粪资源化利用(铺垫、还田、生物质燃料) [17][18] - 典型意义:运用民法典绿色条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环保与商业利益双赢 [19] 案例5:长兴水韭禁止令保全案 - 某村合作社施工威胁新发现物种长兴水韭生存,法院发出禁止令并促成生态保护项目 [20][21] - 典型意义:首例预防性司法保护新物种案例,确立生物多样性案件禁止令审查标准 [22][23]
“美丽城市”示范 “美丽经济”繁荣
科技日报· 2025-06-05 10:20
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 重庆市桃花溪经环境治理后呈现碧波荡漾、飞鸟翩然的宜人风景 [1] - 天津王稳庄镇以万亩稻田为画布、彩稻为笔绘制主题稻田画,发展农旅融合的"美丽经济" [1] - 山东烟台"长岛国际零碳岛"实现全域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 [1] - 青海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16%,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100%,林草综合植被达到96%以上 [2] - 青海在全国率先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现重点生态功能区监测"全覆盖" [2] - 四川从2022年开始建设"美丽四川",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2] 美丽城市建设成果 - 四川确定15个先行县和7个培育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先试,已有5个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3] - 四川创建4条全国最美乡村路,建设2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评选100所美丽校园 [3] - 2024年四川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2%,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3] - 青岛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 [4] - 青岛7个区(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 [4] - 广州搭建美丽中国城市样板投融资建设项目库,入库28个项目,储备规模超千亿元 [4] - 广州推动5个美丽广州建设项目签署融资贷款协议,获得17.42亿元融资授信 [4]
商业航天跟踪05期:天启星座05组卫星等发射成功,二级市场表现较弱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5-29 22:54
产业发展动态 - 天启星座05组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一期全球组网全面完成,由37颗卫星组成[8] - 力箭一号遥七运载火箭“一箭6星”发射成功,是第7次飞行,共将63颗卫星送入轨道,载荷超6吨[11] - 全国首颗湖泊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卫星“南昌航空一号”发射,构建八大领域遥感大数据服务体系[15] - 中星3B卫星发射成功,用于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是长征系列第577次飞行[19] - Impulse Space将从2027年起用Helios火箭8小时内送4吨SES卫星从LEO至GEO[23] 行业融资进展 - 极光星通、鑫辉空天、星辰光电、银科启瑞4家企业获融资[3] 资本市场表现 - 商业航天指数当周下跌3%,成交量降26.41%,仅13.6%公司股价上涨[3][42]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年有多场商业航天行业会议将在北京、苏州、武汉等地举办[54] 风险提示 - 商业航天细分领域技术研发和量产、政策出台、行业融资可能不及预期[2][56]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立法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法治根基
生态环境立法进展 -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取得阶段性成果 草案共1188条约16万字 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步审议 [1][2]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作为中国首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行政法规正式颁布 为碳市场运行提供法律依据 [1] -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正在制定中 同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等6件部门规章 完善法律体系 [1] 生态环境法典亮点 - 保持法律延续性 保留环评/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现行法律核心内容 [2] - 赋予县级分局独立执法权 解决基层执法权限问题 [2] - 系统整合现行制度 删除矛盾重复条款 将中央环保督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改革举措上升为法律制度 [2] - 前瞻性规定应对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 为单行立法预留空间 [2] 标准体系建设 - 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3040项 其中现行有效2486项 加速标准更新以推动绿色转型 [3] - 制定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工作方案 实施标准提升行动 [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 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5.51万件 涉及赔偿金额超330亿元 [3] - 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出台赔偿制度改革配套文件 强化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3]
“美丽中国 科技先行”——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主场开放活动侧记
中国环境报· 2025-05-27 17:06
生态环境科技活动周展示 - 活动以"美丽中国 科技先行"为主题 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 吸引大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参与 [1] - 现场展示自主研发的"Go2生态环境监测机械狗" 具备灵活行走和多项环境监测功能 成为焦点 [1][2] Go2生态环境监测机械狗技术特点 - 集成多参数传感器模组 可执行空气质量、水气采样、噪声监测、地表辐射测量等任务 [2] - 具备自主路径规划能力 可跨越台阶、避障转弯 并在无网环境下独立运行 支持卫星通信远程作业 [5] - 已投入城市内涝巡查、生态脆弱带监测、工业园区异味溯源等场景 未来计划与无人机、无人船协同实现陆海空一体化监测 [5]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 构建"天上看、空中巡、地面测、水中查、海上控"立体化监测格局 融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多种手段 [6][9] - 系统应用于青藏高原、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 在2023年北京门头沟暴雨灾情中通过无人船绘制水下地形图支援救援 [9] 环保科技互动与公众教育 - 设置无人机模拟飞行、走航车操作等互动体验 参与者可亲手操作设备模拟环境监测任务 [9] - 黄河中心展区设计"沙包丢丢乐"、"环保涂鸦墙"等趣味活动 结合黄河流域生态案例进行科普 [14][16] - 环保知识打卡墙和互动问答区通过扫码答题、兑换徽章等形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9][16] 环保法治与科技讲座 - 专家讲座涵盖新污染物治理、生态环境法治发展等议题 解析《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出台背景及典型案例 [10][13] - 强调新污染物防控需科技创新与公众参与"双轮驱动" 呼吁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等日常行动 [13]
南网科技(688248):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技术服务+智能设备”双轮驱动,成长可期
华创证券· 2025-05-26 13: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技术服务 + 智能设备”双轮驱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在手订单充足,成长可期,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维持“强推”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E 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30.14 亿、41.26 亿、54.33 亿、71.0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8.8%、36.9%、31.7%、30.8% [2] - 2024 - 2027E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5 亿、4.81 亿、6.28 亿、8.12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9.8%、31.9%、30.3%、29.4% [2] - 2024 - 2027E 每股盈利分别为 0.65、0.85、1.11、1.44 元,市盈率分别为 44、33、25、20 倍,市净率分别为 5.3、4.8、4.3、3.7 倍 [2]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56470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22840 万股,总市值 159.81 亿元,流通市值 64.64 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 28.56%,每股净资产 5.39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 41.02/24.17 元 [3] 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30.1 亿元,同比 +18.8%;归母净利润为 3.7 亿元,同比 +29.8%;扣非净利润为 3.5 亿元,同比 +30.6% [1] - 2025Q1 实现营业收入 5.1 亿元,同比 +0.9%;归母净利润为 0.6 亿元,同比 +35.7%;扣非净利润为 0.6 亿元,同比 +47.1% [1] 业务分析 - 2024 年技术服务收入 14.8 亿元,同比增长 5.9%,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加 2.6 亿元,电源侧试验检测业务规模扩大 [6] - 2024 年智能设备业务收入 15.3 亿元,同比增长 35.5%,因“丝路”相关产品及线路监测装置等销售增长 [6] - 2025Q1 智能设备业务同比增幅大,广西、贵州子公司业绩稳定增长 [6] 盈利能力 - 毛利率稳步上升,2024 年为 30.8%,同比增长 1.8pct,2025Q1 提升至 32.5% [6] - 三项费率维持稳定,2024 年三项费用率为 10.2%,同比 +0.3pct,财务费用率 -0.5%,同比 +0.6pct,管理费用率 7.2%,同比 -0.1pct,销售费用率 3.5%,同比 -0.2pct [6] - 归母净利润率提升,2024 年为 12.1%,同比 +1.0pct;2025Q1 为 11.2%,同比 +2.9pct [6] 在手订单 - 截至 2025Q1,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在手订单约 9.5 亿元,中标江苏惠然和广东韶关浈江储能项目 [6] - 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在手订单超 5 亿元,电源侧和电网侧均有中标项目 [6] - 智能配用电设备业务在手订单近 8 亿元,承接南网“电鸿”战略部署 [6] - 智能监测设备业务在手订单约 3 亿元,机器人与无人机业务在手订单约 1 亿元,中标蒙西电网无人机框架项目 4300 万元 [6]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6.3/8.1 亿元,对应增速为 31.9%/30.3%/29.4%,对应 PE 为 33/25/20 倍 [6] - 给予公司 2025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 34.10 元,维持“强推”评级 [6]
南华仪器: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17:4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南华仪器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较上年同期上涨10.79% [1] - 归母净利润为1476.6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455.96%,实现扭亏为盈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16亿元,同比降低57.71%,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值连续三年亏损 [3] - 机动车检测设备及系统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上升12.40% [1] - 环境监测设备及系统实现收入620.05万元,同比下降5.81% [1] 利润扭亏原因 - 出售自有房屋建筑物及土地使用权作价5257.19万元,对利润贡献有积极作用 [2] - 生态环境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使机动车排放检测设备市场需求增加 [2] - 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发布使新能源汽车检测设备需求增加 [2] 交易所问询重点 - 要求说明收入增长前景及未来是否存在收入低于1亿元的现实可能性 [3] - 要求说明出售不动产的原因和必要性,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和商业逻辑 [3] - 要求说明是否涉及以关联交易调节公司利润的情形 [3] 公司业务发展 - 主要从事机动车检测设备及系统、环境监测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是国内机动车排放物检测仪器、工况法系统、机动车安全检测仪器及系统市场主要供应商 [3] - 2024年收购广州金谷智测技术有限公司和南昌市微轲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增强软件开发能力 [4] 行业动态 - 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召开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 [2] - 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发布并于2025年3月1日正式实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