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验蟹师
icon
搜索文档
“洗澡蟹”“听涛蟹”阴影下,大闸蟹产业从产地之争迈向价值之战
观察者网· 2025-09-28 15:3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大闸蟹批发市场规模达329.17亿元,其中鲜食消费规模为325.5亿元 [4] - 大闸蟹年产量在2023年创历史新高,突破70亿只,相当于平均每位中国居民可吃到4只 [4] - 2020年至2025年间,全国大闸蟹总产量从63.4万吨增长至8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高于淡水养殖业整体3.8%的增速 [4] - 2024年盒马大闸蟹销售额同比增幅接近20%,消费区域从传统江浙沪扩展至西南、华中、华北等地 [4] 消费趋势转变 - 消费场景从过去高端送礼转变为寻常百姓家的日常餐桌食材 [4] - 消费者评判标准从“认产地”转向“认肥度”,更关注大闸蟹的肥满度和稳定性而非是否产自阳澄湖 [6] - 消费心态回归理性,购买目的从送礼更多转向自己食用,核心要求是“够肥、好吃” [6] 产区格局变化 - 大闸蟹产区呈现“西进”与“北上”的新动向,新疆推出“天山蟹”,东北、山东等地大闸蟹逐渐走上大众餐桌 [6] - 各产区积极打造自有品牌,产业呈现多元化、广域化的发展新格局 [6] - 盒马从2020年开始布局多湖区产地,包括新疆、东北、山东黄河口以及江苏、湖北、湖南等多个湖泊 [17]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缺乏清晰、量化、可广泛推广的统一品质评判标准,定价主要依据规格但相同规格肥满度差异大 [9] - 存在市场乱象如“洗澡蟹”、短斤缺两(案例显示绑绳重量占螃蟹总重超四成)、死蟹或不新鲜等问题 [9][11] - 大闸蟹品质和产量受水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大,极端天气带来挑战,导致品质供应不稳定 [11] 产业链应对举措 - 商超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出“电子验蟹师”,通过视觉AI技术量化大闸蟹肥满度并进行分级 [13][15] - 供应商引入出口级标准并采用“电子验蟹师”,从追求产量转向重视品质 [15] - 头部品牌实行严格品控,通过“三筛三选”流程筛选后仅保留35%-45%的蟹以确保品质优于行业标准 [15] - 平台推出“不肥包退”等服务,品牌承诺“缺重包赔、死蟹包赔”,将选购风险从消费者转移至平台以建立信任 [17] - 通过布局核心产区加多元产区的组合模式,如在不同水域建立养殖基地,以应对极端天气,保障稳定供应 [17]
大闸蟹产量提升 中秋节后蟹价将有所下降
北京商报· 2025-09-24 22:22
行业供需与价格趋势 - 今年天气条件适宜大闸蟹生长 八月无持续高温且降雨频繁 预计产量将提升 [1][4] - 因产量增加 今年大闸蟹价格预计比去年便宜至少10% [4] - 高温及干旱等天气是供应主要挑战 会影响螃蟹蜕壳期及上市时间 公司已布局多湖区产地以稳定供应 [5] 市场消费特征变化 - 大闸蟹消费正回归理性 需求从送礼场景转向自食 消费者更关注蟹的肥美和口感 [4] - 大闸蟹销售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公司渠道销售同比增长近20% [5] - 消费区域从江浙沪向西南、华中、华北等地扩展 接受范围越来越广 [5] 产品标准化与品质管控 - 当前市场缺乏明确品质标准 同规格蟹品质参差不齐 扰乱市场价格并影响消费体验 [4] - 公司推出标准化销售模式 使各产地蟹能以合理价格进入市场 [4] - 公司启用“电子验蟹师” 通过视觉AI技术检测蟹的外形和重量 计算K值(肥满度)并进行分级 [4]